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涵院士(1902~1994)在北京大学执教60多年,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2002年10月6日是江先生百年诞辰,笔者久想写一点东西纪念这位数学泰斗,于是请教了江先生的朋友、学生、亲人,如吴文俊、姜伯驹、尤承业、章学诚、王诗成、江丕权、江丕栋等院士、教授,并读了有关江先生的著作、文章,写成此文,以缅怀这位不寻常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15日,胡风铜像在他的母校南京师大附中揭幕。胡风铜像作,中央美院雕塑家张润恺教授崇敬胡风的人品、文,他所塑造的是受难中的胡风:冷峻深邃、洞若观的眼睛,坚忍不拔、紧抿嘴唇的脸颊,再现了胡风直、不屈的人格特征。铜像正面基座上刻着胡风的词:“学习鲁迅精神”。这句题词出自胡风1981年同题文章。胡风在文章中说:“在我们应该学习、学、再学习的宝贵鲁迅精神里面,有一个本质的核,那就是对于受压迫、受摧残,甚至精神上受着奴的劳动人民的爱。……我们活在一个能够用我们己的手扭转乾坤的伟大时代。这正是鲁迅先生在艰难困苦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敝帚当自珍     
2008年最后一天的清晨,按照事先和世界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先生约好的时间,我来到了他位于北京西郊的寓所对他进行专访。还没等我坐定,江先生就说:“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回答将是我们继续往下交流的基础和前提。”“请你阐述一下为什么要做麻将的专题,只是为了炒作一下而已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之前给江先生的策划案中已阐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4.
《世界》2009,(3):86-87
江先生不断地告诉我,接下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为此,他专门准备了几十辆崭新的巴士,并亲自考察设计了更多适合大陆游客的浏览路线。  相似文献   

5.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渎,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嬰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相似文献   

6.
顾飞  LILY 《风景名胜》2010,(8):24-29
母校是什么?"根叔"说,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学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母校,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梦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史其 《百年潮》2011,(10):70-73
近来,有论者关注起鲁迅当年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状况来,但看法是截然相反的:一说,鲁迅是富人;一说,鲁迅是穷人。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近读鲁迅晚年书信,他对此都有过明确的表述。这些表述,对于我们了解鲁迅的伟大人格及他的经济生活,是第一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胡风事件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学常 《百年潮》2004,(11):36-41
重庆的胡风给了延安 一个含混的身影 最早,是鲁迅将胡风与毛泽东联系起来.胡风是鲁迅的学生,一直以传承鲁迅精神为己任;而毛泽东,也始终认定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当时商定的治丧委员会名单里,就有胡风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鲁迅离开人间已整整五十年了,对这位世界文化巨人的评价,从二十年代鲁迅健在的时候起,就一直是有争议的,时至今日,围绕着肯定鲁迅和否定鲁迅的论争,一直在消长起伏。六十多年来否定鲁迅的社会思潮始终没有中断过,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世界进步的社会思潮对鲁迅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去年10月19日,中外学者一百多人云集北京,举行了为时五天的“鲁迅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鲁迅的贡献得到与会各国学者一致的肯定,这标志着鲁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0.
苏州旧书业     
苏州旧书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国营古旧书店一枝独秀。书店在人民路中段,美丽的怡园的对面,中华老字号“朱鸿兴”面店的隔壁。当时还是一座岌岌可危的木楼,走进去,木地板吱扭吱扭地乱响。不过可不要小看这家仅一个门面的书店,这里有一位全国闻名的版本目录学专家江澄波先生,原文学山房的传人。因为有了他,这里就有了黄裳的足迹,也有了谢国桢的身影。江先生的家中收藏着一大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校15周年。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年代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校友们在旅游界取得的卓越成就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大大提高了母校的社会知名度,为母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校庆15周年之际,校友们满怀热忱,向母校提出了成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友会的请求,并提出校友会要为发展中国旅游事业多做贡献的建议。校友会将承担旅游咨询、旅游  相似文献   

12.
萧振鸣 《收藏家》2023,(12):97-109
鲁迅以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和翻译作品名世。从鲁迅博物馆、纪念馆所存鲁迅文物来看,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翻译家,还是一位收藏大家。国内有六家鲁迅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藏有鲁迅收集的大量古物。虽然他不以收藏家名世,却留给世人丰富的文化遗产。鲁迅的古物收藏与他的思想、文学创作和美术事业都是密切相关的,均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审视。  相似文献   

13.
一、鲁迅思想究竟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在我零星看见过的近若干年研究和评论鲁迅的文章中,以及之前抗日战争时期对鲁迅的评价文章中,一般都着重在歌颂鲁迅思想的后期,即1927年后的思想,也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反对南京中央专制政府的思想。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一段对鲁迅的极高评价,是:"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  相似文献   

14.
王新天 《南方文物》2004,(2):113-116
一、闽台人类学博物馆的建设 国内有人类学博物馆,始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教授提倡设立的.早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之始,为了教学和研究考证的需要,厦大就专门设立了图书部与陈列部以资参考,这个陈列部就是以后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文化陈列所①.1926年秋,鲁迅先生在厦大任教时,也曾参加筹办过考古文物展览会②.1931年,林惠祥从中央研究院社科研究所民族组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任教时,在顶澳仔自家楼下开辟出人类学文物标本展览室,"展出文物三四百件"③.1934年,林惠祥在这个展览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私立厦门人类博物馆筹备处,主要是"供给厦大历史社会学系应用,并供附近中小学参观".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全集》:从草创到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的作品是这位文化巨匠殚精竭虑的心血之作,是中国人民享有的一笔宝贵财富。鲁迅曾有出版个人全部著作的想法,只是旧中国的黑暗政治和国民党的文化封锁,使作者的这一想法变成了遗愿。60多年来,《鲁迅全集》先后4次出版,凝聚了许多后学者的劳动。今年9月,适逢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本刊记者特撰此文表达深深的纪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6,(10)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美术家们,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创作许多新的作品。北京鲁迅博物馆最近收到了各地版画家们新创作的版面。这些创作的内容有鲁迅像、鲁迅生平事迹、鲁迅故乡风景和鲁迅著作的插图,包括李桦的"鲁迅在木刻讲习会"、黄永玉的"鲁迅与木刻青年谈珂勒惠支版画"、赵  相似文献   

17.
鲁迅戒烟     
林颐 《文史月刊》2014,(4):70-71
鲁迅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他很喜欢抽烟。鲁迅的画像,许多是鲁迅手指夹烟的形象。可是,事实上,鲁迅一生为烟所苦,戒之而不可得。1925年9月30日,鲁迅在写给许钦文的信中说:"医生禁止吸烟、禁止喝酒。所以现已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可见,鲁迅早就意识到吸烟和健康的关系,并且有戒烟的想法和行为,可惜他坚持不了。同年11月,鲁迅又给许钦文去信,说道:"医生禁喝酒,那倒没有什  相似文献   

18.
说起曹白,对现在的文学青年来说是很陌生的,但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从事文学或涉猎文学的老人来说应该是有着清晰印象的,因为《鲁迅全集》中有15封鲁迅写给他的信函,并保存着曹白创作的木刻《鲁迅像》。鲁迅逝世后,曹白是参与了抬棺的八人之一,可见他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此后,不到一年,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21,(8)
正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也是茅盾诞辰125周年。茅盾是鲁迅的知音。茅盾于1927年写的《鲁迅论》,立足鲁迅作品评论鲁迅,他的评论客观求实,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鲁迅研究史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相当的权威性,至今仍没有丧失它的价值。为什么写《鲁迅论》茅盾是鲁迅的知音。早在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起,茅盾便对鲁迅作品产生兴趣。那时茅盾22岁,入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已满两年,也小有成就,翻译了美国作家卡本脱《衣·食·住》、  相似文献   

20.
鲁迅闻过则喜朱靖宇鲁迅治学严谨,对读者高度负责。别人对他的作品指出了错误.他常常是闻讨则喜、公开订正.并且表达热切的感谢。二十年代初,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初版的第二年,这本书重版了.鲁迅在原序后边附加了一段说明文字,有几句是:此书印行之后,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