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维新派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出发,指出专制制度造成君民隔阂,是清王朝落后的重要原因。他们提倡“君民共主”的制度,主张引进西方“议院”制度,希望借此实现国家富强。他们的民权思想成为此后的维新派认识西方民权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荀子看来,作为社会多数的民既无德也无知,不具备从政的能力。因此,荀子在构建其君民关系论时,一方面从论证君主制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立君为民观点,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从君主施政的角度把民众排除在外,确立了君主的政治主宰地位,这是明显的君本思想。民本和君本在荀子思想中并行不悖。这或可解答学界在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研究上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评荀子的君本论和君民"舟水"关系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国 《史学月刊》2004,(11):14-19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学的传承,但他基于封建政权已经稳固的现实,提出了君民“舟水”关系说。其说弱化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力度,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从而从根本上构筑了儒学君本主义体系。孔孟儒学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则被荀子削去锋芒,塞入君本主义框架中。于是,在牺牲了“民贵君轻”精神的前提下,儒学实现了与封建专制政治的并轨改造,并在理论上为后世封建政治提供了完备而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民本”即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立国安邦的根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论述三点;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二、柳宗元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柳宗元民本思想的渊源。兹按此论述如下。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民本思想渊源于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的先王对“天”极为崇拜,认为“天”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而天所具有的道德就是“保民”,它代表的是“民”的愿望,正如《尚书》说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上是王,王亦由…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群众观是传统民本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并渗透在他的全部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根本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与形成,既是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又是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既有现实的根据,也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它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本观”有着历史的渊源。毛泽东早年对中国民本思想的理解和接受,构成了他最初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深层的因素。但是,由于时代与阶级的不同,“群众观”与“民本观”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历史上的“民本观”,概而言之就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观点既肯定了“民”的地…  相似文献   

6.
赵璐璐 《百年潮》2023,(2):90-96
<正>“民为邦本”源自《尚书·五子之歌》,可见中国古代很早就洞察到了民与国之间的深层关系,开启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先河。其后,“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上被不断巩固发展,构成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近代以来,将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也成为革命先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民主这个词是外来的。中国古文献中有“民主’二字,却无“民权”一词。那里的所谓“民主”,并不是“民作主”,而是“作民主”。它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相通,而与近代民主思想义殊。据《尚书》载,周王朝建立后,为安抚殷商遗民,周公告之说,在夏代末期,夏王桀“慢神虐民”,“灭德作威”,引起天帝不满,乃更“求民主”,即另求民之主,看到商汤有德,便下召命给汤,诛灭夏桀,“代夏作民主”。但商代到了殷纣王,亦“暴虐无道”、“诛杀不已”、“淫乱不止”。天又赞美周文王有德,“兴我小…  相似文献   

8.
"民主"一词在近代中国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火生 《清史研究》2004,1(2):34-45
本文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 ,首先考察了“民主”和“民本”在汉语语境中的古典含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格局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了近代以来“民主”一词如何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 ,通过传教士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努力 ,被重新发掘出来 ,并在重新诠释的过程中 ,从“民之主” (君主 )走向自己的反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任桐 《史学月刊》2002,7(6):63-69
作为20世纪20年代主导性政治化的和平裁兵思潮,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公报》这一时期的言论也充分表达了,其对于和平裁兵的热诚期盼,并带有明显的民本主义倾向。首先,《大公报》主张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主武从之政治,与儒家以君为本位、依靠圣君贤相为民作主的民本思想相碰撞;其次,导源于战争一触即发的裁兵呼声始终是以出民水火、解民倒悬作为该报的首要出发点;再次,《大公报》主张废除私兵与实现军队国家化,将爱民与重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看重民众对于社稷江山的捍卫作用,正是“民惟邦本”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博大而精深,其"民为邦本、宽民惠民"之民本思想为世人所推崇。文章以儒家民本思想的缘起及其内容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民本"是中国法治的必然选择,继而列举了民本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彰显。  相似文献   

11.
王亮 《沧桑》2009,(5):137-138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以周初的"敬德保民"思想为起源,经过孔子"贵仁"思想下的"德治"和"重礼"思想,发展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此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达到了最高水平。尔后,荀子在"隆礼"的主张下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作了补充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勃兴于晚周的民本思想,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万变却不离其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儒家重民思想,素为中国历代的明君良相稳定政局的座右铭,亦常常成为卓有见地的思想家们主张改革政治的一种理论根据。本文拟就孙中山的民本思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民史”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新高潮关于反对“君史”、提倡“民史”的史学思想,中国在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因为维新变法的需要,已经从西方和日本那里学来一点,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对封建旧史学提出了极其初步的批判。当时这种认识和批判,还是比较零星片断而缺乏系统。到二十世纪初,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西方和日本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的大量输入,以及中国民族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的新的"民本"理论,实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性嬗变。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与文献中的“邦君”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西周的“邦君”,在周立国之时是周人对天下所有众邦国之君的泛称,而对一些异姓盟邦之君则称其为“友邦君”。周王室大规模分封之后,“邦君”主要指未被周王“授民授土”的邦国之君。“邦君”在其邦内自有自己的职官系统。至西周晚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诸侯与“邦君”的概念逐渐混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张华 《丝绸之路》2010,(6):37-38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性善论”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德主刑辅”、“为国以礼”的特色;“民本”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宽仁慎刑”、“重惜民命”而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贱商”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私法领域呈现出明显的重义轻利的公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正是政治动荡、社会转型、思想百家争鸣的纷繁乱世,诸侯割据、兼并激烈.民心的向背成为天下得失的关键所在.因此,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主张一国之君要壮大实力,平定天下,必须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在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王者之仁"是民本的先决条件,"重民爱民"是民本的核心要义,"保民而王"是民本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古文家的经世学风及经世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古家虽强调“求真”而非“致用”,但事实上发展了道成以来的经世致用学风。国粹派学是其典型代表。他们批评晚清今经学,自身却也重新诠释经学传统,并且“通经致用”,发展儒家的夷夏之辩及民本思想。他们又阐述非儒学派,把“经世之学”扩展到诸子学、史学以及佛学,从而学术格局由经学独盛变为多元并存。这为进一步汲取近代观念和西学方法创造了条件。作为晚清较为庞大的传统学术群体,古家的经世学风加速了传统学术的衍变和转型。  相似文献   

19.
陈寿的历史哲学思想是极为复杂的。他相信天命,以天命来解释三国时期历史演变的动因,甚至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乃至一些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也视为天命。他又强调人事,看到了君主对于治理国家的决定作用,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进用人才,并认为亡国之君与圣贤之主的区别就在于怎样看待天下兴亡的问题。他以民本思想审视三国时期的历史,指责统治的专横暴虐和残民虐民的行为,强调民的主体地位,认为治理国家要顺从民意,并赞扬那些爱民恤民的官吏的业绩。他有着强烈的正统思想,一方面以曹魏为正统来记载三国时期的历史,一方面又根据正朔有三的原则对三国历史分别加以记载,并通过历史记载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继承次序。  相似文献   

20.
民,在中国古代指君臣百官及士大夫之外的庶民,后来泛指民众、百姓、人民。"民本"一词,语出先秦典籍《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安",意为庶民是国家社稷的根本,统治者要敬民、重民、护民、爱民、亲民,自我约束,慎重处理民事、国事。简言之,民本就是以民为本。商周时期,先哲以夏桀商纣为鉴,初步形成民本思想并推崇为治国安邦方略。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庶民的社会地位有了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