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作为规范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等领域秩序,维护某一特定地域或组织人群权益的民间规约发展到鼎盛时期,举凡村规民约、宗族规约、会馆、公所暨行业类规约、寺庙宫观等宗教设施管理类规约,以及日常生活类规约,可谓是应有尽有,呈现出内容丰富、类型繁多、形式多样等特征。在"遵国法"即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条件下,各类民间规约与国家法律一道,彼此渗透,互相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挥了维护明清时期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功能,成为国家法律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2.
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平君  闫华红  刘玉国 《攀登》2006,25(4):63-65
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理论,分析了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立足国情,探析产地市场作为农业经济组织所具有的内在特性与社会职能,探索性地提出了产地市场是一个能够长效拉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文章认为,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组织生产、一体化经营、组织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韬琳 《神州》2014,(14):268-268
教学督导对于提高我国民办院校教学质量、加强民办院校教学管理和帮助教学决策制定有着积极作用,是目前我国民办院校为了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促进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受到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办院校在教学督导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相关研究者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专业与统战:建国初期中共对工商同业公会的改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享 《安徽史学》2008,3(2):88-93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同业公会是商会的基层组织.在1949年后,同业公会被纳入新组建的工商联体系之中继续存在.但在中共眼中,同业公会是集资产阶级性和封建行会性于一体的旧式组织,必须对其实施改造而后用.新政权在组织、人事、经费、法律、思想等方面多管齐下,重新构建同业公会与党政、工商联及会员的权力结构,将同业公会由具有独立性的社会团体改造成为工商联组织下属的专业性组织.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同业公会失去其存在的组织基础与市场基础,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保人参与到入堂厝棺、义园埋葬、棺柩归籍,以及归乡、就医、领养等各类同乡组织救助中,是整个救助体系得以循序运行的关键,是救助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且为受助者承担着担保责任。“熟”是选择保人的关键因素。以熟作保,在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观念、法律制度之下,成为了最便宜有效的构建救助组织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实现救助目标的方式。以熟作保在城镇各类事务中的广泛存在,显示出传统乡村熟人社会在城镇的延续和发展,映射出传统乡村关系网在城镇的迁移和复制。而从保人参与和身份来看,同乡组织并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乡土熟人社会,保持如乡土熟人社会中的明确边界。经济关系中保人强调的是“保”,在保人身份的选择上,侧重于保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即代偿能力和信用度。而在同乡组织救助中,保人强调的是“人”,即更看重保人的熟人身份,更多的是为得到一种确认。  相似文献   

6.
王河江  任平 《黑龙江史志》2013,(13):273-274
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城市化进程中,环保社会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调研黑龙江省佳木斯环保组织的发展状况、工作内容、目标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呼吁社会更加重视民间环保社会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于冰 《东南文化》2018,(2):13-19
国有文物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是现行文物利用管理中最重要的法律规定之一。该条款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文物普遍不合理利用现象及其后果的反应性规定,在法律文义的含义上和逻辑上存在歧义,在保障实现安全性和公益性两大立法目标的有效性上效果不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现实需求。碎片式法律条款无法解决文物利用中存在的风险与矛盾,应当以建设性立法思维将其纳入国有文物资产管理体系总体布局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伦理密切相关,法律的存在必须具有正当性。从伦理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法的定义,不仅能为其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提供伦理基础,同时,也能从伦理的层面去探讨我国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做到价值与目标的统一。从伦理的视角来看,经济法是为达到社会共同福利的最大化,实现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为核心而对经济资源实行合理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该是通过实现经济正义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公民个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对其他公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论文针对目前"基础"课中对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了在"基础"课中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观点,被人称之为传统的法律概念。这个概念认为:法或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果说这种观点是特指阶级社会中那些专门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法律规范,这没有什么不对;然而它却泛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律,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法的这种“阶级社会特有论”,是维辛斯基在三十年代,为适应当时苏联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越深入,阶级斗争越尖锐”的左倾政治路线而提出  相似文献   

11.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普遍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婚姻是男女两性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即为法律或社会风俗习惯所承认的、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妻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共同生活的社会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家庭是婚姻成立的结果。人类各种婚姻家庭的依次更替,总是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的必然结果。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及客观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两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人类自身的生产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在自身的生产过程中结成了一定的婚姻和家庭关系。这种婚姻家庭关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之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婚姻家庭也随之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各民族文化也自有特色。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的法律文化存在不容忽视的巨大差异。本文以影片《刮痧》为例,分析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认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法的认知、正义程序、人治与法治等方面,并从法律社会学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剖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根源:不同的民族传统及社会历史发展历程和阶段,孕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文化隔离机制,也必然导致法律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秦至清帝制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帝王们口含天宪,朕即法律,诏书、敕令、谕旨、御笔手诏,皇帝任何形式的言语、思想表述,都是法律或法律依据。帝王不仅具有立法的专断性权力,而且具有随时随意立法的便宜。专制帝王是唯一的立法主体,而法律的适用主体则仅仅是臣民,不存在针对天子、帝王犯罪的任何立法,皇帝本人超然于法律之上,享受法权的绝对独裁。立法的核心原则在于维护皇权的尊严,确保皇权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强化帝王的绝对权力。在司法实践中,皇帝直接涉入司法,控制司法最终审判权;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统一,以保证皇权对司法权的绝对控制。帝王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独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秦至清社会的皇权专制性质。  相似文献   

14.
李其瑞 《攀登》2005,24(4):102-104
法社会学的形成可以说是人们整合以往法律认识的结果。社会学方法在法学田野里的耕耘导引出一种更贴近现实、更具活力的法律认识方式。在法律中认识社会以及在社会中认识法律,这种着眼于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认识活动,为法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法学和社会学的联姻,不仅使法学理论更具有包容性,而且还为法学研究超越传统提供了综合与多维的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15.
武媛媛 《沧桑》2009,(4):77-78,83
行政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核心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组织调整社会生活的职能和权限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机关享有的裁量权也随之增加。但是行政裁量权存在可能被滥用的危险。在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扩大与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不断加强过程中,现代行政法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对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6.
郭华 《史学集刊》2008,2(3):67-71
在中世纪英国社会,庄园农奴拥有一种原始的个人权利,即主体权利.这种权利体现于英国中世纪多元社会结构中存在的原始契约之内,又在独特的法律制度下得到保护和发展.这种主体权利观念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村庄共同体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社会的重要基层组织。它不仅在组织农业生产、制定村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也为西欧社会孕育了民主因素、自治因素以及法律因素。但是,目前史学界对其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误读。本文试图从村庄共同体概念的界定入手,通过对其概念的梳理,指出国内学术界对村庄共同体概念界定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词源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西欧村庄共同体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从而为国内史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芝 《风景名胜》2021,(4):0272-0272
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但由于社会需求旺盛,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这两个方面在实行过程中,需要两者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严重阻碍社会发展。从森林经营分类和森林培育入手,找出工作的重点,减少不利因素,为森林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打破了传统乡土社会结构,而受到农耕文化等因素的传承和熏陶,人们长期形成的习俗难免与现行的法规政策存在冲突。本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民俗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冲突为切入点,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殡葬、婚约彩礼、民间信仰以及祭祀祭祖等民俗与法律、政策冲突的梳理,分析民俗与法律存在冲突的具体形态和纠纷类型。提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既要维护政策、法律的权威,也应充分考虑民俗在居民中的重要影响,充分尊重民风民俗;主管部门应在公序良俗原则和合法合理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和推行具体措施,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民俗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冲突为切入点,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殡葬民俗、婚约彩礼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祭祀祭祖民俗与法律、政策冲突的梳理,分析民俗与法律存在冲突的具体形态和纠纷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