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海建先生的《“公车上书”考证补》认为公车上书是由翁同(龠禾)等政治高层发动和文廷式等京官策动、组织的,而康有为、梁启超为参加者。本文对此深为怀疑,因为茅先生的立论多以周边史料为支撑,仅为推测;对于一些史料发生误读,所得结论难以成立;某些分析违背逻辑一致性原则,其结论有预设之嫌疑;在论证《康南海自编年谱》说“谎话”时,未对反证材料一一辨析,其结论有片面性。本文认为公车上书不是由政治高层和京官发动、策动、组织的,而是由举人自发进行的,其中康有为起了重要作用,他是领袖。  相似文献   

2.
以往史料中,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标志的资产阶级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然而近年来,史学界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提出种种质疑,笔者对众多史学大家的研究精华给予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五、官员与公车上书的实际政治作用。官员与公车的上奏波澜渐起,政治局势也随之渐起变化。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究竟如何?我在本文第二节中已经说明了每日上奏、代奏、电奏的情况,以下再逐日地说明三月二十二日以后政治中心的情况,及其与官员、公车上书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房德邻 《近代史研究》2007,365(2):111-131
三、康有为是不是公车上书的领袖在几本通用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中都是把康有为描写成公车上书的领袖,根据的史料主要是本文开头所引的《自编年谱》的那段文字。而茅先生则对这段文字进行证伪,否定康有为是公车上书的领袖。这项证伪工作不是从茅先生开始的,而是从黄彰健先生开始的,孔祥吉、汪叔子和王凡先生等继其后。他们的基本方法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关叙述公车上书的三种主要史料(出版于乙未年五月的《公车上书记序》①、康有为的弟子徐勤写于同年八月的《南海先生四上书记.杂记》、康有为写于同年冬的《自编年谱》),将这三种文献对读,找出…  相似文献   

5.
“公车上书”考证补(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公车上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主要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自上世纪70年代起,黄彰健、孔祥吉、汪叔子、王凡、姜鸣、欧阳跃峰诸位研究先进即对此提出责难,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但并没有完全改变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本文作者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其已公开发表的档案文献,从政治决策高层的角度,重新审视公车上书的背景、运作过程及其影响力。本文旨在说明,有两个不同概念的“公车上书”: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本文亦说明,《我史》中的记载多处有误,是一不可靠的史料;但通过这类并不可靠的历史记录,康有为、梁启超已经成功地书写了自己的历史,并被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城东街立有一方三屯总府题名碑,上面镌刻(残存)有39位共计42任三屯营(蓟镇)总兵、副将的姓名及其任职情况,可补《明实录》《明史》等文献的不足,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特别是天崇年间三屯营总兵的升迁调转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房德邻先生、贾小叶先生论文的回复。其中引用了总理衙门章京上书、刘大鹏日记以及"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等材料,并解读《直报》的报道,进一步说明本文作者在《"公车上车"考证补》中的论点。本文还指出了史料解读的主观性及史家对史学的应取态度。  相似文献   

8.
雍正年间先后完成的《畿辅通志》等16部通志,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这16部通志都被收录其中。但雍正年间所修通志存在一些问题,《四库全书》在收录时,没有认真核对,致使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仅就其《选举志》中清朝进士题名著录的讹误问题,作一初步探究。这些讹误包括姓名误、籍贯误、失收、进士与举人题名不统一、重出、著录标准未能统一等。  相似文献   

9.
清人赵钺、劳格撰写的《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是检索唐代三院御史的重要工具书(中华书局,1997年)。但美中不足的是,赵钺、劳格主要依据王昶《金石萃编》卷七四所录《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进行考证,加之《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实为未完稿,因此该书对於原碑拓本的利用似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孟子微》是康有为发明《孟子》“微言大义”之作。康有为认为,《春秋》乃孔子大义微言之所在,孔道之微,当于《春秋》求之;《孟子》乃传《春秋》之作,《孟子》之微,当亦于《春秋》求之;《春秋》乃孔子立教改制之书,《孟子》以儒为教,以孔子为教主,其三世三统之变、进化维新之义以及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理想与《春秋》一脉相承;《孟子》传孔子《春秋》之学,得孔道之本,孟子之学应出自有子,而非曾子。《春秋》在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理解《孟子》之“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进士籍贯刊误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列表的方式,论述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存在的6种进士籍贯刊误现象,即: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省内进士县际籍贯互误、进士籍贯标注字误、以俗名标注进士籍贯、以府名标注进士籍贯及以府、县二级标注进士籍贯。文章并较细致地探讨了该书出现这些刊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研究》2021,(4):34-54
康有为《戊戌奏稿》作伪,康著《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多有夸张,然而,从今存《杰士上书汇录》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多部著作进呈本,仍能清晰地看到康有为与光绪帝之间的思想交流。光绪帝采用了康有为的建策,5次保全康有为,并在百日维新的后期,准备设立懋勤殿以安置康有为。康有为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女权,在本文中为女子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或者说是女子从传统桎梏中的解放。在中国鼓吹女权思想的先驱中,康有为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个,在其代表作《大同书》中,女权思想部分"去形界保独立",约占全书七分之一,集中论述了他的女权思想。他不仅是女权思想最早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女权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这一点却常常因为康有为的其他方面的成就而被掩盖。本文拟针对康有为的女权思想的现实根基、内容加以论述,并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为《人民邮电》亲笔题名的日期,我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公元1948年12月31日上午,至今已经52年了。  相似文献   

15.
《全宋诗》是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宋诗总集,但因工程浩大,难免挂漏之失。本据《凤墅残帖释》辑补了《全宋诗》未收之诗34首。《风墅残帖释》取材于宋刻宋人手迹,其献真实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6.
张升 《史学史研究》2011,(1):111-118
黄签是指选取《四库》书原有的校签中较合适的,用黄纸誊抄清楚,粘于进呈本相应校改之处的眉端,专供进呈御览之用的校签。一般来说,《四库》书经纂修、分校、覆校等校办后,粘贴校签,然后经由总纂、总校、总裁等审核,酌定、认可其中的一些校签,并从中选取一些写成黄签。可以说,黄签是校签的精选。《四库全书考证》即是汇编、加工上述黄签而成的。其所收的考订,既包括讹、衍、阙、倒置等一般问题的校正,也包括史实、观点等的校正。尽管相对于所有《四库》书的所有考订而言,《四库全书考证》所收很有限,但其文献价值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文馆词林》阙题残篇考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有一作者与题名不明的残篇。对作品流传情况、文体及内容进行考察,发现都与马融的《上林颂》相合。最后,马融的生活时代与残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年代相合。这个残篇很可能就是马融的《上林颂》。  相似文献   

18.
艾俊川 《文献》2021,(2):177-191
《论再生缘》是陈寅恪晚年转向明清文学研究后的力作。陈先生根据间接材料旁征博引,加以合理推测,考出《再生缘》作者陈端生的丈夫为范菼、因大赦归家,进而推断出陈端生的卒年,为陈端生和《再生缘》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根据陈端生父系《陈氏宗谱》、母系《汪氏世谱》等新见史料,钩沉相关人物的碑传文字,考得陈端生父亲卒于端生身后、其母汪氏未曾随宦云南、陈汪两家直到乾隆末年仍保持密切来往、陈端生之夫是吴门范菼而非秀水范菼、陈端生去世的时间更可能在嘉庆二年等细节,有助于加深对《再生缘》和陈端生的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民俗研究》2020,(1):160-160
《民俗研究》常设学术前沿、民俗史论、民间文学、田野报告、学术评论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栏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来稿务请按照下列规范并提供下列内容:一、篇名:要求同时提供中、英文。署名:作者需提供真实姓名。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地点、邮编。示例:赵××,××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20.
《周地图记》是一部亡佚已久的地方志.关于其著者,清人王谟等推测为北周宇文护,杨芳灿等记录为明人罗洪先,笔者以为应为历仕齐、周、隋朝之郎茂.《周地图记》《周地图志》《周地图》《周地记》《周地志》《周地图经》卷次有一百九卷、一百三十卷、九十卷之不同,差异较大,不能简单将其归为一书.清人王谟辑佚《周地图记》文本讹误较多,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