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如此偏爱地选择了北戴河,使得她与帝王将相、风云人物结下了深绵奇丽的不解之缘。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汉武帝、志在千里曹孟德、一代明君唐太宗以及近代名人康有为、朱启铃、张学良等风云人物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历史活剧;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做出过许多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1954年北戴河又正式定为中央领导暑期办公地,成为当时与美国戴维营、苏联克里米亚齐名的国家元首休养地,称为“中国的夏宫”。  相似文献   

2.
王庆云 《民俗研究》2001,(4):102-110
一提“蓬莱”二字,自然让人想到当今的山东半岛黄渤海交界岸边的蓬莱市及其旅游景点蓬莱阁,并由此联想到神仙之境,联想到“八仙”,联想到为求“长生不老药”而奔波劳顿于东巡海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还有不知是被他派出去还是有意识地借了他的势力才得以出海去寻“长生不老药”——最终跨海东渡、“止王不来”的“齐人”方士徐福老先生,并由此联想到至今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那些“徐福登岸处”“徐福宫”“徐福墓”等等的“遗迹”“遗址”们,更有那些难以数计的以徐福多少代多少代“子孙”自居的日本国民们。  相似文献   

3.
书屋     
《中华遗产》2007,(5):150-150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孙立群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版定价:18元本书是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做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的。吕不韦与李斯,成就秦始皇帝业的两位功臣,在秦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一个商人到大政治家的吕不韦,他到底是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身父亲?他离奇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想方设法”保秘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开始大肆修建咸阳宫,这其中的一处名章台,秦始皇曾习惯在这里“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大臣们见此,便将中央各公卿机关、全国各郡县的奏章源源汇集于此处,以便秦始皇可以逐一批阅。  相似文献   

5.
梓君 《旅游纵览》2008,(7):76-76
<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两千多年来被多少文人墨客所争论不休的人物,在这里我们不管对他的评论是毁也好,誉也罢,我们都不能否认他对现代旅游的贡献——建造了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家的笔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曾经是一位威震华夏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建立起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他备受封建文人史家的青睐和推崇。但是,在他奇功异勋的背后,却潜藏着穷奢极侈、专横暴戾等极其腐朽的劣性,于是,他也由一位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堕落为历史上稀有的暴君。对秦始皇的腐败,史学界有大量的评述,但对其腐败的实质与根源鲜有全面、深刻的论及,本文试想谈些浅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雄浑壮阔、广袤巍峨的千里大巴山,雄峙于川陕边陲,扼两省交通之要冲,古老神奇而又活力四射的英雄城市万源,就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心脏地带。万源四周峰峦叠嶂,山势陡峭,巨石突兀,道路迂回曲折,葱葱林莽绵延无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乃进人四川的重要屏障和前沿阵地,素有“秦川锁钥”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因其如铜墙铁壁般坚固而被称为“铜城”。万源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这里有千古流传的“张飞夜过三关”的故事;这里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三国名士徐庶“走马荐诸葛”的离奇传说;这里有独特的巴山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这里有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悲壮历史……这一切,展示了万源历史的久远和文化底蕴的厚重。同时,这座英雄的城市,又是一方孕育蓬勃生机的开放热土……  相似文献   

8.
"千古之一帝"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积极推行法家路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公元前213年,他下令焚毁儒家反动经书;第二年,又坑杀了四百六十多个进行复辟活动的反动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二千多年来,对这一事件,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赞扬秦始皇的革命行动;保守落后的儒家反动分子,总是恶毒地咒骂秦始皇。泰山"无字碑"侧的种种题词,便是反动儒家攻击秦始皇的罪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在“替曹操翻案”一文中提出:“我们今天要从新的观点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替曹操翻案;而且还须得替一切受了委曲的历史人物,如殷纣王,如秦始皇,翻案”。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最受委曲的封建人物之一,几千年来,他被称为“暴君”,在这个称号之下,抹煞了他对历史所起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公正的,因此,替秦始皇“翻案”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我看秦始皇长时期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与“孟姜女哭长城”及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两个故事,确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除此以外,人们对于  相似文献   

10.
王学理 《文博》2007,(1):34-41
一、《阿房宫赋》的迷惑尽管秦火熄灭了两千二百多年,历史的风尘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把早已模糊了的记忆几乎荡涤无痕。那段历史的辉煌,成了尘封既久的符号而被挤压在图书馆珍藏的典籍中。除过少有的学者偶尔光顾之外,忙于宦海商战的弄潮儿谁还记得多少?但兵马俑搅动的“旅游热”,更适应当今潮流与时髦意识,竟使得以“秦”字打头的历史名词被激活了,什么“秦始皇”、“秦始皇陵”、“秦都咸阳”、  相似文献   

11.
王媛 《神州》2013,(11):22
在战国七雄的角逐中,秦国完胜,而且这一神圣使命历史非常垂青秦始皇。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除了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模式的先进性和务实化的延续,可以说既是秦国厚积薄发。更主要的是秦始皇在用人方面的英明伟大,是其他六国的平庸君王无法比拟的。秦始皇嬴政,13岁登基,一直到22岁执政的少年秦王,还在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不立皇后是千古之谜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  相似文献   

13.
冥界帝国     
魏少波 《风景名胜》2009,(1):128-131
一代帝王秦始皇,耗时38年,动用72万工匠和民夫,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面积达56平方公里的冥界帝国。时至今日,寂寞了千年的秦始皇地宫依然显现着昨日的辉煌,但辉煌背后又有多少悲欢离  相似文献   

14.
东台西郊有一古镇——西溪,始建于西汉中叶。这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千古流传,而与这个传奇故事有关的地名传说却更为当地群众津津乐道,久传不衰。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50年,庄襄王继位,任吕不韦为相国。庄襄王死,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继位,吕不韦仍留任相国。秦始皇年幼,大权操在吕不韦手中,他把幕客写的“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汇编成《吕氏春秋》一书。班固撰的《汉书》,对该书评价为“兼儒墨,合名法。”汇集先秦各派学说,为秦统一天下,提供谋略。  相似文献   

16.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不仅有“大东胜境”九铁槎山,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见证的赤山法华院等名山古刹;秦始皇、汉武帝当年东巡留下的秦桥遗迹、日主祠等名胜古迹和素有“天尽头”、“中国好望角”之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山头,更有美丽迷人的“天鹅湖”。 荣成天鹅湖位于荣成市成山卫镇南1公里处的马山港。  相似文献   

17.
“成山头”是荣成的游览名胜,《史记》中把它写成“成山”(P244)、“荣成山”(P1185)、“盛山(P475)等,在现在的中国地图上则称为“成山头”、“成山角”。在《史记》(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11月第二版)中有关“成山斗”的解释,有多处误注,现试做引证说明。《史记·封禅书第》载:(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北迎日出云。”在这段话后面,《史记》(P1368)注中对“成山斗”有如下解释:集解韦昭曰:“成山在东莱不夜…  相似文献   

18.
成县鸡峰山     
王君 《丝绸之路》2006,(6):19-20
鸡峰山离甘肃成县县城15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自然风景区。史志中称之为鸡头山,俗称鸡山。由于其山势“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如鸡首”而得名。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经在秦二十七年,出长安“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也就是说,秦始皇是走进了鸡头山的。当时他到鸡头山显然不是为封禅,而是巡视途经,是为了在俊美古秀的山林景色中游历小憩。清乾隆初年的《成县新志》中,对此颇具想象“:史称秦始皇西略,登鸡头山,命宫娥吹箫,使长子扶苏秉蒙恬军。”可见秦始皇并不是一个工作狂,而是一个满会醉心美景、潇洒放松的凡间帝王。根据…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时代的私营工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推行抑末政策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登上东方海滨的琅琊山,筑琅琊台(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刻石颂秦德,在刻辞中写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所谓“上农除末”就是重农抑商。秦始皇自执政以来,特别在统一六国之后,继续推行了商鞅以来的抑末政策,在局部地区推行得极端严厉,故谓之“除末”,其中最严厉的有两项: 首先是“迁”。秦“迁”有两种,一是用赐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九年期间,秦始皇曾三次派徐福携带大量耕种、桑植、冶炼的“百事之工”和数千能工巧匠、童男童女东渡寻求“不死之药”,一去而不复返。徐福下海东去的千古之谜,以及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引起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和争论。从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几乎历代正史及野史均有记载,就连在日本、韩国等的历史资料上也有较多记载。至今,日本近髓和九州等地仍然保存有徐福遗迹\墓地、纪念地达十余处。还有许多研究徐福的专著。徐福在日本朝野和人民当中,极受尊敬,其事一直广为流传。贵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