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侠是形成于特定历史下的一个阶层,它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可以和王权抗衡。在王权的强力规制下,游侠或者抵抗王权而最终灭亡,或者向权力靠拢成为权力体系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游侠是形成于特定历史下的一个阶层,它以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可以和王权抗衡。在王权的强力规制下,游侠或者抵抗王权而最终灭亡,或者向权力靠拢成为权力体系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瞻,重然诺,轻死生"。这一阶层产生于战国时期兴盛于西汉,它以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甚至威胁到王权。在王权的强有力的控制下,游侠或者抵抗王权而最终灭亡,或者纳入核心权力体制成为权力体系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厐思纯 《文史天地》2008,(12):58-61
游侠是一个历史的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因当时的社会还极不稳定。当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再去审视游侠时,恐怕更会认同韩非对游侠的评价了。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首次界定的游侠特征,只是作家理想化的追求。在清代侠义小说中,义侠逐步依附于某些权力集团,几乎丧失游侠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清代义侠呈现变异特质并逐渐官化,对此应进行客观、理性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游侠和刺客的关系学者们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刺客是游侠的一部分,如韩云波、汪淳,有些人认为游侠是养客的,而刺客是游侠所养的部下,如钱穆。本文分析《史记》和《韩非子》中的游侠形象,对《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所述的刺客进行讨论。我认为豫让、聂政、荆轲等都是战国时代的游侠,而非刺客,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刺客都是游侠。  相似文献   

7.
游侠和刺客的关系学者们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刺客是游侠的一部分,如韩云波、江淳,有些人认为游侠是养客的,而刺客是游侠所养的部下,如钱穆。本文分析《史记》和《韩非子》中的游侠形象,对《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所述的刺客进行讨论。我认为豫让、聂政、荆轲等都是战国时代的游侠,而非刺客,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刺客都是游侠。  相似文献   

8.
西汉游侠的兴衰与汉代国家体制变迁有密切的关系。西汉前期,由于诸侯王存在问鼎皇权的威胁,汉廷坚持对具有地方割据性质的诸侯国实行严厉打击,直至武帝时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而原本产生于国家分裂时期、且在分裂状态中发展壮大的游侠群体却因此失去了赖以存活的政治条件。故此,在汉代郡国并行体制由以国为主向以郡为主的这一动态转变中,游侠也渐次式微。  相似文献   

9.
韩惜花 《沧桑》2014,(3):50-52
侠义精神是中国重要的思想资源。司马迁因自身气质和现实经历对游侠精神进行吸收和改造,以后文人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由行为规范转化为道德观念和人格理想的寄托。曹植则进一步将先秦的侠客行为深化为强烈的反叛精神,并与他追求自由个性和建功立业的思想相结合。但他又不能走出太远,需尊重儒家传统和社会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光全 《史学月刊》2003,(6):95-100
司马迁、班固史学思想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究其根由,除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识见不尽相同外,关键还在于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而由此促成的两人游侠思想的差异即是很好的例证。随着汉政府对游侠打击的力度不断加大,两汉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经历着从崇侠到抑侠的心理转变,马、班承此影响,在《史记》、《汉书》中虽然同为游侠立传,但目的迥异,他们对游侠的好恶及对游侠范围的界定亦存有差异,以至形成了两人不同的游侠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侠文学萌芽于早期游侠歌谣。先秦游侠歌谣大都是史家收录记载而流传下来的,其生存与传播状态是与史相依,关联着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而被收入史书或野史小说当中。先秦游侠歌谣启发了文人咏侠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郭婷 《沧桑》2014,(4):10-11
游侠群体是战国至西汉初期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衰落牵涉着战国至西汉丰富的社会问题与文化建构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特色鲜明独特而不孤立的社会群体。本文旨在梳理从战国到西汉初年这一历史阶段游侠产生的原因和此后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颜世安 《江淮文史》2014,(4):131-138
正古代"游侠"是什么人古代史书曾经记录一种"游侠",《史记》和《汉书》都有游侠的传记。这些游侠是什么人呢?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武侠小说中写的侠,但二者是不一样的。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一种文学的想象,现实中其实并不存在。不是说没有那样武功高强的人物,关键问题在于,现代武侠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过去康巴藏区曾出现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强盗、游侠(藏语为“昌巴”),随之强盗、游侠歌(藏语为“昌鲁”)也应运而生。在藏族传统的民歌分类中,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这种山歌在藏区流传不广,而且失传也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期弥足珍贵的一部史料汇编,其中介绍了许多可爱的游侠,他们行侠仗义、自由潇洒、游走四方。同时,又有其悲凉的一面。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正直勇敢,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过激、单纯而真挚的一面;默默隐忍又蓬勃反抗,内心的孤独和面对世态的无能为力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开辟了除入仕、归隐之外的第三条路——游侠。他们以个人力量自下而上地进行反抗,成为《战国策》中特殊的一类,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正西汉时代的游侠秦统一六国,游侠活动受到严厉压制。战国时代各国都力求全面控制社会,但力量有所不逮,民间社会的势力仍有很大活动空间。秦国传统比较独特,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形成国家强力控制社会的格局。秦地民风粗犷,文化落后,这可能是严厉的法制与耕战政策易于见效的原因。秦统一以后,把此种政策全面推向东方,焚书坑儒,以商人入市籍,迁徙东方富豪等,都  相似文献   

17.
张硕 《黑龙江史志》2013,(21):49-50
鲍照、吴均皆为南朝著名诗人,同为寒门庶族,才秀人微,两人都创作了不少边塞诗,而且他们的边塞诗都以乐府为主,对唐代边塞诗产生深远影响。从两人边塞诗的思想内涵来看,其所展现的立功心理与游侠精神,被唐代边塞诗广泛接受。而他们以乐府作边塞诗,抒怀言志而不重词藻雕琢,亦为唐人所用推崇。为唐人写作边塞诗提供了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塞万提斯笔下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骑着瘦马,手提长矛,大战风车的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嘴里念叨过一个"焦黄脸儿"。这个"焦黄脸儿"是一位西班牙教堂大主教,他著作等身,一日能写七万字。明代天启年间来中国的耶稣会意大利神父艾儒略用中国文言文撰写《职方外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李白全部诗歌中三百来次"金"字意象的运用,特别是通过对其含有"黄金"千金"等独特意象以表达金钱意义的诗句进行分析,概括性地提出李白诗歌中金钱的六个去处和三种对金钱的看法,反映了唐朝社会繁荣昌盛、豪华富赡的空前境况,也表达了李白傲睨权要、蔑视富贵、宣泄悲愤、抗争命运的奋斗精神,体现出伟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的乐观豁达、狂放豪迈的金钱观与人生观.李白在魏晋风度、游侠思想的影响下,"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在人事无常外界险恶的环境之中,奋不顾身至死不渝追求人生理想,对金钱的那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目空一切的乐观豁达,彰显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气质和崇高气概.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绅士是中国社会中颇为重要的集团力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它的发展变化动向与整个近代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是密切相关的,关于绅士的界定,学术界不曾有统一的认识.张仲礼认为绅士是有科举功名之士;有的学者则把绅士等同于“知识分了”等等.笔者认为,绅士集团既不限于科举功名之士,又不完全等同于知识分子,而是以科举功名之士为主体的具有封建身份的特定社会集团,绅士包括了生员以上的科举之士,也包括具有武功名生员以上的人员,还包括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身份,顶戴的人员(捐纳、保举等).绅士既是封建科举制,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作为社会集团力量,在社会结构中绅士的地位举足轻重,居于社会结构体系的中心,是封建时代社会(?)但在近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重心的转移和(?)定向的变动,社会流动非但不趋向于绅士集团反而绅士们大量向其他社会集团和阶层移转流动.绅士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空前的变动,而这种变动又可视为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