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全 《史学月刊》2003,(6):95-100
司马迁、班固史学思想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究其根由,除了他们的个人经历、识见不尽相同外,关键还在于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而由此促成的两人游侠思想的差异即是很好的例证。随着汉政府对游侠打击的力度不断加大,两汉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经历着从崇侠到抑侠的心理转变,马、班承此影响,在《史记》、《汉书》中虽然同为游侠立传,但目的迥异,他们对游侠的好恶及对游侠范围的界定亦存有差异,以至形成了两人不同的游侠观。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在大后方的一个文化团体,它以编辑《战国策》半月刊和在重庆《大公报》上出《战国》副刊而得名。《战国策》与《战国》均是包括哲学、政治、历史、伦理道德、文学等在内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故战国策派诸人言论所及,涉及到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各个领域。长期以来,战国策派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1982年版《史记》在标点、校勘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仅就翻检中所发现的四则胪列于下,以就教于方家。 1.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索隐:……按:《战国策》以不韦为濮阳人,又记其事迹亦多,与此传不同。(P.2505) 按:当标点作:“又记其事迹亦多与此传不同”。司马贞的意思是说:《史记》上讲吕不韦是阳翟人。但《战国策》一书,却把吕不韦说成是濮阳人。除此之外,《战国策》上还有很多地方记载吕个韦的事迹与《史记》该传不同。标点者于“多”后断句,殊失注者语意。  相似文献   

4.
游侠和刺客的关系学者们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刺客是游侠的一部分,如韩云波、汪淳,有些人认为游侠是养客的,而刺客是游侠所养的部下,如钱穆。本文分析《史记》和《韩非子》中的游侠形象,对《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所述的刺客进行讨论。我认为豫让、聂政、荆轲等都是战国时代的游侠,而非刺客,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刺客都是游侠。  相似文献   

5.
游侠和刺客的关系学者们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刺客是游侠的一部分,如韩云波、江淳,有些人认为游侠是养客的,而刺客是游侠所养的部下,如钱穆。本文分析《史记》和《韩非子》中的游侠形象,对《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所述的刺客进行讨论。我认为豫让、聂政、荆轲等都是战国时代的游侠,而非刺客,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刺客都是游侠。  相似文献   

6.
隋唐类书、古注所引《战国策》之“魏公叔痤病”“靖郭君善齐貌辨”二章佚文与今本明显非出自同一版本系统。《战国策·靖国君善齐貌辨》较《吕氏春秋·知士篇》几同复制,若《战国策》非袭自《吕氏春秋》,则相反之说和二者同源必具其一,那么《史记》关于《吕氏春秋》书成后“布于咸阳市门”的记载便不能成立。《春秋后语》乃晋孔衍据《战国策》和《史记》熔铸而成,但其所载“魏惠王死”“魏公叔痤病”二事皆无今本《战国策》点睛之笔的评论性结语。多种证据表明,今本《战国策·魏惠王死》等五章袭自《吕氏春秋》,其中《魏惠王死》一章吸收了《春秋后语》的成果,时间在安史乱后至宋初之间。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凡言及战国中期历史大事的,无不断定齐魏之间,既发生过桂陵之战,又有过马陵之战,其源盖出于《战国策》和《史记》。《史记》的记载,虽大都转录《战国策》,但其《孙子吴起列传》(以下简称《列传》)对两次大战,尤其是对马陵一役,有着《战国策》所无、《史记》独有的“减灶退兵”、“斫木书白”等撩人视听的描写,致使马陵之战比桂陵之战留给后世的印象更为强烈。然而,钩沉史料,静言思之,印象最强烈的却最易引人寻思,描写最撩人的往往使人费解。因不揣简陋,斗胆披陈对马陵之战存在与否的管见,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林燕喜 《黑龙江史志》2013,(17):123-124
林同济是战国策派的主将之一,其思想是战国策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战国时代的重演》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遭到强烈的批判。与此同时,也揭开了抗战时期战国策派表演的序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该文为基础解读战国策派的名称及其遭到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传世之《战国策》本非一书,刘向《战国策叙录》云: 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中书原名,“国策”、“国事”、“事语”的含意比较显豁,而“短长”、“长书”、“修书”三名则较为费解,至今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刘向是把“短长”认作纵横术的。《叙录》说:“当此之时,……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  相似文献   

10.
马洪良 《史学月刊》2007,(3):121-125
《史记》所载战国历史曾取材于《战国策》,学者对此多无异义。赵生群先生则认为今本《史记》与《战国策》所载多有差异,如人名不同者即有20条之多,意在否定《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曾取材于《战国策》。然今考之,这20条中,包含有28对"不同"的人名,其中14对本是同一人,其余的14对人名虽异但也各有原因。可见,《史记》取材于《战国策》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1.
何晋 《文献》1999,(1):108-135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定名,成三十三篇,《汉书·艺文志》亦著录如是.然此书至唐时似已有所缺佚,《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说韩信自立的一大段文字,司马贞《索隐》云:"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①而今本《战国策》无载.  相似文献   

12.
颜世安 《江淮文史》2014,(4):131-138
正古代"游侠"是什么人古代史书曾经记录一种"游侠",《史记》和《汉书》都有游侠的传记。这些游侠是什么人呢?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武侠小说中写的侠,但二者是不一样的。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一种文学的想象,现实中其实并不存在。不是说没有那样武功高强的人物,关键问题在于,现代武侠  相似文献   

13.
爨氏溯源     
爨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康熙字典》和《辞源》均说:“《华阳国志》昌宁(当是建宁)大姓有爨习。《蜀志》建宁大姓蜀录有交州刺史爨深。”爨习为东汉末人,仕蜀。爨深为西晋人,仕李成(又说仕晋)。然而,爨氏最先见于战国时期记录。《滇南古金石录》早说:“《战国策》有爨襄。”《养素堂集》说:“《战国策》魏有爨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代战乱、王朝更叠等原因,《战国策》西汉末至南宋间散失严重。自南宋起有人从事《战国策》辑佚,至今人诸祖耿、郑良树共辑得107则7570字,《战国策》散失最严重的历史时段为唐末和北宋。这当与唐末战乱和北宋书籍书写材料、书籍装订制度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战国策》一书的成书时间、作者、书名以及该书的流传过程和义献价值的论述,考证了《战国策》是南多人写成,经由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的,记载了战国时期策士谋略和游说之辞的优秀历史散文集。  相似文献   

16.
元代文献学拾零一、吴师道《战国策校注》所体现的校勘原则曾贻芬吴师道的《战国策校注》完成于泰定二年八月。这部书所体现的校勘原则。继承了自宋叔夏彭后以来不轻易改动旧文的优良传统,并且有所发展。自后汉高诱为《战国策》作注以来,直到南宋初年,始有鲍彪再为之作...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安徽史学》2015,(2):72-78
1935年,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以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丑诋岳飞,推崇秦桧"为由而责令修改;有人以此控告商务印书馆与吕思勉,法院决定不起诉。《白话本国史》中的岳飞叙述,不利于在民族危机中激发民族意识来抵抗日本侵略;但其中反军阀思想,有利于国民党加强中央权力,又为南京政府所需要。该案的处理方式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对民族英雄叙述的尺度:尊崇岳飞为民族英雄,突出其反抗外族侵略的一面,希望借助其抗金形象来振发国民志气;同时把岳飞叙述限制于抗金事迹中,弱化其武将身份,警惕其对军阀政治的影响,以加强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从章诒和《卧底》说起章诒和先生以《卧底》挑开幽暗的一角,中国文坛立刻起爆了重磅炸弹。冲击波鼓荡开来,又震撼了多少敏感的神经。冯亦代、黄苗子这些大家,在众人眼里,一直是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他们著作等身,文化学术的贡献光辉耀眼。就是说做人,谁曾经怀疑过他们的作为?一个卧底,拆穿了他们形象的另一面。却原来,多年了,他们一直领命监视民主党派的诸位要人。他们表面上和这些昔日的老朋友礼尚往来,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暗地里,每次交往都在写汇报,记日记,对象说了什么,有何想法,都由他们定期向联系人汇报。他们是安  相似文献   

19.
评班氏父子对司马迁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成书后,最早对它作出批评的人大概要算班彪、班固父子了。《汉书·司马迁传》赞语中有这样的评论: “其是非颇缪于圣人(按指孔子):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后汉书·班彪传》述彪对《史记》的评语是: “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值,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两段文字,大同小异,班固的话当然是根据其父的话,他们的话虽是批评《史记》,其实是批评司马迁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刘向作为《战国策》的编定者,对该书总体性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往质疑刘向部属归类的讨论,未能在此前提之下进行讨论。由此,论者往往过度聚焦于书中具体篇章所体现的子书色彩,却游离了最应着力审视的全书总体性质。事实上,通过审视该书编辑体例、编辑目的,以及刘向对其在部属归类上的斟酌取舍,不难得出《战国策》总体性质是史料汇编类文献的结论。概言之,刘向对《战国策》的部属归类是合理的。这也展现了一代文献学大家卓越的专业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