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蒋介石与日本人相互勾结,积极反共。为此,蒋介石与冈村宁次这对战时的对手在战后坐到了一起。蒋介石声言要“以德报怨”,不要日本人的战争赔款,也不要对日本进行占领,实则是他内心对共产党的恐惧,害怕一个破败的日本会造成日本共产党力量坐大,故而慷人民之慨。冈村宁次,这个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鬼子,在战后因为蒋介石的庇护而逃过了惩罚,免处极刑。  相似文献   

2.
1943年,日军不断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扫荡”,妄图在华北完成“治安强化运动”。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岳区,继1941年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和1942年两次“辗转抉剔扫荡”失败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又发明出所谓的“铁磙式三层阵地新阵法扫荡”,准备在1943年秋季“扫荡”中用来对付八路军。然而,正当冈村宁次醉心于试验新战法时,他周密安排的“军官战地观战团”却被八路军团灭了。事情还得从一条绝密情报说起。  相似文献   

3.
晓农 《文史精华》2003,(2):16-24
●发生在1930年12月的整肃“AB团”的“富田兵变”,是红军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AB团”本是一个在北伐战争期间由蒋介石授意、江西国民党右翼分子成立的反共组织,仅仅存在3个月便在共产党的打击下烟消云散了,然而后来却在红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端由来去“AB团”》一文中,对此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作了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蒋介石为了加强对川康滇黔地方军阀的控制和督导,筹划和指挥对进入西南境内的工农红军的“围剿”,派遣以贺国光为首的“参谋团”去重庆。贺国光,字元靖,湖北蒲圻人。原系吴佩孚系统寇英杰部下的一名师长,北伐战争时投向国民革命军,此后被蒋介石重用。  相似文献   

5.
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有一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的关系。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俩有过戏剧般的相逢和敌友转换的微妙关系。1944年12月,当何应钦终因“小委员长”陈诚的排挤,辞掉担任了15年的军政部长,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职时,冈村宁次也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在他的以驮马进攻四川,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战略构想的支持下,日军第三、第十三师团之一部约3000余人,分两路侵入贵州。12月2日,日军“无血占领”黔南重镇独山,陪都震动。日方从柳州广播,将拿下贵阳,直捣重庆。蒋介石要何应钦考虑,必要时放弃贵阳,退守乌江上游的鸭池河。…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为利用冈村宁次独揽接收许“准予劳绩赎罪,免以战犯惩处”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等忠良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无条件投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形成之前,蒋介石曾建立一个早期的特务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密查组(以下简称密查组)。那时的戴笠仅是密查组的一个最低级的小特务。“密查组”的建立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组织是在1931年以后形成的,而“密查组”早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到南京就建立了。那时国民党内的派系组织如雨后莠草,蔓生各地,如江西的“AB团”、江浙的“实践社”、黄河流域各地的“民主大同盟”,国民党军内更是山  相似文献   

8.
李英 《文史春秋》2010,(4):45-52
何应钦是国民党政坛的风云人物,早年与蒋介石结为生死之交,在黄埔集团中蒋何并称,被人称之为蒋介石的"大金刚"。他韬光养晦,善于权变,在与蒋共事的几十年中,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几次欲发动政变取而代之:北伐战争中他与桂系密谋,逼蒋下野;西安事变中他欲轰炸西安,置蒋于死地;抗战胜利后他与冈村宁次勾结,意图政变代蒋;解放战争中他又欲与中共沟通,起兵反蒋于西南……  相似文献   

9.
美国空军飞虎队,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我作为飞虎队中美混合团成员,曾与美军比翼长空,参加过鄂西会战、常德会战、中原会战等大小战斗上百次。 1944年春,日本大本营指令日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对中国实施打通大陆走廊的“一号作战”。其目的一是歼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特别  相似文献   

10.
智华 《贵阳文史》2008,(6):16-19
在第二次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国民党军队对江西工农红军组织第一次围剿、根据地军民正准备反“围剿”前夕,在中国的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却发生了一起“神秘”的重大事件——它就是“AB团事件”。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此事并非当时“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所为,而是根据地内部自己的肃反扩大化所致。  相似文献   

11.
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于1934年12月27日入川,到刘湘出川抗战,再到1938年1月20日刘在汉口病死。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蒋介石与刘湘勾心斗角的事。1935年蒋介石与刘湘互相利用,矛盾重重;1936年刘湘阴谋“送客”,想把蒋介石政权驱逐出四川;1937年蒋介石对刘湘的军事部署完成,压迫刘湘,想把刘湘搞垮。当时,我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任办公室主任,亲历其事。兹就记忆所及,概略述之。蒋介石、刘湘互相利用蒋介石与刘湘互相利用,有一个共同目标,都是反人民、反革命、妄想消灭红军。蒋介石不利用刘湘,不能进入四…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07年,冈村宁次就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朝帝国学生队的区队长,充当陈仪、阎锡山、孙传芳等人的教官;以后,他和中国人打过许多交道,其全部军人生涯几乎都与中国有关,特别是“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和其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冈村宁次曾先后担任过日本上海  相似文献   

13.
“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是谁先提出来的?史学界一般认为,这个口号是蒋介石最先提出来的,意思为在日本侵略之际,首要是镇压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叛乱”,然后再全力对外。于是这个口号便一直戴在蒋介石的头上,成为他打内战的“标签”。其实,“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并不是蒋介石提出来的。先于蒋介石提出这个口号的是军阀石友三。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软禁”邓演达质疑陶季邑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1926年4月上旬邓演达遭蒋介石“软禁”的说法。其实,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首先,从“软禁”说的来源来看。此说的依据主要是毛思诚所撰、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蒋介石年谱初稿》的有关记载。为了便于分...  相似文献   

15.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等。在1938年9月,武汉会战的南河战役中,中国守军痛歼日军,再创辉煌,取得了“万家岭大捷”,与上述“两捷”三足鼎立而彪炳千秋。 南浔之战 入侵南浔一线的日军是以冈村宁次中将为首的11军。1938年7月26日九江失守后,冈村策划攻击武汉。他盘算着如果直接向西猛攻武汉,虽可能拿下这座城市,但歼灭不了多少中国军队。再说,在他侧后方有中国重兵集团,他的部队能否攻下武汉是个疑问,暂时攻下也不一定站得稳。根据蒋介石“守武…  相似文献   

16.
日本投降序幕:中日芷江洽降文/(江苏南京)庄淑玉(湖南芷江)张剑图/鲁平张剑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一天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电告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示日军6项投降原则,并电令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处理中国战...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党军队中,第一军具有其特殊的地位,纵然较之于后来的所谓“五大主力”(即第十一师、第五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也无需多让,堪称精锐中之精锐,嫡系中之嫡系,乃是地地道道的黄埔子弟兵,在蒋介石的心中分量特别重。一第一军的前身是黄埔“校军”。1924年秋,苏联政府援助的一批军火抵达广州,孙中山专门指示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将“新到之武器,用以训练一支决死之革命军。其兵员当向广东之农团、工团,并各省之坚心革命同志召集,用黄埔学生为骨干”。在各方面努力下,黄埔教导团很快得以建立,这支部队不…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蒋介石在北伐告成后,藉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实施训政”的口号,至1948年“行宪国大”的召开,“训政”达二十年之久。笔者不揣疏浅,仅就蒋介石的“训政”思想作一论述。1928年6月,蒋介石北伐讨奉胜利,中国南北实现形式上的“统一”。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19.
钟汉成 《湖南文史》2011,(10):31-32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20.
王丰 《湖南文史》2009,(7):66-67
蒋介石时期的“国宴”,与其说它具有“蒋介石风格”,不如说它具有浓浓的“宋美龄风格”,来得更贴切。据士林官邸服务人员表示,蒋介石到台湾之后,历来操办“国宴”,都委之于台北圆山大饭店,而圆山饭店厨房在举行国宴前一两个礼拜,会以工笔中楷在精美的菜单用纸上,誊写一份菜单,派人呈送到官邸,上面写着恭呈总统暨夫人。蒋介石向来不过问“国宴”菜单琐事,均委由宋美龄全权处理。宋美龄在掌握了外宾饮食习惯后,做最后裁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