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鉴初学画时是以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宗理论为宗,中年以后逐渐与董其昌的理论疏离,追求“作家兼士气”的理想,演变成后来宽泛的师古,呈现出合“南北宗”为一体的趋势。“同宗而异趣”,王鉴走向了一条与董其昌以及王时敏、王原祁祖孙所不同的道路,最终与学生王石谷一起形成清初“四王画派”中的另一种风格类型。本文通过分析王鉴与董其昌在画法、画论方面的关系以及家族之间的渊源,剖析清初“四王画派”中,融南北宗画法为一体的风格类型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京察一等外放是清代京官考核与选任有效结合的一种人事制度。京察一等是清代中下级京官考核最优等第,得一等者可依据外放原则优选外放地方道府以下官员。京察一等者经皇帝两次引见面察,由军机处或吏部记名后方有外放资格。外放地方道府人员将次用完,可从京察一等引见未记名中拣选顶补。但京官素质直接决定外放地方官的任职状况,因此,强化京官考核一等的公正性与解决京官、地方官工作经验衔接问题,成为完善京官外放制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在一些史书中,董其昌被作为劣绅的典型,坐在历史的被告席上,处于挨骂的地位.这也难怪,因为“民抄董宦”事件,足以使他声名狼藉.然而,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他又是一个颇县光彩的人物,备受赞扬.于是,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董其昌,似乎有着两副脸谱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复杂的,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会失之偏颇.以董其昌而言,他自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到崇祯八年八十岁时告老还乡,在官场中时进时退,升降沉浮,长达四十余年.董其昌视艺术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同时在明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又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京官,也许是被其乡居时的劣迹和艺术上的成就所掩盖,他那些进步的政治思想,却鲜为人所知.总而言之,董其昌是一个集艺术巨匠、正直京官和乡居劣绅于一身的复杂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元代以后,尽管有院体和浙派的勃兴,但从文、沈到董其昌,再到清季四王、四僧等一大批山水画家,差不多都步趋元人.这当中龚贤是一个突出的例外.从修养鉴赏上看,他也服膺元人,但却不是偏嗜;在自己身体力行方面,他的笔墨面貌不取元人的萧散荒率,而追求自己的郁茂浑沦.他的体貌不接近元人,而与元四家所师承的董巨,以至于二米一路的以点为主的山水较为接近.可以说龚贤在山水画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命名自己的斋室为“画禅室”、“墨禅轩”。顾名思义,他要在书画创作中体现禅意。因此,研究董其昌的绘画艺术不能忽视其这一创作主旨。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董其昌几件典型作品的评析,试以说明董其昌是如何画禅的,并进而说明他为什么要画禅,以及我们对这一艺术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叶向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天启七年(1627年)卒,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曾任广西省养利州知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为编修,以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由于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被调充皇长子(朱常洛)的侍班,讲授典籍,皇长于尊称他为“飞须先生”。以后又相继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吏部。因为他对国家大事敢于痛切直言,希望内阁首辅大臣沈一贯要慎重处理政事,结果触怒了沈一贯,八九年不得升迁。万历三十年(1602年),沈一贯被神宗撤职,由朱赓继任首辅。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又  相似文献   

7.
宗泽墓     
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之墓,座落在镇江市风景秀丽的东郊京岘山北麓。新中国成立后,宗泽墓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他文武兼备,富有韬略,一生为官清正。北宋宣和元年(1119),任职南京,被人诬陷,削职后居住在镇江达四年之久,夫人陈氏病殁葬于京岘山。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进犯,六十九岁高龄的宗泽奉命出任河北义兵都总管,解京城开封之围,屡败金兵,金人敬畏,称他“宗爷爷”。宗泽于七十岁去世后,由其子宗颖,学生岳飞护柩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  相似文献   

8.
杨亮功传略     
竺午 《江淮文史》2001,(3):134-141
杨亮功(1895—1992年),名保铭,字亮功。他一生钟情教育事业,先后在大陆、台湾的10多所名大学任教或任职,并有多部教育研究述问世;却又涉足政坛,从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的监察委员攀升到“考试院”院长,成为见证蒋介石预立遗嘱的7位政界要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假入世真隐逸:戴名世的特殊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与隐逸是中国传统文人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所形成的两种对立的行为方式;戴名世的特殊之处在于主观上他选择了隐逸之路,客观上却一直被入世苦苦纠缠.文章结合戴名世的古文创作,从他渴望隐逸与不得已入世之矛盾来谈他的人生悲剧,并分析其隐逸愿望之成因.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记载:“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至元)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按:元至元十四年所立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而非“山南江北道”。1.辽宁省图书馆今藏有清文廷式由《永乐大典》辑出《经世大典》(抄本),其“官制·肃正廉访司”条(辑自《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九,今本《永乐大典》不存)记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十三年十二月,以…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39.3万字,65元晚清重臣荣禄在甲午战争后重新崛起,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庚子事变、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既往学界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大多停留在策划戊戌政变、创办武卫军、围攻或“保护”使馆等具体问题上,对荣禄一生的事迹缺乏整体观照。由于史料过于分散,旧说先  相似文献   

12.
吴志光 《收藏家》2006,(9):62-66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年(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他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他与莫世龙、陈继儒、赵左、顾正谊等所谓画中九友,在吴门派和浙派相继走入式微之际,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扭转了画坛的颓风,董其昌在其中又是领袖人物。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好书画,并以书法名垂海内。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做太子太保等职。精鉴赏,富收藏,曾收藏过董源四幅山水《潇湘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精神上有着独特追求:他们并非都能成为社会的统治却大抵有着“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无法“兼济天下”的同时,“独善其身”便成了他们的普遍追求,这也是人们为了保持内心纯洁和高尚情操所做的选择。“隐逸”则是这一选择最直接的方式。“隐逸”并不代表不关心政治,它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造就自己完美的人格;他们在意但不干涉实事;他们追求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澳博 《收藏家》2005,(10):65-66
今年是明代艺坛巨匠董其昌诞生四百五十周年,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再度联手合办“南宗北斗——董其昌诞生四百五十周年书画特展”,推动中华文化及学术研究,将中国传统艺术通过澳门辐射至海外。该展于9月2日至11月20日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中国书画馆、中国陶瓷馆展出。董其昌是中国明代晚期杰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在艺术创作与理论研  相似文献   

15.
首善书院是晚明学者冯从吾、邹元标建立的讲学书院。长期以来,学界视其为东林书院之附庸,从而简单地将其禁毁原因归结为受东林书院的牵连,是党争的结果。但是,首善书院的禁讲和禁毁实际上是取决于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讲学即是结党”。在这种观念下,一切讲学都是与政治相冲突的。而在京察前刻,作为官僚身份的讲学者们在京城的讲学强化了这一政治观念。政治与讲学之冲突于是发生。首善书院之禁毁,正源于此,而于党争无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曾是个响亮的名字,它在当时就被誉为“革命势力的制造所”、“国民革命的中心”。对蒋介石个人而言,黄埔军校则无疑是他起家发迹的重要资本,军校的创建,是他政治生涯的新开端。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20,(5)
正周恩来是新中国第一任政府总理,任职时间长达26年多。他总揽内政、外交,是中国的总管家。在总理任职时段内,周恩来的疫情防控实践成效卓著,思想深刻,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一在周恩来的总理任职时段内,没有发生全国性的灾难性疫情,但较大范围、局部性疫情暴发的频次还是较高的。由于以  相似文献   

18.
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唐寅的山水画,融南入北,在吴门绘画中别具一体,占据着以沈、文为代表的“吴派”绘画所不能替易的特殊位置,这一历史的现实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唐寅在当时既没有如沈、文那样,追随着众多的子弟门生,而形成煊  相似文献   

19.
冯素梅 《沧桑》2009,(4):9-1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立储制度是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很长时期实行“子贵母死”制度,即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必须被赐死,这项看起来很残忍的制度对北魏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蒲察通是金朝重要的权臣之一,他以军功起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保卫金朝。在政治方面又给金朝的统治者建言建策,使金朝稳定发展。蒲察通一生经历熙宗、海陵王、世宗和章宗三朝,可谓是四朝朝元老。他的一生正是金朝的鼎盛时期,为金朝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