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价值之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序发展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核心、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体现转型期价值观变化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内在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要大多数人形成共识,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7,(6)
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在协调与稳定中发展,对于当代中国尤为重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权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更好构建社会秩序的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的新常态下,党坚持创新致富、深化依法治国、建设文化强国、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举措,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践行与探讨,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八个字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了中国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4.
郝金金 《沧桑》2014,(4):135-13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积极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孙洪波  崔晓庚 《攀登》2014,33(5):25-27
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如今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蒸蒸日上,并逐渐渗入并普及于社会各个领域,因此民主党派网络意见领袖需要立足于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起高度的重视,并致力于行,不断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同时还要重在于果,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通过网络推广到人民事业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成绩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其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根本一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边疆民族地区践行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可通过内涵解读与宣教机制、心理认同与接受机制、社会践行与内化机制等途径,探讨边疆民族地区中国梦认同践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政治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厘清以下四个问题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翟利沙 《区域治理》2022,(10):165-168
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等.因此,要从三个途径进行培育和践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大宣传引导;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做好家校教育两抓手;定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9.
井凯笛 《攀登》2015,(1):53-5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总目标,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法治体系建设目标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引导人们将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将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将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准则理论内涵。明确"三位一体""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文化传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汪鹤 《丝绸之路》2014,(14):79-8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断,以我党的奋斗目标为基础,立足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方面,包含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岭南文史》2014,(4):I0001-I0001
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这种持续不断的状况是罕见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这桩任务不仅关乎文化强国的实现,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社会越向高层演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益发凸显。正如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所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  相似文献   

12.
施云  赵俊爱  周博文 《沧桑》2013,(6):239-241
高校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统战文化,体现出高校统战文化中蕴含着价值观的内容,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秋亭  陈庆文 《攀登》2014,33(5):21-24
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真理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价值性是指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为价值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为其真理性提供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胡静 《沧桑》2014,(4):77-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和谐、公正、诚信、友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文凯 《攀登》2012,(4):19-24
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生产的逻辑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生产力依然落后,国家依然不富强,人民依然不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多项范畴,但要以富强为基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吕建中 《攀登》2001,20(5):18-21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孜孜不倦地追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按照国家、社会、公民的层次划分的,反映了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公民则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为公民层面的方志人,也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坚守核心价值观,才能丰富方志人的精神家园。为此就应提高地方志行业的自信度,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的要求下,凝练表达出方志人特有的价值观念,并借助方志成果宣  相似文献   

18.
张建学  贾宁  谷炜 《神州》2012,(23):143-14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当代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对9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能绕开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次思考。"李约瑟难题"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将为新时期重新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争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辉 《神州》2020,(6):143-143
新形势下,在多元化的发展势态当中,多元化的机制观念冲突和碰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出现了一些挑战性。道德与法治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延伸的重要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完成目标建设,提高学生认知,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