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派主义是在第二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派和机会主义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它无原则地动摇于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之间,企图通过对机会主义的让步和妥协来调和二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在口头上忠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行动上则毫无气节,实行最卑鄙的改良主义政策。由于中派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卡尔·考茨基,因此列宁通常把中派主义称作考茨基主义。  相似文献   

2.
杨晓婷 《黑龙江史志》2013,(23):121-12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其中"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次论战不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而且其中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些学说和观点也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启示。正是在这不断探索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才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这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出了难题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正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处的困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正确态度,我们才能完善现今在实践、理论、制度上的不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是从1920年春开始筹备建党工作的。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之后,党的早期组织在各地相继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除发展组织外,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三是开始投身工人运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者还与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1936年对斯诺谈话时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  相似文献   

6.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诸多方面都表现了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政党所应有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它既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宏观上的如椽大笔,也有设立节日这种细微处的闪光。其间,中共不仅积极参与组织国际  相似文献   

7.
吴玉敏  郑丽娅 《攀登》2005,24(5):72-75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决不仅指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新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所有用后现代手法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许多观点和派别.他们不仅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差别甚大,而且与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但在背弃马克思主义很多基本观点理论的同时,大多数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又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持质疑和否定的态度,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认识问题的手法,需要我们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新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生机勃勃,遍及全世界,就在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于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等问题,没有因循惯例,按照常规,而是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来  相似文献   

9.
拉法格是第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人们往往忽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宣传和发展,而即使有对其论述的也是关于其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而对其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论述国内甚少。本文主要是关于拉法格对辩证唯物主义方面文献的研究,他从哲学的党性原则出发,通过对唯心主义先验论、新康德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从而捍卫和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当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发中也存在着缺陷是,但这毕竟是他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遍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5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学来说,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严格意义来说,它从形成迄今大约不到一个世纪。1949年以前,为国民党政权和国民党统治服务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意识形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少数共产党员和非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服务、推进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需要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观察、研究中国近代史,在那时的时代条件下,这样的观察和研究对于挑战那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范文澜在延安写作的《中国近代史》(上册),胡绳在香港出版的《帝国主义与中国…  相似文献   

11.
谭伟林 《攀登》2009,28(1):23-26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西方分析哲学、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产物。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这种新的现象有着自身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是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力作,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种新现象及《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一书中存在的理论问题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  相似文献   

12.
刘大年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儒学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探究其对现实有益的成分。他晚年将近代经学作为研究对象,在于认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经学研究是思想文化史研究中不能绕过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学研究是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待加强。《评近代经学》分析近代经学与政治斗争的联系,揭示了儒学为中国传统封建制度服务的实质,肯定了儒学中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的积极成分。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一国际史的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以来英国工联的活动往往被简单否定,应有的肯定总是一掠而过,甚至成了空白。民族问题就是一例。工联关于民族问题的观点和活动,大都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有的干脆把它等同于沙文主义。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符史实。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虽同工联存在根本分歧并进行过长期斗争,但也有过一些有益的合作。对这些合作进行正确分析,无疑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第一国际时期的英国工联。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14.
曹剑波 《攀登》2004,23(3):29-31
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对待批判精神的态度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以及对人文主义的批判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通过对它们异同的分析,认为:虽然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没有建立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德里达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第二国际(一八八九——一九一四年)成立九十周年。在筹建第二国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者取得胜利,不让以法国的可能派和英国的海德门派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篡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恩格斯全力以赴投入了战斗,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是在1927年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后开始的。但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并不是从这时才争论起。如果向前追朔,早在“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这个问题就逐渐提出来了。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来认识中国的国情,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  相似文献   

17.
粟霞 《攀登》2020,39(3)
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形态"的使用与建构,不仅揭示了既往哲学认识论中存在的"颠倒"现象,也超越了一般政治实践中的"理性"目标。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照维度不同,前者侧重于揭示私有制社会中意识形态的非独立性及特定的利益指向;后者倾向于展现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描述它对社会整合的价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体系,强化物质基础、警惕外来不良思想的蚕食,也需要凸显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借助科技创新的成果来加以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世纪伟人、时代巨人──邓小平逝世后,国际社会进行了高度评价,称颂他“不仅使十二亿中国人民得到好处,而且使全世界都受益不浅”;赞誉这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谱写了世界历史新篇章”。全面评估邓小平对国际社会和人类历史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一个“杰出的领导人”,“全面的政治家”;“罕见的才干”;不仅在于他改变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的面貌,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也是最主要之点就在于,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对此,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作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人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是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研究课题,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建国以来,史学界十分重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具体研究,从理论上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热烈地学术讨论。这些研究和讨论,一方面,开拓和丰富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另方面,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科学领域里的普遍应用。但是,应该看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亦时有表现,尤其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历史人物的研究受到严重破坏,历史上许多人物被搞得面目皆非,人妖不分。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面临着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把史学研究引向正确轨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论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