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颖 《沧桑》2008,(1):50-51
早婚是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近代的华北农村尤甚。尽管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华北民间婚姻开始了由传统趋向近代化的蜕变,政府对婚龄也有了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广大华北农村社会,人们仍各行其俗,追求早婚。人们追求早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的惰性作用,以及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些都推动了早婚现象在近代华北农村的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来承担。老人晚年生活好坏,质量高低,不仅与老人们所处的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关,更关键的在儿女的孝顺。传统的“孝”文化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特别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长期实施,农村养老方式应走向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家庭人口,从1920~1935年期间,从1~10人的家庭,无论人口多少都处于增加的状态。例如1920年平均每户人口为4.89人,1935年则增加到5.20人。从1935年到1955年变化不大,平均每户人口维持在5人左右,但从1955年则开始了明显缩小的倾向,到1965年下降到4.05人,到1980年时,全国每户平均人口已下降至3.33人。战后,特别是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人口大量从农村迁入城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心理;同时在家庭结构、家庭规模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核心家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生育观的转变使大多数夫妇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陈蕴茜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剧变时期,传统家庭制度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城市,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步走向解体。本文着重剖析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妇女史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30年来已经从单纯关注妇女的妇女史转变到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一社会性别史(women&;amp;gender’s history)。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妇女史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以发现妇女  相似文献   

6.
礼俗互动是循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循环社会的逐步解体,枝杈社会的日益发展,礼俗逐渐分离,礼俗互动正在失去其赖以运作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文化观念也试图通过更新而使人们的生活回归循环社会。在当下的文化转型过程中,将生活进行陌生化处理,才能真正跳出生活所给予我们的麻痹,以及认清这种转型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与通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社会的信息环境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时代。作为信息集散地和教育基地的图书馆,信息化对其业务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向现代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也由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向现代信息服务方式转变。为此,现有的图书馆在信息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必须有转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重新兴盛的庙会既继承了传统庙会的功能,同时又表现出以庙会活动为中心形成社区文化共同体、从传统神灵信仰转换为社会需求的表达、在维护乡村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开始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以及促成民间庙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等新的特点。对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对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建辉 《攀登》2010,29(3):70-74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0.
徐建兵 《沧桑》2009,(1):119-121
网络大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隐性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协调农村党群关系和帮助农民实现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整体网视角对张谷英村社区咨询网进行研究,试图揭示传统村落旅游地社会网运行机理。通过确定样本边界得到了169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空间,对咨询网络结构分析与社区权力分异研究发现:(1)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咨询网络结构呈现不均衡性;大多数家庭活跃于由可达性产生的1-派系小圈子之中,并由11个基础派系衍生出240个衍生派系。(2)整体网视角下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权力分异呈现金字塔结构;年龄、是否参与旅游经营、助人经历、能力展现与业余爱好是权力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权力分异金字塔结构顶端的家庭很少,但对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咨询网络演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也显示:旅游实践活动既是传统村落旅游地社区成员能力展现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社区社会网权力分异的重要平台;基于社会网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地社区权力分异将处于动态演化中。  相似文献   

12.
英国1857年《工业学校法》的通过,使作为儿童管教机构的工业学校由先前的自发性质转变为政府监管。此时,其影响已不限于儿童管教。政府干预的介入及此后干预力度的步步加强,凸显了这一时期政府与家庭间的独特关系。不可否认,对贫困儿童和被忽视儿童加以管教是该类机构建立的背后动机,但政府在行使这一权力的同时,通过立法手段介入家庭空间,一定程度上对英国强大的自由主义传统造成威胁,引发了人们对自由与干预的思考。19世纪末,社会思潮发生转变,儿童回归家庭的观念兴起,寄养制度为人们所看重,工业学校模式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事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向现代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加速转变。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管理是新农村务建设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虽然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管理工作不直接作用于新农村建设,但它是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在新农村规划、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管理工作中的依据,是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真实记录。建立完整、  相似文献   

14.
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改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通过改造使边区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主经济受到了削弱,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向合作制经济转变;通过选举树立了新的乡村权威,普通民众成为乡村权力主角;社会教育使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步形成;普及教育使穷人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乡村社会一改过去土匪横行的局面,民众有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一些社会陋习被新的社会风俗所取代;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使民众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派相比,中共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认识要深刻的多,正因为这样,边区的乡村社会改造才取得了成功,而且代表了未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燕 《神州》2014,(1):11-17
<正>"两区同建",是临沭县目前正在筹划和探索的项目之一。是指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国家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临沭的一些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并且带动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临沭县里正在打造"7+6"现代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贺喜 《清史研究》2023,(6):89-103
在社会史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宗族,但是由于史料的限制,对于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讨论较少。本文通过两批连续的书信材料,讨论其中所体现的家庭关系,尤其是远距离的家庭如何通过母亲的作用得以维系。居乡母亲与在外游子的长期共谋,以及维持以母亲为核心的同胞家庭,是男性群体游宦或者行商成为普遍现象的明清时期,父系宗族仍得以在乡土社会牢固扎根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正逐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心理带来激烈的冲击,并因此导致种种心理矛盾和问题,使整个社会出现各种复杂心态。如果人们的心理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就会使人们对社会转型产生疑虑和不安,引发愤做情绪、甚至爆发反社会的行为冲动,从而影响社会转型的正常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国人的心理解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心理解放我…  相似文献   

18.
农村NPO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转型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为NPO在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实际情况表明,这类组织正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对保甲组织的取代及其对社会的整合作用 ,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和民主自治思想在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表明我国基层社区控制的主体由传统社会中的士绅阶层和家族宗法组织逐步转化为现代社会中的平民阶层和民主自治组织 ,为实现从传统宗法社会向现代民主法制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一个家庭林场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省仙游县的农民李金耀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上规模的家庭林场,尝试开发性农业经营。此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论。通过争论,使人们解放了思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有了新的认识,突破了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教条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李金耀和广大农民的伟大创举,调整了农村经济政策,变革了农业经营方式,加速了农村改革进程,使农村改革从种植业开始逐步向林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多方面发展,促进了家庭承包经营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了中国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