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延波 《沧桑》2009,(2):173-174
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如何提高传播效果的视角,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刻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尊重网络传播规律,通过具有吸引力的网络内容安排、加强思政网互动平台的建设、保持思政网的外观设计和内容常新等手段,不断增强思政网在大学生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  相似文献   

2.
赵莉 《黑龙江史志》2008,(20):94-95
大量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网络社团在增加大学生表达渠道、丰富社会交往、调适社会矛盾的同时,也为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本文探讨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心理动因,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网络互动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大学生这一新型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恺 《沧桑》2014,(5):142-143
作为当代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载体,网络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分析,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使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作为新媒体用户主要使用群体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尚浅,更容易被网络上富有诱惑性、煽动性的各类舆情信息吸引和迷惑,引发了各种非秩序化、非理性、病态的社会问题,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身心健康带来了强烈冲击。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舆情呈现特点及当前舆情管理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应从增强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建设、重视舆情信息的收集与研判、创新舆情发布手段以及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等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水平,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华人网络、国家和亚洲地域秩序为切入点,分析和反思了海外华人研究中若干关键性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了华人网络与市场、社会与国家、地方化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解构和重估了华人社会和商业网络的历史性、空间化、制度性和局限性,华人网络在与国家和市场的频密互动中发挥作用,并在这一进程中调适自身的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芳 《神州》2011,(4X):89-89
随着网络的发明应用,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不仅仅带来大学生前所未有的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网络文化影响下所独有的特点,进而提出对网络负面影响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使得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李晶晶 《旅游纵览》2013,(6):285-28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由最初的通讯工具转化为集信息、网络、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对大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手机依赖"等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对手机依赖行为界定,根据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探讨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依赖现况,分析"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与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新时代的宠儿,自网络诞生以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这一新变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可以说是网络的最大消费群体,网络技术在带给他们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际交往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来认识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雯  王佳丽 《神州》2011,(8X):73-74
腾讯QQ、飞信(Fetion)、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使用率,他们所具有的虚拟性与现实性、多功能性与隐蔽性、交互性与平等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聊天工具的调研,分析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优势,认为网络聊天工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管理平台、教育平台、沟通平台和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1.
黄蓓佳 《文史月刊》2012,(Z3):124-125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大学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所以,加强网络精神文化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精神文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其次研究了网络精神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网络精神文化的培养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职大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令人堪忧,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低提出对策,以图预防和减少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高媛 《神州》2014,(11):218-219
网络社区的发展向受众敞开了无边界、无时间限制,且畅所欲言的大门,自2003年成立以来,百度贴吧在接受褒贬不一的评价的同时,也向6亿注册用户提供了社交网络的便利平台。作为以兴趣主题聚合志同道合者的互动网站,十年以来,百度贴吧创造了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自由空间,并成为当代部分网络新文化的发源地。本文将以百度贴吧为分析对象,尝试将长尾理论运用到虚拟社区中,对百度贴吧中长尾现象的形成机制、特征及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理工科高校思政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方式、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解剖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提出努力占领网络工作阵地,充分运用网络德育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实现工作方法论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李永洪  刘光翠 《沧桑》2013,(5):126-129
与传统政治参与和一般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相比,大学生利用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对高校维稳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对高校维稳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双重影响,才可能提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科学引导和有效规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吕晓芳 《神州》2012,(17):76-76
网络的兴起,网络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成为影响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对网络的应用、管理和控制,促进大学生行为规范、理想信仰和道德观念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真正获得综合发展其自身素质的机会,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做出基础性贡献。本文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列举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产生的负面印象,提出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文嫮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3,18(3):73-76
本文采用理论论述与实际调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针织之乡"--翟镇的本地针织业网络的实地研究,着重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的网络学习过程。笔者指出在翟镇针织业本地网络中的、受传统历史文化影响的、诸如面对面交流、接触这些非正式联系是学习的主要通道。通过网络中行为主体间积极的互动,知识不断的循环流转,最终实现了创新,构筑了区域不可低挡的竞争优势。这对我国其它地区传统产业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芳 《沧桑》2014,(3):160-162
网络传递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十分有害。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网络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大学生网络不良信息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们享用到了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等负面问题。对此,要采取措施加强对网络主体行为的监管和规范,全方位、多渠道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志秋 《神州》2012,(8):131-131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关注的焦点,并且近些年,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尤其在校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更加明显。本文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