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户时代是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儒学的时期,此间中国朱子学在日本获得了广泛传播。随着朱子学在日本传播的不断深入,由于日本儒学者对朱子学的理解和取舍的不同,因而在日本知识界产生了各种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是古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思想历程中,朱子学观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对朱子学的观念的变化中可以揭示出伊藤仁斋创建和发展古学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江户日本的国境形态,清晰地呈现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地图中。通过对该时代日本地图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清楚了解江户日本国家的主体范围,以及与当代日本国境争端相关的国境问题在江户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同时,通过对江户日本地图所呈现的变化中的日本国境的观察,也可以窥知日本社会在18世纪中期以后面临俄国和西洋势力强力冲击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区域认识和世界观变化。  相似文献   

3.
江户时代(1600—1868)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在这260多年里,日本封建社会中孕育出明治维新这一社会变革,从而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建小国一跃而成为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大国。对江户时代的研究是研究近百年来日本近代化过程的起点。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在经济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商品经济的相当程度的发展。日本历史学家井上  相似文献   

4.
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三大学问体系都对"中华崇拜"意识提出了质疑。由于诸学派的学问目标各异,各自的中国认识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儒学在崇尚先秦孔孟思想的同时对中国宋学进行了批判和扬弃,表现为厚古薄今的修正主义;国学为宣扬日本中心主义和神国史观而"逢华必反",表现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兰学以对日本社会的实用价值为标尺,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相对客观的评判,表现为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各种中国认识也有交叉重叠之处,以至于衍生出兼通三学而提出侵吞中国的计划和理论。上述中国认识都以不同的话语形式延续到近代日本,影响着近代日本人的对华认识。  相似文献   

5.
壬辰战争的失败和清朝的统一意味着日本在军事层面扭转中日落差行动的破灭,但明清鼎革给江户日本带来了"华夷变态"的直接反映,为日本在文化层面扭转中日落差提供了契机。然而,中日之间悬殊的文化落差毕竟是日本难以逾越的鸿沟。于是,以古学派为主的江户学者认为,朱子学把佛老思想引入儒学的严重后果是中国在文化上的"由华变夷"。江户学者通过对《大学》和《中庸》的新诠,将其去"中国脉络化"而建"日本脉络化",其重点不再阐述"格物穷理"、"天道性命"、"人心道心",而着重论述"人伦日用之道",并以政治而非道德为中心,"伦理意识"逐渐让位于"政治事功",进而在文化层面上实现日本的"脱夷入华",为日本文化的中心主义提供学理支撑,初步完成了近世日本"自文化中心主义"的建构,对其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灏智 《历史研究》2023,(4):114-134+222
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并河天民、兰学派林子平和本多利明、国学派佐藤信渊等先后提出“原始掠夺型”、“积极防御型”和“重商殖民型”、“神国征服型”等对外扩张理论。他们分属不同学派,亦无师承关系,意欲扩张的对象也不相同。江户学者对外扩张理论的演变过程,绝非儒学或兰学等在日本简单地“传播”和“复制”,而是外来思想不断被新解、改造,最后“集大成”于国学派的侵略万国主张。江户学者的对外扩张理论深刻影响了明治—昭和时代的扩张行动,几乎全部变为现实,给被侵略国家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7.
“唐船风说书”与流传在日本的乾隆南巡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终江户一朝,幕府在严禁国人渡海出航的同时,也限制外国船只来航,只开长崎一口接纳来自荷兰和中国两国的商船,有人因此将日本江户时代的锁国与清代中国的闭关相提并论。然而细考江户时代的种种措置便会发现,作为小国和岛国的日本在关紧国门的同时没有忘记留下窗口来了解海外的世界,以便审时度势,寻求应对,而当时前来长崎进行贸易的荷、中两国商船就成为日本幕府了解外部情形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平泽元消(琼浦偶笔)卷六“唐船互市杂记”载:“凡唐船入港,即日邮报,蛮…  相似文献   

8.
从1603年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首,在日本历史上叫做江户时代,因首都为江户(即现在的东京)而有此称,又因是德川家族统治的时代,也称德川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的前夜。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日本步入近代社会奠定了物质  相似文献   

9.
江户时代日本人“华夷观”的变迁郝秉键“华夷观”是儒教世界传统的国际秩序观念。它以“孔孟之道”为价值标准,将整个世界划为华夷两极,“内夏外夷”为其文化分界,“贵华贱夷”为其基本精神,“用夏变夷”为其终极目的。千百年来,这一观念虽然屡受挑战,但直至西势东...  相似文献   

10.
公元1603年(日本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现东京)建立了幕府政权,历经260多年,史称江户时代.1867年(庆应三年)10月,江户幕府的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迫于各方面压力向朝廷提出归还政权,还政于天皇,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从而结束了江户幕府统治,日本从此进入明治时代.  相似文献   

11.
天生暴躁 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盘琏永琢禅师。他一生接引学人,要求应具有佛心和高贵的道德。他说法事理圆融,深入浅出,不仅易懂,还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相似文献   

12.
朱宇航 《神州》2014,(14):6-6
周敦颐在儒道佛三教并存而儒学衰微的背景下,融入佛道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与复兴,开千年理学之先河,其中的人性修养学说在坚持儒家基本观点的前提下,也增添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集中体现在其仁义观、成圣观中。  相似文献   

13.
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德川幕府以金、银、钱三种货币为法定流通货币,建立了具有集权色彩的三货制度。然而,肇始于战国时代的地域性货币———藩国货币并未因此退出流通领域,某些藩国货币一直保留至幕末。本文拟就江户时代三货制度下藩国货币的铸造、流通等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藩国货币铸行的动因江户时代各藩国的货币,因币材、形制以及作用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金属铸币和纸币两大体系。但无论是铸币还是纸币,其大量铸行和印制的原因,大体上都是相同的。第一,幕府货币铸造量的相对不足,尤其是以领主阶层和商人为使用对象的金、银货币…  相似文献   

14.
山片蟠桃:江户时代杰出的町人学者赵建民山片蟠桃(1748—1821)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杰出的町人学者,不仅得到同时代人的称赞,而且成为日本美国和前苏联学界所关注研究的人物,发表了不少有关他的研究成果。然而,作为近邻的中国,对于这个由...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史学文化引领着邻国史学的发展,日本江户时代史学发展深受我国影响,各种史志书籍、资料达到空前的规模,史学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日本江户时代史学历史发展沿革,利用对比、举例等多种手法,从编纂体例、史学思想等角度阐述了日本史学深受中国史学的影响,明晰中国史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十竹斋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竹斋在日本[日]隆不宏司著殷福林译在日本提起“十竹斋”,通常就是指《十竹斋笺谱》和《十竹斋书画谱》,其评价与《芥子园画传》齐名。本文拟从十竹斋传入日本、它对美术界的影响以及从版画交流方面进行探讨。十竹斋在江户时代江户时代的日本(1603~1867年...  相似文献   

17.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教育发展为基础,明治时代以来的日本最终树立了自身的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在这样一个近代化的过程之中,日本始终保持了自身的主体性的、连续性的发展轨迹。而且,这一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也充分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复合性与创造性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大行朱子学,朱熹以其理、气等说诠释《论语》。伊藤仁斋大胆否定宋学,努力复原孔孟先圣思想,开创古学学派。本文主要通过伊藤仁斋所著《论语古义》中对"学""道""礼""仁"的注解及论点,辨析其对朱子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9.
《叶隐》所宣扬的武士道与近世山鹿素行等儒学家提倡的“士道”相比,强调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为其特性。近代以后,随着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加深,出于战时武士道宣传的需要,《叶隐》这部因宣扬“死的觉悟”而曾在江户时代长期被封禁的奇书,成为战时日本国民教育最重要的教科书,其所宣扬的武士道也成为战时法西斯军人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茑屋重三郎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著名出版商。他从书店经营开始逐渐涉足书籍出版,在激变的时代浪潮中虽几经大起大落,但凭借着高瞻远瞩的策划能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出版界巨子。既是商人,同时又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两相结合使之具备了卓越的识人辨才的能力。他一生中发掘并培养了诸多浮世绘画师和通俗文学作家,出版发行了数目众多的浮世绘作品和文学作品,在江户中后期的文学史、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