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尾芭蕉俳句美学价值论略孙维才于逢春一、引言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的松尾芭蕉(1644—1694)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在日本俳句史上开了一代新风。他追求风雅,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俳句,并以其作品的特殊风格——“闲...  相似文献   

2.
秧参种植向来为清政府所禁绝,在清末发生转变.在光绪六年(1880)秧参弛禁,奉天、吉林等地对秧参征收课税,秧参种植成为一项合法的事业.位于辽宁宽甸县的"奭公德政碑"记录了当地秧参种植户反抗官府征收苛捐重税的历史,见证了秧参种植的由"禁"到"弛"的变化.这通碑还反映出清末秧参管理存在私征瞒报税收问题.在官方厘定税收之后,问题逐渐解决.  相似文献   

3.
松尾芭蕉的俳句,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熔融的自然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生命意识。庞德的意象诗,继承了19世纪象征主义的“感应论”,寻求与万物生命的对话;同时与20世纪象征诗人的“客观对应物”也有共同之处,都努力使生命的本真呈现出来。但是,庞德意象诗的主要灵感来自于东方的生命意识。中国诗歌的生命融合观,日本俳句的生命瞬间呈现的意识,使庞德最大限度地走出西方理性主义观念,捕捉生命瞬间本真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正香港有各种各样的街道,例如英皇道、弥敦道,到过香港的游客,对这些充满购物热点的街道必不会陌生。但若想要看看香港最朴实的一面,北角春秧街是最佳的去处。"叮叮……"随着电车转入春秧街,来到了奇妙的地方。电车轨就像一条脊梁,撑起整条春秧街,车轨两旁尽是摊档和店铺,青菜、水果、海鲜、鸡鸭、福建干货……虽说是一条  相似文献   

5.
转眼间,春耕到了。男人犁田耙田去了,我不会使牛,跟女人插秧去吧。先学打秧。打秧讲点儿技术,秧苗要留着根,又要不沾泥,还要捆扎好,所以叫“打秧”而不叫“拔秧”:秧不是往上拔的,而是往旁边拉,力度很讲究,力大了会伤根,或者把泥都带上来了,力小了拉不动。捆扎秧苗也不是太容易,捆紧了会伤苗,捆松了运输时容易散,到田里时也扔不远。  相似文献   

6.
秧马     
正秧马,又名秧凳、秧船,江南水稻生产辅助工具,形制是放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的凳子。农民坐在这样的凳子上拔取秧苗或插秧,不劳累。秧马的具体结构,是把凳子的四条腿联结到一块木板上,木板前尖后方,尖头翘起如同船型,为减少重量和增大浮在水田中的浮力,一般都选择轻型木材如楸木、桐木等,还要将凳面板子做得又窄又薄,有的干脆将板面去掉,只保留四根木框。承托木凳的船型板材,也要求轻薄易滑。  相似文献   

7.
莳秧轶事     
正黄梅三莳,农家最要紧的"大活儿"莫过于栽秧,苏南水乡则有大半民区俗称为"莳秧"。"莳秧"是民俗传统俚语:一是栽秧之时正值夏种"三莳",是插秧夏种季节;二是插秧就是将秧苗从秧田拔出,移植到大田"自立门户",成活发棵。老祖宗对这样的农活,起了"莳秧"之雅名。单推秧莳秧,先得拔秧。旧时,拔秧多半是农家女的活儿。年深月久的老规矩里,要求女人们端坐在秧凳上,腰背前倾,只能右手操开秧垄"秧门",左手辅助秧苗杆子,靠着右  相似文献   

8.
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句宗师,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他一生中虽身负盛名,却曾多次布衣芒鞋,徒步游历山川名胜,而他作品中最美妙的灵感也正是源自旅途。芭蕉足迹的追随者历数百年而不绝,这一次,来自美国的知名作家和日裔摄影师心怀敬慕,重新踏上《奥州小道》中抒写的小径,再现那一路上的盛景和诗情。  相似文献   

9.
猪肉回锅秧回根一天,头人叫甩坎去帮他家拔秧,答应秧拔好后,除了给工钱外还要留甩坎在他家吃饭,给甩坎煮肉吃。甩坎听了很高兴,心想:今天头人真是发善心了,除了工钱还有肉吃。要是往常,到头人家干活,虽然给工钱,但从没有吃肉的事。甩坎回到家,告诉了他婆娘一声就帮头人拔秧去了。秧拔到下晚才拔完,甩坎洗洗手到头人家去吃饭,他刚进门时就听见头人在厨房里对仆人说:“甩坎那小子快来吃饭了,快把肉倒回锅里,给他吃青菜就行了。”甩坎听了,一声不响地在头人家里坐下了。吃饭的时候,仆  相似文献   

10.
说连歌     
连歌是日本古典诗歌形式之一,在室町幕府后期逐渐消亡。但在它的繁盛期,曾取得了与和歌比肩的位置,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文学,它在文化重心由贵族、武士阶级向庶民方面转化、古典和歌朝近世的俳谐、俳句演变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连歌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文艺性和即兴性,一般由若干人唱和来完成。举办连歌的地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五四”时期的翻译诗歌对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的诗歌创作有着显著的影响。湖畔诗人创作的小诗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抒情方式上都与周译日本短歌、俳句有相似之处。而湖畔诗人散文诗的创作也受到了周译法国波特来耳散文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拔菜秧     
正大家都知道,我们吃的穿的都是靠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得来的,大家也一定会认为农活干起来非常简单,可事实并不是如你想象的那样。这个星期天,我就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下。那天,我到了老家就去了田里想参加劳动。奶奶见我回来了,很是高兴,一听到我想干活,就乐呵呵地建议我去拔油菜秧。拔油菜,就是把油菜的秧苗从地里先拔出来,然后给奶奶再栽到大田里,到来年就能收获油菜籽了。我提着铲子来到爷爷身旁,他正在忙着拔菜秧。我蹲下来,忽然,发现了一棵大油菜  相似文献   

13.
谢川陵 《旅游》2010,(5):42-45
记得有这样一首俳句,写于城堡主塔内,凭借记忆大概如此: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武士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人们对企业异常忠诚,害怕失去集体和信誉。只要够忠诚,即使是一条狗,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这并非一句骂人的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上野英三郎去世后,他的狗每天都要去涉谷车站等他,甚至教授的亲人把狗送到了很远的浅草,  相似文献   

14.
松尾芭蕉开创了蕉风俳谐,将俳句推升到了诗歌的艺术殿堂。他的名句古池句“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流传至今,其包含的意蕴之丰富,构筑的意境之高远,令人叹为观止。本文初探古池句,意图通过比较国内译者的译作来探究其蕴含的深层意义,解析芭蕉的日本式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的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两广出土的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的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的“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的.罗定南门垌的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相似文献   

16.
何薇 《神州》2014,(17):10-11
在中国的诗歌中,月亮时一个具有重要意境的自然形象。“月”既可以表示思乡,也可以表示怀人,既可以表示离别,也可以表示哀怨。在芭蕉的咏月俳句中,既有表示旅情的,也有追求风雅的,有清贫的,也有悲凉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其中都透出了一种浓浓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之感正是芭蕉所追求的风雅美、闲寂美。芭蕉所追求的这种美,和月亮是唯一的这种特质相吻合,因此,“月”就成为了芭蕉表现他的艺术美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17.
汉代“薅秧画像砖”再认识@刘兴林$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市210093画像砖;;秧苗;;移栽;;汉代~~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北川大地一派忙碌,在大通县黄家寨镇黄东村一排排白色的温室大棚内,更是一番翻茬掐秧摘瓜菜的喜人景象,高效、优质、无公害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在这里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全村农业产位已达24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9.
清代人参大致分为两类:即自然生长的老山参和人工培育的"秧参"。前者在品质上远胜后者,清朝将东北老山参作为皇室的贡品。然而老山参年久难觅,在品相上两者又十分相似,参农们便常常将秧参混杂在老山参之间,以次充好,为此清朝实行了严厉的查禁政策。由于人参利大,东北地方官员往往对下敲诈参农,对上欺蒙中央,中饱私囊。结果事发,东北地区的主要官员相继被查处。  相似文献   

20.
元代(公元1271—1368年)大科学家王祯在公元1313年(元皇庆2年)写成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叫做"农书",他在这书中记载了很多的农田水利器械,这里谈一下其中的水转连磨、水排和秧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