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开始以后,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局面。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萌生了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的意图,并加力提倡,自1865年(清同治四年)始,用3年时间,兴力起4家近代化的兵工厂。即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局,1866年在福州创办的福建船政局,1867年在天津创办的天津机器局,1865年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又称江宁机器制造局或江苏机器制造局)。以上4家机械化兵工厂的创办,在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上海黄埔江西岸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址之上,曾经坐落着举世闻名的江南造船厂。为迎接世博会召开,船厂已在2008年整体搬迁到长兴岛。在今天的上海市区地图上,只剩下"制造局路""局门路""局门后路"等地名,还能引起后人凭吊历史的悠悠遐思。这些路名中的"局",指的就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局、上海制造局、上海机器局、沪局  相似文献   

3.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为实现江南制造局的制造西式舰船利炮,学习西方技术的要求而开设的。该馆所出版的译著,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人所能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的最高水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其仅作为翻译书籍平台的本身,可以说翻译馆的创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辉 《文物春秋》2022,(5):84-96
天津博物馆新入藏一批涉及近代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的档案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文献资料可知,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全称为“北洋海防淮练各军行营机器制造总局”,主要服务于北洋海防建设和淮军,是在李鸿章的扶持下迅速壮大的。这批材料还涉及天津行营机器制造局的早期管理人员的更迭及用工管理规定,为进一步了解该局历史和管理运作以及天津洋务运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张增一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作为近代中国官办的专门性翻译和出版机构,其翻译和出版西学书籍的部数、内容和社会影响,以及其在清末译西书活动中的地位,是西学东渐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读史所及,记于兹。一、所译酉书的数量与特点在翻译馆40余年的译...  相似文献   

6.
拜读《中国钱币》2008年第4期发表的《“宝苏”机制制钱铸地探寻》(下简称“探寻”)一文,该文结论是“江南制造局才真正是‘宝苏’机制制钱的唯一铸造地”。笔者据现有史料和钱币实物研究,对“探寻”的结论不敢苟同,“宝苏”机铸制钱应该是多地铸造,“探寻”指为唯一铸地的江南制造局并非是“宝苏”机铸制钱的主要铸地。  相似文献   

7.
杨欣  李浩 《南方文物》2006,(3):150-152
傅兰雅(John Frye r),1839年8月6日出生于英国肯得郡海得城一个牧师之家,少年时代便向往中国。1861年自伦敦海伯雷师范学院毕业后,便接受了英国圣公会的派遣,以新教传教士的身份到该会所属的香港圣保罗书院任校长。而后在中国历任北京同文馆教习、上海英华学堂校长、江南制造局  相似文献   

8.
近代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译员汪振声颇有时誉,但其生平资料缺乏,仅散见于《西征日记》等个别文献。根据《西征日记》梳理其生平主要事迹,可推考其生年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左右。汪振声主要参与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后期《公法总论》《营工要览》《铸金论略》《农学津梁》等西学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其参与翻译西方科技书籍19种,影响较为广泛。在梳理和考察其事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晚晴簃诗汇》收录《新疆纪事》诗二首作者误为陇西刘炳青,实际应为汪振声。  相似文献   

9.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雨生、持静,丰顺汤坑人。以贡生入仕,曾入曾国藩幕府,协助曾国藩、李鸿章办洋务,开办江南制造局,任总办兼苏淞太道。同治初迁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光绪元年(1875)改福建巡抚,开办台湾煤矿及电讯事业,后以病辞职,定居并病逝于揭阳榕城。作为洋务派人物,对于推动清代末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丁日昌有过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1865”(晨光创意产业园)园内,现存7幢清代建筑、11座民国建筑,最早的为始创于同治四年(1865)的江宁制造局遗址。它们形态各异,极具个性,结构及风貌保留完好,属于近代工业遗迹,同时也是极为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南京市秦淮区国民经  相似文献   

11.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回忆,辛亥革命时,同行中传来消息,在上海攻打江南制造局的队伍中,出现了梨园行的身影,上海新舞台的名演员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等人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评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王扬宗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科学文化在晚清的传播及其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在众多的研究者中,上海熊月之先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位。继发表了《上海广方言馆史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相似文献   

13.
百年风雨“晨光”路■文/李国宝■图/国宝一凡百年撷英大千世界1865年5月,江苏巡抚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后,就开始积极筹划将苏州洋炮局“移局金陵”事宜。1865年11月,李鸿章将原在苏州的洋炮局迁到南京,成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1866年8月,以“苏局”...  相似文献   

14.
史勇 《丝绸之路》2010,(2):43-45
兰州制造局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后几经存废,其鼎盛期虽仅1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武器弹药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往学术界对于该局创设始末多有介绍和研究,但对于该局所产军品特别是仿造枪械的具体种类、型号、性能、技术渊源等鲜有涉及,本文结合史料对该领域做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15.
南京金陵制造局的机器大厂建于1886年,其人字形屋架和一层大梁均应用了张弦结构体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通常认为,柔性索、刚性梁或拱再加上撑杆所组成的张弦结构属于纯粹现代空间结构的技术范畴,由20世纪80年代日本工程界发明。金陵制造局机器大厂的张弦梁和张弦屋架直接将国内张弦结构应用起点一举提到百年之前,但这个建筑案例的技术特征在很长时间内被周围的人忽视,也无人在公开文献探讨,故不被外界的工程师所了解以对其建造逻辑展开研究并获得知识体系内的传承和扩散机会,最终也影响了其发展成为现代张弦结构的可能性。这一方面显示国内工程界对某些技术体系的变异与进化逻辑缺乏足够的专业敏感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存在某些疏漏。  相似文献   

16.
丁日昌(1823—1882)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走改革自强道路的早期倡导者二一,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爱国政治家和富有革新精神、引进先进科技、创办近代工业的实干家。有史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机器制造局、第一条电报线、第一条自建铁路、第一  相似文献   

17.
1912年4月20日,曾以携幼童赴美之壮举开启我国留学教育之先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容闳,在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Hartford)城病逝,终年84岁。 容闳逝世时,他的儿子容觐槐正在中国广东受命担任制造局总工程师和总理,帮助正在酝酿“二次革命”的国民党人制造军火。1913年9月,容觐槐在北京被袁世凯政府秘密逮捕,险遭杀害。  相似文献   

18.
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是李鸿章创建于同治四年(1865)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原厂区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7栋清朝建筑、27栋民国建筑。目前,这片老工业建筑群正在被打造成现代科技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中的金陵大报恩寺硫璃塔暨遗址公园(以下简称遗址公园)与产业园虽然只有一墙之隔.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的民权观与卢梭主权在民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启超对西方政治学说的认知,并不自戊戌始。早在1890年,梁启超入京参加会试归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且见上海制造局译出西书若干种,心好之,以无力不能购也”,是为梁启超初次接触西学的情景。1892年,梁启超终于“购江南制造局所译之书,及各星轺日记,与英人傅兰雅所辑之《格致汇编》等书”,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到1895年作《西学书目表》时,梁启超涉猎的西学西书已达300余种,其中“西政诸书”里的史志、官制、学制、法律等即属社会科学类。梁启超就是从这类西书中,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正是在初步涉猎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础上,梁启超才“决然舍去旧学”,并在戊戌维新时期形成了以设议院、开民智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他明确指出,开民智“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接着在创办上海大同译书局时又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20.
在洋务运动中,各省的洋务派大臣创办了大批新式军工厂。这些军工厂位置不同、规模不一、技术侧重点也迥然相异。本文试以船政为例,将其与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和太原机器局相比较,从技术重点、思想内涵、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期揭示船政的独特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