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田制度是金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受金代女真族本身历史发展特点的影响,金代的屯田制度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同,它在金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虽然有些论著中曾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论述,但尚无专文进行全面研究。本文拟对金代屯田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破坏的全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就教于史学界师友。一金代屯田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金代的屯田制度是由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度发展来的。《金史·兵志》中记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铜镜的铸造具有较久远的历史,其铸造高峰出现在汉唐时代,但是到了金代,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则迎来了另一个高峰。通过对金代铜镜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反映出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内容,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金代铜镜自身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审美价值,为我国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实用史料。文中分析了金代铜镜在冶炼技术和雕刻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并进一步对金代铜镜的特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金代铜镜上的刻款和铸款为其独有特征之一。金代禁铜时间较长,期间统治者对禁铜、铸镜政策的变化以及铸镜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必然造成刻记和铸款之间时代性和阶段性的差异。金代自制纹饰镜集中体现了本朝铸镜工艺水平和民族时代风格,结合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以金代自制镜类型与纹饰发展演变的轨迹为主线,本文将金自制镜分为空白期、产生期、全盛期、衰败期四个发展阶段。一、金代铜镜刻记与铸款的时代性与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张博泉同志所著《金代经济史略》(以下简称《史略》)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国内外金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这是作者潜心于金史研究近三十年后,两易其稿而写成的。他在概括金代经济发展全貌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探讨问题和寻求发展规律方面,出版后被称为“开拓”之作,不是偶然的。综观《史略》一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史略》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人们向来忽视而又没有给予应有地位的金代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历史的研究,探讨了它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自身的特点,而在研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程妮娜教授《金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是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书15章25万字,从政治、军事到监察,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地考察和论述了有金一代官制及相关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整合进程,再现历史原貌。读完之后,既了解到金代官制及相关政治制度,也知道它的来源、运行和调整的进程,更通晓它的特点、利弊,以及历史作用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视自己为中原王朝合法继承者的金朝,自建政之初起便开启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历程。作为中原文化的象征并发挥着维护统治作用的礼乐制度,也逐渐被女真统治者所继承和因袭。而“嘉礼”的构建更是占据金代礼乐建置的重要部分。关于金代嘉礼的相关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于渊源、婚俗、节日、宴飨、养老、用乐等方面,其中婚俗礼制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其他诸礼如养老、巡幸、肆赦等虽有涉猎,但存在着研究范围过窄,领域不广泛等问题。为进一步厘清和推进史学界对金代嘉礼的研究,将国内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综述,并就不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曾慧 《满族研究》2007,(2):77-82
本文通过对文献、出土文物、壁画等资料的研究,探讨和分析金代女真服饰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以及金代女真服饰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被称为封建国家的“抡才大典”。科举选士在金代历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国内对金代科举研究较少。本文试将金代科举制度同前代进行比较,总结其特点,同时对史料记载中的错误进行更正。一金代科举始于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金朝占领辽的燕云地区后,即确定了对汉人依  相似文献   

9.
元代刘祁所著《归潜志》,保存了金代大量史实和异闻,是研究金代历史文化和文学史必不可少的资料.冯巧英先生此次校注,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诸本,力求善、精、详.书末所附《<归潜志>金代人物便览》,为读者节省了检索时间,提供了方便.本书为研究金代历史,文学及其他社会方面问题的必需参考书.此书由三晋古籍编辑部出版.“归潜”,是刘祁壬辰(1232)北还后的书室名,这里用为书名.全书14卷,记述了金代人物传记、遗事,还有杂说,概括唐宋文学之特点和金元文学发展趋势,颇有见地;所记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佛教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在金代时,佛教在上京地区得以广泛的传播,虽然金代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并不具有十分重要性,但其佛教与南宋相比具有自身的堵多特点,所以文章通过对金初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对金代上京地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金代皇位继承制度试探董四礼金代皇位继承制度是金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带有女真族旧俗制度的特点,又与中原王朝的继承制度有密切的联系。其发展和演变对金代百多年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讨,谬误之处,识者指正。一、金建国前女真族的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古代铜镜历史上的又一次闪光点,金代铜镜是在承袭中国传统铜镜铸造工艺、丰富纹饰题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有习俗、社会风尚和个人审美风格发展创新的产物。本文根据题材纹样将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2枚金代人物故事纹铜镜分为婴戏童子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现实生活人物故事镜、隐逸高士镜等数类,并对其内涵加以阐释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金代铜镜流行题材之一的人物故事镜,充分体现了女真人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吸收与借鉴,是研究金代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古代黑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的黑龙江地区,其地域大大超过了今天的黑龙江省。本文所论及的地理范围是以今天的黑龙江省为主,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和历史上曾属于中国领土的那一部分。这一地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经济出现过两个高峰,即渤海和金代。这两个高峰的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渤海、金代的黑龙江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学者们已多有论述,且有人指出过这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峰。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放在古代黑龙江地区社会经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去研究它们形成的原因。如果从纵向发展中去考察,就会发现,正是这两个高峰,使古代黑龙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马鞍形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这一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就教于方家同道。 一  相似文献   

14.
卢冬 《陇右文博》2002,(2):50-61
以女真族为主体的金王朝是十二、三世纪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政权。综观金代历史,女真族及金代的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以本民族化为主流并广泛吸收各族化,特别是辽化和汉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源化”和“金化”时期。金源化是公元11世纪女真本土的化形态,其实质更多地反映出女真旧俗。  相似文献   

15.
金代奴婢问题是关系着女真族社会性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对金代奴婢问题的深入把握,细密的分析,想正确的说明女真族的历史的复杂变化过程,及其与中原封建经济矛盾斗争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也是困难的。本文想着重的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金代奴婢的来源,数量与奴主贵族占有奴婢的特点;(2)奴婢的工作与地位;(3)关于奴婢的解放问题;(4)附论“驱丁”不是奴隶。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元月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扩建挖掘地基时,在一个废弃的井内发现一批金代铜质官印与铜版残片,经过整理,金代铜质官印共279方,铜版9块,均残。我们将所有铜印按其官职、类别、大小与用途进行分类研究,从中可以看到金代晚期的政治与社会面貌,为研究金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金朝一代的官印在使用与制造上前后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的缘故。官印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变化表现于形制、内容及颁造机构。而西安钟鼓楼广场出土的金代官印均为铜质,据金史文献资料可知,金代的官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金代官印依据官职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金代女真语代表着十二──十三世纪的古老语言,对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言历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金代女真文金石刻是研究金代女真语的最重要的资料,但留存至今的很少,且多漫溢不清,不易识读。明代回夷馆编的《女真馆杂字·来文》代表的是明代女真语,同金代相隔差不多两个世纪,既有纵的方面语言发展变化的差别,横的方面还有方言之间的不同,所以用明代女真语上溯金代女真语,倍感不足。又释读金代女真文碑刻的实践告诉我们,《女真馆杂字·来文》中的女真字较金代女真字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本不能满足释读金代女真文碑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一个礼制大变革的时期,丧礼的变革又是在礼制变革中尤为突出且颇具特点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宋代丧礼中传承与变化明显的火葬的盛行,分析他们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原因,从而看到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在丧礼上的表现,以及其对于上层决策与人民生活的影响。并且对其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在礼制与社会现实关系是怎样做出调适的,也可以了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礼制由唐到宋的转换,和人们思想认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自金灭北宋,《资治通鉴》传入金朝,出现了一些专治《通鉴》的学者,也产生了金代的《通鉴》学.金代《通鉴》学虽成果不丰,但也有其特点.从金代《通鉴》学发展的大致脉络看,它所体现的是对历史上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政策的积极认同.汉人、女真人都有研习《通鉴》者,《通鉴》在金朝也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更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从学术发展角度看,金代《通鉴》学不尚虚谈,较为务实,更易于《通鉴》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山西晋城冶底村岱庙、王报村二郎庙保存的两处戏台,是现知仅存的金代戏台建筑实例。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这两处戏台建筑的布局、石作、木作及彩画做法特点进行初步总结,进而结合考古材料,讨论其与金代杂剧演出的关系,乃至对元代以后戏台建筑的影响,强调此类戏台建筑自身发展历史的特殊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