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扬桂 《文史博览》2014,(11):51-52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在我国,事实上的国葬,自古一直沿袭至今,而法定“国葬”则是民国的特产。 1916年11月8日,33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举国悲痛。孙中山抱病撰写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给予蔡锷极高的评价。为了表彰蔡锷缔造共和的功勋,11月10日,湖南省省长谭延闿致电各省,倡议为蔡锷举行国葬:“此公义旗首拔,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12日,梁启超等人致电冯国璋及西南各省,赞成赐予国葬。19日,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复电,表示将为蔡锷举行国葬。  相似文献   

2.
年余前,随着台湾方面解密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情报作战内容和戴笠部分档案,以及台湾三卷本《戴笠与抗战》的出版,国民党军统局长戴笠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如汪伪政要周佛海早在1943年就已加入军统,为重庆国民党政权服务。他与戴笠一直保持单线联系,为了绝对保密,就连军统局高层的唐纵、周伟龙、毛人凤等人对此事都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所称的1927至1937年的“南京时期”,是国民党政权的形成时期。其整套政治军事制度、思想文化体系及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格局,都是在这十年中逐步形成的,此一基本格局对以后的国民党政权有着直接影响。这一时期被国民党称作“艰苦建国的光辉十年”。因此,研究这段历史,对国民党史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仪式政治: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的祭祀典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为标榜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事业的合法继承者,把孙中山从“总理”推尊演绎成了“国父”圣符,并为之举行了逝世纪念、奉安纪念与诞辰纪念三种典礼仪式。从仪式政治与国家祭祀的角度对前两种典礼仪式进行系统的史学考察,并挖掘和诠释其表象背后的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内蕴,不仅有利于把握“后孙中山时代”民国官方对孙中山政治遗产的利用与运作体系,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精神与思想。  相似文献   

5.
1936年6月14日上午S时许,民主革命家、一代朴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在苏州溘然逝世,享年67岁。 午后,在甫京的邵元冲(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从《中央日报》杜程沧波处得知了这一噩耗。对章氏极为推崇的邵元冲,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一段悼念章良的话:“大炎近年于论事诸文,虽恒流于偏颇,然数十年中,以学术而创导民族大谊者,实为今日之灵光,奄然谢去,海内读书种子尽矣!” “海内读书种子尽矣”的出典见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书中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  相似文献   

6.
李锐 《世界》2006,(12):22-25
2006年是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为纪念章太炎先生,杭州“章太炎纪念馆”和章太炎先生的衣钵传人之一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今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暨姚奠中书艺研讨会”。同时,山西大学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姚奠中艺术馆开馆仪式”和《姚奠中书艺》新编、《奠中讲习文集》首发式。  相似文献   

7.
1979年第6期《河南师大学报》发表瞿林东先生《吴兢与<贞观政要>——纪念吴兢逝世一千二百三十周年》一文,认为《贞观政要》成书在开元后期,或在开元、天宝之际。这结论与最早由宋人王应麟提出的、影  相似文献   

8.
忆女中豪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浦熙修诞辰90周年,逝世30周年。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她成名于宣传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中。1949年,她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毛泽东曾称她是“坐过班房的记者”。1957年,她被错划为右派,饱受政治迫害之苦。1959年底,身处逆境的浦熙修转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这也正是我们《纵横》全体同仁仍在继续努力的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特发表浦熙修之女袁冬林《浦熙修当“旧闻记者”的岁月》和孙稚如的《忆女中豪杰浦熙修》,以表达我们对这位文史资料工作拓荒者深深的追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随着明政权的日趋稳定 ,洪武六年八月 ,朱元璋同意了翰林词臣提出的建议 ,从洪武六年九月到七年五月纂成了一百卷的《大明日历》 ,稍后完成了仿照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之体的《皇明宝训》 ,使左、右史记言、事的史学传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一国史纂修的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也开启了明朝国史纂修史上《实录》和《宝训》连带纂修的重要修史制度。这一时期编纂的《日历》名称和体裁虽与唐、宋的日历相同 ,其实它只是利用了它们形式上的特征 ,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日所录事”。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7,(1)
本文原为保存在俄罗斯档案中的一份会议记录,其主要内容是孙中山的讲话。根据共产国际和孙中山的意见,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形式遭到过许多人的反对。1924年6月,国民党元老张继、谢持、邓泽如等人以中共在国民党内组织党团等事为理由,提出弹劾共产党案,要求和共产党“分立”、“分家”。冯自由并于8月15日致函孙中山,要求孙向全国人民“引咎道歉”,惩罚当时支持国共合作的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同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张继等人的“弹劾案”。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于21日通过《国民党内之共产派问题》、《国民党与国际革命运动之联络问题》两项议案,宣布继续维护国共合作。8月30日,孙中山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最鲜明不过地表示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同情、向往以及维护国共合作的坚定决心。本文标题和文中方括弧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雷震在台湾“《自由中国》事件”中,出演的是一个公开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向国民党的威权政治发动挑战的“民主斗士”的角色。然而很多人不知:当初,在蒋政权败走台岛之前,雷震却是国民党上层幕僚圈子内一个拥蒋而颇得蒋信重的人物,至少,在国民参政会期间(尤其是后期)是如此。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既不想放弃独裁统治,又不能不对国人摆出一副“开放政权,倾听民意”的姿态。于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党派的强烈敦促下,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作为其时“集中全国贤智之士,以参与大计”的最高咨询机关。依照《国…  相似文献   

12.
金泳三读《贞观政要》从新闻传媒里得知,韩国总统金泳三入主青瓦台时,所带的东西并不多,但其中却有一部中国书《贞观政要》,又名《帝王学》,金氏就职前曾读了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贞观政要》。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贞观”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朝盛世,《...  相似文献   

13.
1927年4月28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称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8日,依循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政权构架设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试行五院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设立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政府机构。1930年1月6日,考试院正式成立,并由此在中国文官制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贞观政要》是唐人吴兢为唐玄宗编纂的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共十卷四十篇.由于该书“词兼质文,义在惩劝”,所以,书成进献后,很得唐玄宗的尝识,被列为皇室子孙的诵读经典.中国历代皇帝大都对此书推崇备至,多次付梓印行.宋元之际,该书传至日本,引起上自皇室下至士夫的极大关注.十七世纪初年的日本的战国末期,出现了《政要》的活字刊本.在此前后,日本国内《政要》的古写手抄本有十六种之多.由于长期辗转抄,不仅使该书的“体式大异”,而且也使其内容“衍错脱误,大紊其真.”元朝人戈直曾根据各种古本和有关史传,加以校勘和整理编辑,刊行于元惠帝至顺四年(1333),后人称其为戈直集解本,简称“戈本”.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在中共的指导和协调下,一批聚集在香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央委员”、“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和其他人士开展了一个广泛的脱离蒋介石政权的运动,史称香港起义。香港进步报刊《华商报》、《文汇报》、《大公报》等在这一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1949年四五月间一批从南京、上海等地来港的国  相似文献   

16.
辛亥武昌首义元勋、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于 1 92 8年 6月 3日在天津寓所病逝。时隔 7年之后的 1 93 5年 ,民国政府根据黎元洪的遗族黎绍基等人的呈请 ,决定于同年 1 1月 2 4日举行国葬典礼 ,并委派湖北省主席张群组建“黎前大总统国葬典礼办事处”。办事处干事为金巨堂、周君量。在葬礼举行的前数日 ,“黎前大总统国葬典礼办事处”在报纸上发表启事通告全国 ,并致函各界人士及外国驻汉领事 ,告知国葬举行的时间、地点、灵柩安葬处及注意事项等事宜。并决定国葬当日全国各机关、团体、学校一律下半旗致哀 ,各游艺场所停止娱乐一日。黎元洪的子女…  相似文献   

17.
赵诚 《炎黄春秋》2010,(6):84-87
从《自由中国》到“中坜事件”1950年代,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之后,先有吴国桢向蒋介石进言,实行“政党政治”,为蒋不容,1953年出走美国,次年与蒋反目,指责其独裁专制。后有雷震1960年反对蒋介石违宪第三次连任“总统”,并在其主持的半月刊《自由中国》发表《敬向蒋总统作一最后的忠告》、《我们为什么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反对党》等七篇文章,主张反对党参与选举,制衡执政党。9月雷震被捕,  相似文献   

18.
武汉国民政府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上,发表了曾宪林《论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一文(下称曾文),探讨了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认为“武汉国民政府是在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国民党左派政府”,“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因素,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政权。”这种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现将我的一点浅见写出来,求教于曾宪林同志。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是唯一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民国初年,他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光复纪念邮票上。但随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方不承认他的贡献和地位,他的形象一直没有出现在邮票上。但是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探索,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成为人民心中的领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被民众自发地尊为"国父"。随着国民党政权统一全国,孙中山的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认,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发行了相关的邮票。孙中山的"国父"地位随之得到更普遍的认可。抗战期间,他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象征,并在1940年被正式尊为"国父"。此后,"国父"形象多次出现在各种邮票上。抗战胜利后,孙中山和中山陵的形象升华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本文从民国时期的邮票入手,通过分析邮票上的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的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也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0.
1975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卷一一○《赵秉文传》 :“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 ,同修国史 ,兼益政说书官。以上嗣德在初 ,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 ,进《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最后一句中标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众所周知 ,《贞观政要》为唐吴兢所作 ,《申鉴》为东汉荀悦所著。初一看来 ,上述标点似乎无误。但细加寻绎 ,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故事类”及龚显普《金史艺文志补录》、孙德谦《金史艺文略》均著录有赵秉文著《贞观政要申鉴》。爰考其实 ,赵秉文时任益政院说书官 ,《金史·百官志二》谓 :“益政院 ,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