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欣 《民俗研究》2016,(6):31-39
"奶奶"是鲁西地区对女性神灵的一种称谓。泰山奶奶、鲁姑奶奶、托山奶奶是该区域流行的奶奶信仰。明清以来,三种奶奶神灵有着各自的神缘脉络,又相互借鉴与影响,进而形成鲁西区域社会特殊的层累与融合方式。信仰人群与神灵"交流"的时代变异,导致了女神信仰的世变与势变。突破国家与社会二元信仰研究模式,将"文化符号的创造与借鉴"、"信仰观念与礼仪实践"作为区域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核心,强调了人群在文化创造中的主动性和原则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女神信仰由来已久,本文以陕西蒲城县尧山圣母为个案,探讨了尧山圣母在民众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官方和民众的崇祀原因,以及信仰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古代羌族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其社会组织中女性中心的社会制度,古老的女神崇拜使女神在原始羌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原始羌族崇拜的对象,由于在人类社会早期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具有优势,"瓦尔俄足"的重要活动舅舅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体现在羌族原始崇拜的宗教观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远古时期羌族女性群体活动中母舅权大的特征,带有浓重的原始母系崇拜色彩。  相似文献   

4.
冀北民众的信仰生活基于"神灵的归属"可划分为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两个类型。在信仰动态视角下,通过对冀北女神信仰与女性灵媒的民族志描写及相关史料研究,详细描述了冀北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的流动,这种动态流动表现为"私神—灵媒—群众—公神"之间的互动。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流动模式显示了一种宗教经验的研究路径,架构起了个人经验与共享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度母,藏语称“卓玛聂久”,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因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区被广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所敬拜,在藏族神灵信仰中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据藏文文献《女神源流》记载,在最初无始时期,在宇宙世界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前的女神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史前的女神信仰宋兆麟过去,中国学术界对女神的研究,常常在文献和民族学资料中兜圈子,对考古的发掘感到失望,因此,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人们总是把女神的故乡盯在欧洲,似乎中国与女神无缘。但是十几年来,奇迹出现了,在辽宁、内蒙、河北等地相继发现了不少孕育女...  相似文献   

7.
地母信仰与繁殖巫术宋兆麟在人类历史上,农业是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人类攫取经济的落后状态,引发新石器时代的经济革命。农业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之源,也带来了稳定的定居生活,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应该承认,这是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运用原始的农具,开拓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徐晔 《文物世界》2016,(4):32-37
本文运用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等相关方法,分析了北魏时期七岩山开始成为佛教圣地的原因,探究了唐代会昌毁佛时期七岩山佛教沉寂一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北宋敕赐"惠应圣母"封号和地方女神(摩笄夫人)信仰上升为国家信仰的转变。从而梳理该地区"惠应圣母"信仰的历史源流与演变,揭示其功能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由单一祈雨功能走向祈嗣等多元功能。进而说明这一地方信仰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与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郜冬萍 《中国土族》2005,23(3):46-47
月亮神话是世界性的古老神话,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它之所以在中国广泛流传、普遍传承,在于它被人们不断加工、补充,并融入新的社会意义,从而具有了中国人情感与信仰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精神传承中也显得更加强烈而持久。月亮神话与中秋节俗的融合及其文化内核月亮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象,是如何进入人类的视野,成为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象征符号的呢?这要追踪到原始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也是月亮神话独特的文化内核所在。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当时处于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观物取象”、借物表达”的阶段,即他们…  相似文献   

10.
从观音的变性看佛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音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菩萨.其形相一般都以女性身出现.其实它的原型是男性身.观音出何经典?为什么得到中国民众的广泛信仰、崇拜?何时完成变性?怎样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中国化的女神?探讨这一系列的问题是绕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11.
“雍仲”吉祥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雍仲”吉祥符散人吉祥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特定的心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信仰。原始初民不解自然界和人类各种社会现象,将某些自然的。文化的事物看作吉祥,并相信其具有躲避灾祸邪祟。获得吉庆祥瑞的功能。因而,也就成了人们一代又一代向往和追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张国鋆 《文史月刊》2012,(Z3):281-281
人类中心主义学说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关于它的理解层出不穷。比如,自然辩证法专家余谋昌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为中心",一切都是以人的利益为主,自然界事事为人类服务;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秦延国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在目前环境破坏、资源危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也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应该是广义和相对的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力,继续发展,便有了上层建筑。所以,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会与自然界产生摩擦,如何减小两者之间带来的矛盾,是本文简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水神信仰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民俗研究》2010,(4):154-164
洞庭湖水神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远古时代就应运而生了,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信仰对象、信仰方式和信仰心理分别经历了由自然神向人神、由娱神到娱人、由神圣到世俗的嬗变。洞庭湖水神信仰是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心理需求而创造出来和不断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今社会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典信仰是人类文化信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经典信仰文化建设,是构建和弘扬该社会信仰文化和信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个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主流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袁宙飞 《民俗研究》2016,(4):114-120
女性是明清以来年画的重要主题之一。选取明清以来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生育女神的崇信和女性对女神纳吉祈福活动的分析,认为"生命绵延"和"吉祥求美"是年画中女性形象表达的两个核心母题。  相似文献   

16.
试述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香 《神州》2013,(5):22-22
民俗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一经产生就规约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呈现出集体性、传承性、地方性、变异性、丰富性、实用性。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民族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古老风俗、习惯、信仰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它产生并贯穿于浩瀚历史长河的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类创造的宗教信仰会因为不同地域而产生相应改变,尤其是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当其传入另一个文化圈时,就会吸收当地民间文化,改造自身文化的同时,也与民间文化产生了新的民间习俗。妈祖信仰在天津的传播过程就是上述文化变异的典型,不仅如此,妈祖信仰还与佛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互补的关系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人类为了生话、工作的需要而创造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最初只能利用天然材料、简单技巧,建造略可抗拒自然界侵袭的住所,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分工的细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日益复杂起来,要求它作为各种生活、工作场所或是公共的大规模的房屋。在  相似文献   

19.
女性民俗对当代江南女性的日常生活及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从女性个体生命民俗、女性生产生活民俗、女性信仰禁忌民俗等三个维度展开。女性个体生命民俗的传承与流变体现出江南地区女性真实的生命意识,女性生产生活民俗是江南女性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呈现,而女性信仰禁忌民俗的传承及消亡则反映出江南女性个体精神建构的曲折性与复杂性。对女性民俗的合理扬弃有利于提升当代女性的内在潜质,发挥女性民俗应有的当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越南母道信仰蓬勃,其中柳杏公主被誉为第一女神,香火鼎盛。本文依序考察越南女神——柳杏公主的各种越南汉喃文献资料(包含笔记、小说、仙传、神敕、神迹、玉谱、降笔、对联、题诗、演音、嘲文、显灵传说、民间故事等),探索柳杏公主故事的发展演变之迹,以藉此呈现越南母道信仰的丰富多釆,并彰显越南汉文小说(如《传奇新谱》)与越南民间信仰关系深厚之一端。此外,本文还注意到受中国道教影响的越南柳杏公主信仰,甚至回传到广西京族来,这也是中越两国道教文化密切交流的一项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