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川牧歌     
大通,一颗大自然镶嵌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璀璨明珠;一座蕴含千年文化灵秀的边城古塞。这里是国宝舞蹈纹盆的故乡,这里是河湟文明的发祥地…… 在这块3090平方公里,俗有北川之称的土地上,生活着回、土、藏、汉等23个民族,42万勤劳淳朴的人民。历经沧桑,大坂山、西大山、娘娘山、马鞍山等山区奉献了237.6万亩草场。这里年降雨量多,水源充足,牧草丰茂,草质优良,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 解放后,特别是十—届三中全会以来,这块玉叶翡翠般的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百川竞流,万木争春。  相似文献   

2.
这里是滔滔北川河的源头。这里是拥有“北武当”的风光胜地。这里享有“北方粮仓”的美誉。这里是国宝“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 这就是大通,青藏高原的一叶翡翠。这里有汉、回、土、藏等23个民族的43万勤劳淳朴的人民劳作生息,共建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自80年代以来,这项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反映了“盛世修志”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 ,是我国东北发现的重要史前遗址之一。自 1 983年开始发掘以来 ,以“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的发现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986年由于考古学家发表的众多讲话和传媒的互动配合 ,形成了一个热点。以红山文化为基础而提出了“文明的曙光”的观点 ,把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导入了一定的误区。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 ,特别是牛河梁遗址又陆续出现许多新的论据 ,从考古学实证的角度来考察 ,使我们不得不去重新认识。这里可以牛河梁遗址及其新发现的事例 ,作为继续讨论的参考。二自牛河梁遗址开始发掘以来 ,通过发掘简报的公布和…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让这项工程在“十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大通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全县42万各族人民共同的夙愿。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大通县的总体奋斗目标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把大通建设成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高原明珠。 为实现上述总体奋斗目标,我们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这四个方面是建设全省最大的卫星城,发挥  相似文献   

6.
王振昌 《攀登》2006,25(3):48-49
本文论述了共和县“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就是要在“生产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在“生活宽裕”上出主意、想办法,在“乡风文明”上搞创新、出成果,在“村容整洁”上定规划、抓治理,在“管理民主”上建制度、提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省委作出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引向深入,以推进更高层次示范区建设为路径,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工作理念,将决胜全面小康同步、精神家园同建、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向、基层基础同创、激励机制同促细化实化,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高原强市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叶以来,“全球化”、“文明交往”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中外学术界仍不断地从理论层面上对其进行论证、阐释与讨论,也就是说话语建构的工作还远没完成。那么,“全球化”与“文明交往”的关系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文明交往会出现什么样的趋向?如何以高度的自觉意识与人文理性来把握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张泽国  于跃 《风景名胜》2021,(1):0188-018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加强,我党在第17次党内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工作章程,这是我国政府第 1 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划入了当前我党的行动纲领之中。本文主要探讨了雾灵山林业部门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文明教育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雾灵山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措施,希望借此为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大西南横断山区崇山峻岭的峡谷中,有一条可与“北方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古道,它就是连接印度、西藏、云南、南亚、西亚的国际大通道——茶马古道。就在这“茶马古道”进藏的交通要冲剑川,中外文明碰撞到一起,擦出了见证古道兴衰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花——石钟山石窟。  相似文献   

11.
<正>宝库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个乡的名字,也是一个林区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风景名胜区的名字。我们沿着古丝绸之路去看宝库峡的森林和石林景色。离开大通县城沿宁张公路走,就进入宝库的天然林区。这片林区已于2013年成为大通北川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自然保护区与大通国家森林公园的察汗河景区相连。“宝库”在《大通县志》中称为“拨科”。也许这里有众多的树木和野生动物之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梦"这一伟大工程开启的时候,远在祖国西北青藏高原上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已做好准备将保护环境资源、建设生态家园、构建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向往编织成"生态梦",精心培育、用心栽培、呵护成长.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通处于湟水流域上游,北川河是湟水河的主要支流,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区之一,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坚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大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论埃及文明的起源——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社会进步的现象。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中,文明的起源及其本质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这方面,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19世纪以来,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文学家的著作中常常涉及到“文明”的术语。但是,明显的倾向是把“文明”与“文化”两者交互使用。文明与文化两个术语往往意指同一的事情,但是又不完全是同一的概念。“文明”一词源出于拉丁语Civis(“城市的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作为地方百科全书,记载一地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玲 《神州》2014,(11):231-231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老子是世界生态文明第一人,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天人关系的著作。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诸子百家影响很大。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同道家“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复,并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流域各地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机遇,围绕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的目标,启动了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新成效和成功的新经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逐渐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17.
编纂地方史、地方志、年鉴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讲政治的需要,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国家和省下达的长期的指令性任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作过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指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李鹏总理指示:“地方志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新编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要认真抓好。”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在“在全省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编纂史志鉴是“官职”、“官责”。各级党委、政府和大中型企业与事业单位,不能疏职,要做到中央和省提出的“一纳入、五到位”,务必抓出成效,推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宁夏年鉴》自200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系统记载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全面反映了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新面貌、新成果,突出了“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维护群众利益取得的实效。在编纂中,从宁夏的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省区的成功经验,吸收合理的编排方法调整年鉴的框架结构,完善编纂内容,扩大信息含量,以增加年鉴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文明”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见于《易经·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云:“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在这里,“文明”含有文采光明、文德辉耀的意义。从社会发展水准而言,“天下文明”已臻文化上升、社会进步的境界。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  相似文献   

20.
李力安 《百年潮》2009,(10):12-17
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活耕耘的这片土地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政权更迭和王朝变更。但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古老中国才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人们赋予这个新诞生的国家一个响亮的名称“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