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严重民族危机,《读书生活》群体依据“分工的原则”,起初“以浅薄自安”。随着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他们改变立场,融入到挽救危亡的历史洪流中去,思想理念左翼化,与中共的主流观点日益接近。该群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领导力量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种讨论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准,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值得继承的历史遗产。以该群体为代表的沪苏浙地区中小知识分子的左翼化,反映了左翼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共的理论主张吸引中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早期,英国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工业文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挽救和复兴传统文化,英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各个流派相继兴起,科尔、普金、罗斯金、莫里斯等代表人物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中叶以后,手工艺运动迅速传播到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场旨在矫正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方向并推进世界历史均衡向前发展的新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运动以寻求社会改良为目的,因此手工艺运动最终成为现代科技文明的组成部分。历史表明,只有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科技生产力的引领下,诸多民族的软文化才能推动世界历史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斐 《沧桑》2014,(6):85-87
作为五四运动后的新派历史学家,常乃德在生物史观的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本文主要讨论了常乃德和他的生物史观思想,以及生物史观作为国家主义派理论依据的相关内容。常乃德从史学科学化的立场出发,主张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到生物学法则的支配。生物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类比于生物的自然进化过程,以解释国家的兴衰存亡。这一观点为国家主义派的集体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又因其反对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说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高生记 《沧桑》2013,(4):229-231
《河湖变迁与健康评价:以汾河中游为例》一书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流域文明变迁的轨迹,以严谨的逻辑,科学的论证,透过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历史地理过程,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当今流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根源。揭示了流域文明危机的本质,指明了流域文明发展的根本途径,为解决当今流域社会经济与流域生态系统如何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流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决策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后维新派知识分子在西方近代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影响下,开始从文明主体——国民——的角度探求挽救民族危机的新路径。他们从"力"、"智"、"德"素质结构的角度塑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民新形象,开启了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但是,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局限性,使得"新民"思想并没有深入到人的现代化的实质层面,而是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要写人民史必须端正历史观,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人民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说主体性力量。在以往、现今、未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性力量;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社会领域、每一个社会活动中,人民群众也是主体性力量,同时也不能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内近些年出版的西方文明史译著中,常见到一种"西方文明""层累"构建的历史叙事模式,它由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到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等西方文明历史各个阶段叠加构成。这种叙事模式论证了西方文明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一以贯之的现代性,和西方文明崛起的必然性,并通过这种历史叙事模式解决了西方文明内部的认同危机,强化了西方文明发展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等观点。本文试就这种西方文明观念生成的历史轨迹做一番考察,并剖析其叙事模式及历史意义的不断构建过程,从而揭示它是怎样扭曲历史真相,进而论证如何确立科学的文明史观。  相似文献   

9.
赵秀荣 《安徽史学》2021,(1):100-111
人类社会从产生开始就面临抑郁症的问题.在英国历史上,抑郁症(depression)的概念由忧郁症(melancholia)演化而来.在抑郁症概念演化过程中,人们对这种精神疾病的认知也经历了转变,从体液说、恶魔说、土星影响说到化学解释和机械解释,最后发展到医学上的情感解释和认知解释.抑郁症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其认知和理解体现了文化的建构——特别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上的医学兴起之前.考察近代英国以及欧洲抑郁症概念的流变及对这种疾病认知的转变,不仅可以反映文明、理性的进步,而且有助于更深刻理解英国社会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0.
罗米拉·塔帕尔是当代印度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张运用经济决定论分析和解释印度历史、否定雅利安种族论,主张印度"哈拉巴文化"论、反对社会发展停滞论,坚持社会发展缓进论、反对美化印度教文化,承认印度文化多样性等。她对印度历史研究的贡献主要反映在革新印度历史研究的角度、以地区史观重构印度历史、赋予历史研究的时空感和前瞻性、以史为鉴服务印度现实社会等。  相似文献   

11.
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系统地体现了他的历史观:一切历史都是自由的历史。克罗齐在历史书写中的"当代性"体现为其中蕴含的三项论证:批判帕斯夸莱·维拉里等人对那不勒斯历史的实证主义解释,将那不勒斯认同纳入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国家认同轨道;从自由史观出发书写意大利史,表达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抗议;反思破坏欧洲自由制度的非理性主义力量,论证伦理道德观念进步是历史进步的核心。自由史观、以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进步史观、批判根据自然因素解释人类历史的实证主义,是把握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的核心线索。历史学研究贯穿于克罗齐的学术生涯始终,尽管体现出唯心主义、绝对化的倾向,但是,克罗齐对意大利与欧洲如何应对法西斯主义挑战,以及如何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等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江荣 《丝绸之路》2013,(8):143-147
更多不一定更好,这是人类在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前对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理性反思。生态文明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生态理性、生态伦理与生态价值是生态文明范式的概念要件。本文以生态价值对经济价值的辩证否定为研究主线,逻辑与历史相自洽地考察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具体内涵,突显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作为理论概念的整体性、时空性与社会性特征,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才能高扬生态理性、确立生态伦理、端正生态史观、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家中,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本位建立了一套系统和完整的史学思想体系的,钱穆是最重要的史学家。而他的历史观“民族文化生命史观”既是其整个史学思想的基石,又是其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因此,研究钱穆的历史观是研究其史学思想和史学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拟对其历史观何以称为“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及其历史本体思想,作一初步的疏论。  相似文献   

14.
《周易》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中被严复视作重要的本土思想资源,严译《天演论》将人性之善恶、生存斗争学说、进化论与易学精神相印证。解读《天演论》文本体现的社会兴衰史观,可从中西文化会通层面分析:就方法而言,严复将易学中逻辑思想与西学中归纳、演绎法结合起来,开启近代中国实证主义之先河;就文化精神而言,严复将易学忧患意识与西方关于社会盛衰史观,交融互释,为晚清社会变革提供学理上的合法性、可能性。严复是有思想的翻译家,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是其利用易学诠释西方历史兴衰论的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以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为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英国历史,力图恢复英国人民激进的政治传统,为英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服务,为赢得"思想领域内控制权的斗争"而不懈努力。在争夺思想控制权的斗争中,历史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46年初创到1956年重组的十年间,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所进行的历史研究,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育了一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史记》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说了《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的意义。文章从人神关系认识的历史发展引出“主体史观”的看法,并从多方面阐发出在历史发展中突现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要历史表现。《史记》的体例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人群的整体作用;《史记》叙述内容的全面性,反映了作为主体地位的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并从人的自身活动出发,强调包含着具有人的追求、品格、奉献、情感为特征,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对表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史学成长体现自觉的一种标志,对以后的史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英国遭遇了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历了经济危机;但较之欧陆国家,英国适时地调整政治、经济结构,恢复生产秩序,成功地将危机带来的挑战转变为一种历史发展机遇.正是这一次成功使英国脱颖而出,乡村工业和城市化水平都得到较大提高,赶超了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从而奠定了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领先地位,工业革命则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逻辑后果.因此,“17世纪”是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缩小差距、实现超越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英国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兴起“历史记忆”的研究潮流,这是受当时席卷欧洲的“记忆之场”趋势影响的结果。20年后,意大利又兴起“全球史”书写,将意大利史放在全球框架中展开。从“记忆之场”到“全球史”,这两次“转向”体现了意大利史书写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它受地方多样性、共和危机、欧盟困境、全球化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地方、国家、区域、全球在不同层次上与意大利的现实相互交织,影响意大利的本国史研究;另一方面,意大利历史书写长期以来又有为民族认同和国家建构服务的强烈倾向,故而强调以民族国家为本位。以民族国家整合为宗旨的历史写作还将在意大利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19.
乔治·芬利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德意志大学教育共同塑造的一位重要历史学家。他在其巨著《希腊史》中提出了古典文明于公元3-8世纪期间缓慢衰亡的学说,认为专制政府强加给普通民众的沉重财政负担是导致这场衰亡的本质原因,并在总结其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现实与未来的历史预言。乔治·芬利对早期基督教客观历史作用的理性分析修正了前辈学者爱德华·吉本的偏颇观点。他关于罗马帝国后期与拜占庭时代早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同著名的皮朗命题存在相通之处。他试图将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决策紧密联系起来的历史预言写作模式则为阿诺德·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英国工业革命,从此人类开始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历史的发展具有悲剧的矛盾性。文明与残暴这一相反的东西总是交合在一起。工业文明在人类生存圈的传播,是与殖民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殖民地人民连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在1853年7月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