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金松 《文献》2001,(2):142-145
研究《水浒传》不得不涉及到版本问题.而《水浒传》的版本问题十分复杂,不但有简本与繁本之异,而且还有繁本与繁本之间的渊源递承关系.尽管有不少学者对之进行了极为深入的探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以大涤余人序本《水浒传》为例,其刊刻年代,我们至今未曾弄个清楚明白,获得比较正确的意见,因而一些文学史或小说史在叙述《水浒传》的版本嬗变史时,往往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2.
幸田露伴既是日本近代文坛的巨匠,同时也是一名汉学家。他将《水浒传》进行注释,并翻译成汉文训读体,出版了《国译忠义水浒全书》,对《水浒传》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又撰写了多篇《水浒传》的评论,推动了《水浒传》在日本的受容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幸田露伴既是日本近代文坛的巨匠,同时也是一名汉学家。他将《水浒传》进行注释,并翻译成汉文训读体,出版了《国译忠义水浒全书》,对《水浒传》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又撰写了多篇《水浒传》的评论,推动了《水浒传》在日本的受容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晓晶 《神州》2013,(5):14-14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道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那么在梁山,"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有别;心情肝胆,忠义信义并无差。"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就是说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是值得注意的:、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对《水浒传》的忠义观的探讨,仅供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颖  兰倩 《收藏家》2023,(9):72-8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新发现的明刊本《记纂渊海》一百卷应为四库底本。本文从版刻特征、作为四库底本的依据、底本中留存的校勘痕迹和文献价值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藏明万历七年(1579)刻本《记纂渊海》一百卷进行了论证和考述,阐述了其作为四库底本的直接依据和相关佐证,揭示了该底本在四库学研究中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官员田汝成在著述《西湖游览志余》时咬牙切齿地写道:"《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万端,坏人心术。说者谓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他因为恨《水浒传》坏人心术,继而诅咒作者施耐庵"子孙三代皆哑",真是恨到骨头里去了。到了清代,这种思想依然延续。晚清思想家王韬在《水浒传序》中说,这是一部"奸盗诈伪之书","固可拉杂摧烧也。世传报应之说,圣叹及身被祸,耐庵三世喑哑"。还是田汝成  相似文献   

7.
张亚敏 《神州》2014,(17):30-30
在众多的《水浒传》续书中,《后水浒传》这部续书可以说是最符合原著《水浒传》的反抗精神的。作者借水浒之名实写杨幺起义,用转世托生的情节设计把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起义联系起来,给人以启示:只要封建制度不除,人民的反抗不止。把《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上升到“反贪官也反皇帝”的境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清人张潮如是说。"怒"为何意,却未作详解。《现代汉语词典》中解:"怒,①愤怒。②形容气势很盛。"作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已被翻译成英、德、法、意、俄、匈、捷、波、朝、越、日及拉丁等十二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其中西方最早的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文译文《强盗与士兵》和法文译本《中国的勇士们》。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已在叙利亚同读者见面,这是《水浒传》第一次译成阿拉  相似文献   

10.
吴建华  阎续瑞 《沧桑》2008,(5):219-220
"义"是兼容古代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水浒传》的灵魂。在《水浒传》中,"义"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去审视:不可逾越的"天意",即天理道义,替天行道;为政者的道德理想,即忠义与仁义;人与人的交往准则,即情义与侠义。认识《水浒传》中"义"之文化蕴涵,批判地继承其精华,构建新型"义"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英雄传奇,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一种独特类型,由《水浒传》开其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水浒后传》、《说岳全传》、《说唐演义全传》等继其后,成为明清小说的重要支派。《水浒传》,是英雄传奇中最早的作品,也是它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在体裁形式及审美风格诸方面,对英雄传奇小说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卢弼《三国志集解》(下文简称《集解》)的底本,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金陵翻刻汲古阁本①,即所谓局本;二、毛本和局本的互校本②。笔者认为《集解》的底本应为毛氏汲古阁本,即所谓毛本。证据如下:第一,卢氏自称依据毛本。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辑入的《图绘宝鉴》是一部重要的古代画史作,其内容与本书其他重要版本多有不同,使研究颇感困惑。通过对四库本与正德本、津逮秘书本及借绿草堂本等版本的比较,发现四库本的底本孔府本并非正德本,而应是嘉靖本或其增补本毛大伦本:并同时推论出嘉靖本的底本是正德本的一个残本。  相似文献   

14.
正《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编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小说共写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官府的逼迫下,如何走向反抗的道路。《水浒传》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到宣和五年(1123年)共十年间的事,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水浒传》是北宋末年广阔社会的缩影,其中对北宋的刑罚制度更是作了具体描述,揭露了宋代法制的残暴专横和黑暗腐朽。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论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同志概括为八种说法:一、农民革命史诗说。二、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三、两种《水浒》说。四、市民说。五、游民说。六、忠奸斗争说。七、农民革命的一面镜子说。八、地主阶级内部斗争说。①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十分复杂,有进一步开展争鸣的必要。笔者赞成张国光同志提出的“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观点;但却认为,对旧本《水浒传》(即正名为《忠义水浒传》的版本)  相似文献   

16.
《福建史志》2013,(1):47-47
古典名著《水浒传》是在建阳书坊刻印出版的。有的读者或许要问,《水浒传》为何会在建阳问世呢?其中是有段掌故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出生于江苏。元至顺二年(1131年)中进士,不愿做官,便弃官回苏州城东南的施家桥开馆授徒。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9,(6)
清嘉庆十二年(1807)额勒布主持刊刻的藤花榭本《说文解字》,是清代第一部依宋小字本行款翻刻的《说文解字》。根据《说文解字》的版本系统、行款比较、文字比勘可知,藤花榭本的主要底本,当为刊刻主持者额勒布旧藏的宋本《说文》。藤花榭本刊刻时,并未依底本的板心刻工、大小字数、避讳翻刻,既保留了底本的一些讹字,同时又据通行的汲古阁剜改本校改篆形和说解,并间有据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所言的"宋本"校改说解之例,形成了复杂的文字面貌。考察藤花榭本的校刊情况,一方面可以明确乾嘉时期宋本《说文》在汪灏、鲍漱芳、额勒布处的递藏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对清代相关仿宋刊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子华子》一书,原本应为先秦道家类书籍,但不见载于《宋史》之前的《艺文志》及诸家书目中,盖秦火后无传。现存《子华子》一书,始见载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的《中兴馆阁书目》,此后广为流传。《丛书集成初编》也收录此书,而且在卷首扉页上明确标注《子华子》版本来源是:"《子汇》最先,故据以排印,间有讹夺,则据《墨海》校正",其中,"《子汇》"指的便是明代周子义等刻的《子华子》"《子汇》本","《墨海》"是指清张海鹏纂辑的"《墨海金壶》本。但事实上,据笔者将《子华子》"初编本"与明"《子汇》本"和清"《墨海》本"精心对校后发现,"初编本"的真正底本并非"《子汇》本",而是"《墨海》本"。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水浒传》的翻译问题。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为探讨典籍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这种研究摒弃了译者"隐形"的观点,突出了译者的性别身份地位,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和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吕朋林先生的《〈水浒传〉中约数的称法》一文,详细考察了《水浒传》约数的各种类型,分析其性质,并总结了从古代经近代到现代约数称说法的演变规律,结论大多是可信的;但有三点值得商榷:一是关于三个数字相连的约数用法;二是“五七”用于抽象事物问题;三是《西游记》和《红楼梦》中“五七”用法及《红楼梦》后“五七”用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