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降三世明王降三世明王的梵文为Trailokya-Vijaya-rāja。梵语中Trailokya的原意为“三界”“三世”;Vijaya意为“降服、调服”,rāja意为“王”。这三个独立的词汇连结起来的字面意思为“降服三界(三世)的明王”。 相似文献
2.
唐开元三大士之一不空(707~774)所著《理趣释》降三世品曰:"时金刚手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持降三世印,以莲华面微笑而怒,颦眉猛视,利牙出现,住降伏立相,说此金刚迦罗心(咒)。"复一行法师《大日经疏》卷五亦有云:"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黡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为璎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众生三昧也。"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所在京都醍醐寺传授的《四种护摩本尊及眷属图像》一卷(以下简称"本卷")是我国真言密教祖师空海的高足智泉在弘仁十二年(821)描写的,原书有反复转抄摹本的要点批注,可以看作我国最初期密教图像的风貌名著。本卷收集了每个种类的图像,但是作为其推测的依据恐怕还是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曾被学术界划入"吴越石室土墩文化圈",认定为春秋吴国"军事设施"等。对其分布、形制及出土物等资料的研究显示,其应为唐墓。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关于唐代连云港地区新罗移民的记载,及对考察朝鲜半岛5至8世纪横穴式石室墓的相关考察,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可推断为唐代新罗移民的墓葬。 相似文献
5.
1964~1965年越南战争升级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以\"特别国家情报评估\"的形式对中国的意图、可能的举措等进行了一系列评估。中情局的评估虽有误断和臆断之处,但对中国应对战争升级基本举措的分析和判断还是比较客观的,总体上把握了中国直接参战的\"底线\",为约翰逊政府选择逐步升级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宁夏贺兰山山嘴沟所见伏虎罗汉入手,梳理了汉藏罗汉图像的差异,重点考察了藏传佛教罗汉中伏虎罗汉、布袋和尚与达摩多罗图像的来源。作者认为,达摩多罗名号与图像的形成与吐蕃禅宗、禅宗保唐派、唐五代行脚僧及其变化的宝胜如来信仰密切相关,并与佛陀波利以及流行于两宋的布袋和尚信仰相互交织。论文解释了新罗僧与宝胜如来的信仰如何引发藏传罗汉达摩多罗与宁夏贺兰山之间特殊的联系,这些错综复杂的信仰与图像演变是中国11—13世纪多民族美术关系史的集中映现。 相似文献
7.
会展与酒店效益及配置关系研究--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案例,剖析会展业对城市酒店业的空间结构影响、效益带动作用以及参展人员对酒店的行为偏好,探讨其与城市酒店配置的关系。研究表明,广交会对广州酒店业意义深远,不仅在广交会展馆附近形成了广州星级酒店的空间聚集带,而且提升了广州酒店业整体经济效益。研究还显示酒店受益幅度遵从距离衰减规律;参展人员对高中档酒店需求旺、其中五星级和三星级酒店更受青睐;国内外参展商的住宿需求偏好各异;高档酒店集聚了主要的利润等。这些特征对研究城市会展与酒店配置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元英宗谪高丽忠宣王于吐蕃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栖鹏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10(2):43-48
元英宗曾谪高丽忠宣王王璋于在蕃,其原因史料中虽有所记载,但语焉不详,本对此进行探析,指出:元英宗谪王璋于吐蕃,具体罪名是王璋执迷于佛教,而深层次的实质性原因则在于英宗与其祖母太皇太后答己之间的宫廷斗争,王璋是答己的亲信,成为了英宗的清除对象;王璋与宦伯颜秃古思的矛盾则是引发英宗处罚王璋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集美美术馆所藏绢本着色降魔图为,论述了五代时期降魔图像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作品中的降魔释迦佛表现出若干新时代造型特征,密教明王的出现增强了佛的威慑力。魔众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艺术表现趋于极限。释迦佛神通变化以及转轮圣王七宝被吸收进来,强化了释迦超人的性格。图像中还可以见到来自印度帕拉朝美术的因素。此图像的内容和表现远远超出了北朝时期同类作品,代表了后期降魔图像发展的最高水准。推测此图像出现与当时流行俗讲的社会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秦二世继位"合法性"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对《秦二世元年文书》的文本加以梳理式解读;二是对秦二世滥杀宗室的现象和成因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三是对秦汉之际的一则"佚文"加以发掘并讨论其史料价值,结合对相关传世文献的关联性分析,揭示出秦末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知晓的"沙丘之变"的内涵与《史记》的记载相一致。本文进而认定:《秦二世元年文书》文本尽管是真实的,但是所述历史内容却不足以凭信。《史记》关于秦二世"继位"出于阴谋篡夺之说,应该是符合史实的。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构与游客行为意图——基于潜在消费者的本土化验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般被认为是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构成的三维结构,是影响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却很少有经验研究证明该结构及形象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江苏周庄旅游形象为例,用结构方程分析(SEM)方法检验形象结构三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图的关系。研究发现:①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77);②情感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26);③认知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0.37);④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14),而认知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的直接影响不明显(路径系数=0.11),情感形象对认知形象的影响未得到支持。研究证明了目的地形象三成分结构及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情感形象是影响游客行为意图的最主要的形象成分。论文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明代起居注制度时兴时废,但明代初期及后期历朝均有起居注存在,而且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起居注的设置和废寝,对《明实录》的编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影响:前者使实录生动而真切,后者使实录平实而枯燥。明代起居注制度的兴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儒家意识形态与君主专制制度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宣和画谱》进行细致的梳理以探求宋徽宗的收藏标准和审美趣味,排列出宋徽宗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画家的喜好以及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品评。指出宋徽宗利用丰富的宫廷收藏多方位地擢用、培养本朝宫廷画家,从而对宫廷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天津大学等单位结合2004年以来实测工作,公布了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的测量数据和研究成果;2011年,文物保护界又将1988年大雄殿大修过程中详细测量所得的构造图纸、数据和病害全面公布;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了补充测量工作。对比三份实测数据,通过结构几何解析结构的认识,本文尝试回顾关于斗拱设计、屋架结构设计和材分o与营造尺配合等方面假说,尝试证实、修正、调整先前假说,进一步厘清原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通过本土地脉、文脉、人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采用了“财智”作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的主题定位,并将其纳入适销对路的产品(项目)架构之中。本文认为,“意”与“象”呼应互动应成为旅游文化设计的基本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