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胸怀大志,勤奋纯朴,若干实干的著名爱国实业家。清光绪十九年(189),他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北郊高石坎一个小商贩家庭,有一兄两弟两妹。父亲卢茂林,以贩运麻布为生。卢作孚在三十岁以前,寄希望于教育救国,并以身作则,大力办学。后因迭遭挫折,遂决意弃教从商,自筹资金,创办经济实体,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至1949年,他所经营的事业,除蜚声中外的民生轮船公司外,还有合川电灯厂、合川自来水厂、重庆北碚三峡染织厂、重庆民生机器厂等;合资经营的有北川铁路、天府煤矿、恒顺机器厂、渝鑫钢铁厂等;在文化、利…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30年代初,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北碚创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由于成功经营了民生公司,卢作孚先生将民生公司的管理体制引入西部科学院,并获得成功。本文就中国西部科学院的管理体制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卢作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重庆市合川人。1893年生,1952年卒。卢作孚早年任成者《群报》、《川报》记者。1925年集股创办民生公司,任总经理、经营长江内河航运。曾任国民党政府重庆峡防局长、川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四川建设厅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1934年卢作孚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杜重远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组成会”,主张办“流动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普及教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笔者应邀出席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举办的学术讨论会,特别提前两天由台湾到北碚,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为何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呢?缘于笔者多年来对20世纪30至50年代四川名人卢作孚进行研究时,深感卢作孚在北碚设立中国西部科学院,实抱有救四川、救中国的崇高理想。就是卢作孚这份理想与用心,深深吸引了笔者。  相似文献   

5.
英雄末路     
王祖远 《文史月刊》2010,(12):43-43
<正>卢作孚先生(1893—1952年)在解放前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民生机器厂等企业,是著名的"航运大王"。1950年6月,他从香港回到北京,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卢国模 《纵横》2009,(11):60-64
为我国航运作出杰出贡献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继创建民生实业公司后,于1927年又致力于贫瘠落后的乡村小镇——北碚的开拓,欲将其作为他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试验平台,其胞弟卢子英是他志同道合的得力助手,历经几年拼搏,取得了惊人的成效。1935年以后,卢作孚去四川省政府和中央政府任职并将不少精力用于民生实业公司的发展上,卢子英继续挑起了北碚建设发展的重担,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7.
前言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区枇杷山上;其分馆—北碚陈列馆,座落在嘉陵江畔的北碚风景区。四川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于1943年创办的中国西部博物馆,它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相似文献   

8.
1927年,卢子英随兄长—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来到重庆。在重庆北碚任职的二十三年里,身为国民政府地方官员的卢子英,担当起建设北碚的使命,为民办实事,与反动派周旋,暗中保护中共地下组织和进步人士,积极支持革命事业,为团结抗战、推行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重庆,卢子英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讲上几段与他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简笙簧 《纵横》2010,(3):46-48
2007年9月笔者应邀出席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举办的学术讨论会,特别提前两天由台湾到北碚,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为何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呢?缘于笔者多年来对20世纪30至50年代四川名人卢作孚进行研究时,  相似文献   

10.
李萱华 《纵横》2010,(11):41-43
1936年春,经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署设于北碚。经过卢作孚等的努力,北碚规模日益完善,逐渐成为当时中国的“乡村建设模范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北碚被划为“迁建区”。小小的北碚,迅速迁来的国家机关、学校、单位、机构达200余个,人口从6万激增至10万,社会各界精英3000余人也纷纷来此定居,因此被称为“小陪都”。由于其地位的重要,引来国民政府首脑以及外国领导频频前来视察,但他们视察的目的确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卢国模 《纵横》2009,(2):20-23
卢作孚1925年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1927年2月又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峡防团务局局长。在承担了嘉陵江三峡地区航务安全护航和维护地方安宁的任务之余,他有志在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开展乡村建设,试图将此作为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图一)在上海,正准备出国赴欧洲考察,面对满天的战火,他放弃了欧洲之行,立即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在上海发电报给民生公司全体职工:“民生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抗战”。“我们在运输上工作,便是救国的工作”。为此,民生动员起来了,为抗战需要积极扩建了民生机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15.
卢作孚早年是个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从事教师、记者等职业推广新教育、新文化。1921~1925年初,他在西南地区进行两次新教育改革实验,两次实验都开展得风生水起,却又都因军阀混战而夭折。卢作孚的早期教育活动没有实现他的教育救国梦,却开创了西南民众教育之先声,也为他日后的教育活动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在四川合川一个贫苦之家,18岁时参加"保路运动"走上社会,在此后41年的生涯里,成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事业。"将整个中国现代化"卢作孚很早就"研究了东方的日本维新与西欧的历史演变,又从本国着眼,从传统文化着手,深入分析、寻找解决时局问题的办法,并意欲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7.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先生便鲜明地提出:“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抗战。”并且身体力行。是年冬天,日寇逼近南京,卢作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仍然坚守在这座即将弃守的危城,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最后的抢运工作,直到最后一批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前后,坚信方志应随时而变的顾颉刚应邀主编北碚志。为编出一部以科学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方志,顾颉刚做了各种努力和尝试,将表、图、专志、文征等归类成编的编排架构,邀请众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与编修,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倡科学论文的文体形式,使北碚志的编纂在民国方志编纂领域呈现出一种有创有因的独特文化景观。尽管未竟全功,但北碚志的编纂成果以及顾颉刚在民国方志编纂领域的开拓,对于研究民国方志编纂动向,研究民国科学史和学术史,研究卢作孚与北碚试验,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作孚之死     
2005年4月21日,《南方周末》刊载了卢作孚先生幼子卢国纶写的《卢作孚之死》一,翔实地披露了卢作孚去世前的一些情况,分析了造成卢作孚之死的原因。李肇基是民生公司高层管理人之一。1978年前后退休在家,撰写了约三四十万字的回忆录。其中对卢作孚之死有一些甚为悲痛的回忆。我们从中找出了有关卢作孚去世前后的几段回忆,整理成,题目也是《卢作孚之死》,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卢作孚之死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20.
论卢作孚对民生公司的有效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作孚(1893—1952)是中国近代最具特色和实绩的民族企业家之一,有“中国船王”、“中国科学管理专家”之称,曾被毛泽东称誉为中国民族实业界不能忘记的四个人物之一,说“搞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民生公司是1926年卢作孚在家乡四川省合川县集资创办的,当时只有一艘70吨的小轮,行驶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