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闫璘  徐红梅 《丝绸之路》2009,(12):21-24
本文通过对宗日文化石棺葬的浅显认识,初步探讨了宗日文化石棺葬发现的意义及其族属问题,认为宗日遗址石棺葬的创造者是羌人。  相似文献   

2.
覃芳 《南方文物》2010,(2):74-76,77-80
屈肢葬是史前与古代墓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可能成因不同、性质各异。新石器时代的岭南是屈肢葬密集分布的空域,而且在壮族、瑶族、纳西族、独龙族、高山族等土著民族文化中延续到近代,成为文化史、民族史学者关注的课题。广西考古研究所覃芳研究员《广西邕宁顶蛳山史前屈肢葬与肢解葬的考察》一文,通过顶蛳山遗址屈肢葬与肢解葬形态的个案考察,类比华南大陆与台湾原住民民族志上的屈肢葬资料,对屈肢葬的成因、过程以及屈肢葬中肢解葬的由来,做了有价值的考察,对认识古代丧葬制度史、华南土著民族文化变迁史提供了重要的讯息。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存在毁尸葬、毁器葬与焚物葬三种葬俗葬仪,它们表现为在文化形态上的多样性,文化内涵上的复杂性与神秘性.这些葬俗具有世界性,表现了古代人类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与信仰.  相似文献   

4.
刘冰 《满族研究》2008,(2):38-43
本文通过对清初盛京地区额亦都家族茔地位置、茔葬规格和墓室主人情况的概述,展现了清初满族入关以后,贵族殁归盛京以满族风俗入葬的习俗,加深了对清代初期的满族贵族茔葬规制的认识,同时也为额亦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建国四十年来,中国考古界取得的成绩,不胜枚举。其中,有些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收获,如中国悬棺葬的考古收获。中国悬棺葬的考古收获,与其它方面的考古收获颇有相异之处。在考古学家大量清理和发掘悬棺葬之前,人们对悬棺葬的认识仅限于“见石壁有物,悬之如棺、使取之,乃一棺也;发之骸骨存焉”的简单认识,或“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不施蔽盖,以木主若圭、罗树  相似文献   

6.
陈洪等 《文博》2014,(1):33-37
分析马家窑、齐家、辛店、寺洼文化与秦人屈肢葬在时间、谱系上的承继关系,认为辛店、寺洼文化屈肢葬的共同源头应是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期的屈肢葬。早期秦文化在葬式、出土陶器等方面兼具辛店、寺洼文化要素,从考古学角度以及当时的地理交通条件看,辛店、寺洼文化的屈肢葬都可能是秦人屈肢葬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春秋》所记周天子、诸侯的殡期与《礼记》所载有不少不符之处,学者各有解说。细绎《春秋》经文,可以发现,春秋时期确实存在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其执行虽因种种原因受到了破坏,但基本上是保存的。春秋晚期中原诸侯开始实行三月而葬的礼制,与五月而葬并存。这可能与作为霸主的晋率先行用三月而葬有关。  相似文献   

8.
《四川文物》2021,(4):70-84
北京地区瓮棺葬出现于大坨头文化时期,并在战国秦汉时期广泛流行。按墓葬的年代,大致可分为五期,大坨头文化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西汉时期、新莽到东汉早期。瓮棺葬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北京地区战国秦汉城址的考古发现较为一致。从被葬者的构成和葬具来看,儿童瓮棺葬和成人瓮棺葬有明显的区别,尤其特别的是路县故城考古发现成人瓮棺葬,还发现瓮棺葬埋入道路等特殊葬俗,为探讨战国秦汉时期北京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屈肢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是古代民族对灵魂、来生、亲属等问题认识的综合表现。它既随着本民族社会的发展与其它民族的影响而改变,又具有一定的守旧性和顽固性。在中原地区,同一墓地发现的不同葬俗,如屈肢葬和仰身葬、侧身葬、直肢葬同时并存,似乎表明贫富分化与私有观念出现后,氏族成员团其在氏族或家族中的不同身份,不同的社会地位。然而,在我国偏远的西南地区,虽然有时也有屈肢葬和以上几种葬式同时出现于同一墓穴中,但其意义并不完全与中原相同。本文拟论述我国古代西南屈肢葬的分布和特点,追溯它存在的渊源,意在探讨屈肢葬的社会含义。  相似文献   

10.
张俭 《南方文物》2020,(1):193-196,35
广西邕宁县顶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肢解葬,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较为集中的独特埋葬方式。本文就学术界有关顶蛳山遗址肢解葬的不同认识、肢解工具等问题,进行适当地分析与评论,进而明确指出顶蛳山遗址的肢解葬是出现于第三期的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仅存的乐至与富县石窟两铺浮雕观音救难图像,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时代风格,属于此类图像系谱中的特殊形式,为研究唐宋时代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心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南宋宫廷绘画中的“谍画”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宋代的文献材料,从大量的宋人册页中甄别出一些在军事上具有特殊功用的绘画。据考,在南宋出使金国的使团人员中,潜藏有擅长山水画、人马画的画院画家,他们奉命描绘金国的山川地形和女真人的军事活动,笔者称此类带有间谍用途的南宋宫廷绘画为“谍画”。本文阐述了“谍画”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南宋出现”谍画“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原因,对此类“谍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发现宇文虚中、萧照和陈居中等是可知的南宋”谍画“的作者。此种从军事角度认识某些宫廷绘画,尚属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宋修《日历》之相关问题的考察,认为宋修《日历》始于建国之初而不是开宝年间;宋代《日历》的史料来源主要是《起居注》、《时政记》、诸司供报材料、《宣谕圣语》及人物的墓志、行状等。北宋《日历》之修时断时续,事无巨细地汇集史料、连续不断地编纂是南宋纂修《日历》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in term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ype of clan system. During the Song,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experienced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wake of the late-Tang collapse of the local power system, it was necessary for the Song to replace the ancestral lineage structure and develop a new system to adapt itself to the new circumstances brought on by drastic changes in its economy. Song Confucians played a vital part in the changes. Not only did they gradually solve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the new type of clan organization, but they also developed many feasible and standard models. Eventually this model would gain even wider acceptance after the Yuan Dynasty with the rise of Neo-Confucianism. Thus, ancestral halls, serving as the major centers for the new clan activities, became prevalent among common people. Translated from Anhui Shifan Daxue Xuebao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2006, (3): 322–327 This paper is part of a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Research on Chinese Folklore History (Song and Yuan Volume, You Biao, ed.)  相似文献   

16.
上博楚竹書所謂的《子道餓》篇當稱之爲《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此篇記載的主要是子游之事,與孔子無涉。簡文所謂"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子游辭行"至宋、衛之間"遇險,當是子游爲孔子"廬墓三年"以後之事。這是傳世文獻從來沒有過的新記載。以此與《荀子·非十二子》篇互參,可知子游在孔門中的地位,遠勝於子夏、子張之輩。上承孔子,下啓思、孟的,不是顔、曾,而是子游。  相似文献   

17.
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7,90(1):75-87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撤废州县政区建制是熙丰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熙宁元年至九年,尤其是王安石当政期间,一批户少役繁的州县被撤销。虽在宋神宗主持新政时期,有部分已废州县得到复建,但整个宋神宗时期仍有22个州、116个县被撤。省废州县,裁官减役,省费节流,对缓解当时冗官冗费和减轻百姓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务实的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大,在元祐初大部分得以幸存。  相似文献   

19.
魏三纲 《收藏家》2010,(1):47-48
洛神赋十三行,亦称玉版十三行,中国书法之重要物证,为历代珍藏。自清末由内府流出,世间存碧、白玉版两本,真赝难识。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宋代墓葬形制分布的空间差异与宋代的路的划分相吻合,对照文献中有关入宋后迁入今湖北地区的移民情况,可以认为宋墓形制空间分布的差异,主要由官方组织和民间自发的移民活动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