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式样统一的法币,随即在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伪造法币。解决伪造法币问题对于维护国民政府金融稳定,保证币制改革成果,维护法币信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于这一时期伪造法币现象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徐德莉等学者对伪造法币现象的原因及国民政府在法治方面的应对等问  相似文献   

2.
1935年的法币政策,将几十年议而不决的币制改革付诸实施,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币制改革由理念、设想、计划最终落定为现实,因于多种因素的刺激,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经济困难尤其是美国白银政策推行后导致的白银危机,是法币改革的直接催化剂;中国货币体制与外部世界日渐暌违,也不断刺激着国内币制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探究,法币改革的实施,与中国经济基础逐渐增厚相关,经济总体上的不断成长,对弹性货币政策形成一定期待,而且为币制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徐锋华 《民国档案》2007,(3):130-138
本文从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条件、币制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币制改革与白银风潮的关系、币制改革与中国外交的关系、币制改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法币与金圆券和银元券的比较研究等六个方面,以及其它个别的独特视角,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港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1935年法币改革的研究做了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一些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走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实行“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使法币成为全国的统一通货。法币改革规定: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个人或企业存有的银本位币或其他银类.限3个月内兑换成法币,实行白银国有。法币发行权的集中,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信用的增强。废除银本位制,将白银收归国有.既防止了白银外流,又稳定了法币汇价。在抗日战争中,它对维持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抵御日寇的疯狂侵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币政策与抗日战争姚会元抗日战争前的1935年,国民政府对币制进行一次重大改革,实行法币政策,直接有助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准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维护法币,对坚持抗日关系甚大。本文拟就法币政策与抗日战争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一、国民政府发动法币改革193...  相似文献   

6.
对一九三五年的“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解放以来国内学术界持全盘否定意见的居多,谓其根本动机是搜刮民脂民膏,意欲无限制通货膨胀,是典型的殖民地货币制度等等。如说:“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伪法币制度的实施,却道道地地的成为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早就想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管理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国民政府的法币先与英国的英镑建立比价关系,后来受于美国的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将法币与美元挂钩,改革结束时日本连一杯残羮都没有分到,怀恨在心。日本陆相说:"中国此种快刀斩乱麻的货币政策计划即系抗日精神的表现"。日本为了破坏法币政策,他们大量从华北走私出口白银,据日本官方统计,1934——1936年两年间,由日本转运出口的白银达日金2500万元。同时还进行走私贸易。在这些  相似文献   

8.
银圆票是1949年5月20日新疆省政府在国民党统治行将瓦解之际,进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时发行的纸币,目的是摆脱省币因受法币及金圆券的拖累而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以期拯救已临崩溃边缘的新疆经济。  相似文献   

9.
“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正值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的前夕,国民政府对币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全国实行法币政策、推动法币。这一改革对日后爆发的抗日战争关系甚大,“法币”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一、国民政府推动法币改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形势,国民政府加快了币制改革的步伐。先是1933年4月6日,快刀斩乱麻地宣布实行“废两改元”。“废两改元”的成功,实现了在全国通行形状、重量和成色划一的银元,大大简化了货币种类,改善了通货市场的紊乱状况,这既有利于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1935年中国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11月4日起,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以白银国有、采用法币、统制外汇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币制改革。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流行着如下观点,即把币制改革视作英国同美国争夺中国货币控制权的产物。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并不确切。就美国而言,同这次币制改革固然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的币制改革方案,正是美国对中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军事侵略 日本发起“伪钞战” 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美等国支持下进行币制改革,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中国货币为法币。只有上述4家银行才拥有法币的发行权。由于法币统一了中国货币,并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提高了中国货币的威信,这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在金融方面准备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币制改革,第一次废两改元,确立了银本位制;第二次是以管理通货制度取代了银元本位制,建立了法币体系,实现了中国币制近代化的重要一步.中国的这两次币制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稳定了社会发展,对实现中国金融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促使国民党政府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研究》2021,(2):79-99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顾问杨格推崇的金本位改革方案,代表了币制改革筹议初期美籍顾问的基本导向,即通过深度参与中国货币金融改革维系金本位制,间接实现对美国事务与国际秩序的现实关怀。1935年初劝谏金本位最终失败后,杨格多次建议货币贬值和稳定汇率,尽快实施汇兑本位制,为法币改革提供技术支持。这反映出杨格等美籍顾问的智囊角色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制度移植过程中呈现知识精英和职业顾问的典型特征。南京国民政府始终掌握主动权,但给杨格等人相应的发挥空间。法币改革后,杨格努力以货币金融事务为核心构建新型中美关系,既巩固了法币改革的成果,也成为美国转变对华政策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对1935年中国币制改革的破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35年11月3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布币制改革公告,宣布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钞票为法币,所有银币、白银限期兑换法币,不再流通,并由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1月5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予以追认。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政府,为挽救日益崩溃的经济,于1935年发行了一种不能兑现黄金的纸币——法币。到1945年,法币已发行到500亿元以上;到1948年夏,法币已发行到660万亿以上,其发行量是当初的47万倍,物价上涨到抗战前的3492万倍,通货膨胀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年8月19日,实行一次“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规定法币300万元换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银行是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后成立的,在1934年11月14日开业。“资本总额定为一千万元,实收五百万元”(见“民国二十五年全国银行年鉴》F第11页)。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发布《施行法币布告》,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发行法币的国家银行。是年12月又公布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亦称法币,限定该行最高发行额为壹亿元。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政府在其统治的数十年间,为了稳定财政金融,挽救经济危机,曾先后进行过三次“币制改革”,发行过三种纸币,即法币、金元券和银元券。法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商品市场上使用的货币极其混乱,银两、银元、铜币和纸币并行流通,仅发行纸币的银行就有三十多家。在这些众多、杂乱的货币中,以银两和银元为其主体,实行着“银本位制”。这种货币极不统一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国际上美国高价购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金融紧缩,济经萧条。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摆脱危机,遂于1935年11月3日正式发布了改革币制的布告。  相似文献   

18.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挽救因法币破产而引起的经济崩溃,于8月19日抛出币制改革方案. 8月20日,财政部部长王云五在南京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币制改革早有准备,只是未透风声罢了.可就这一天,上海《大公报》发表了题为“币制改革的事前迹象”,副题为“豪门巨富纷纷搜购黄金公债,隐名之人曾大批抛售股票”的消息.消息使各界沸腾,纷纷打电话询问19日上午抵沪抛售3000万股永纱股票获利四五千亿元的“隐名人”是谁?可结果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9.
柯伟明  杨鸿 《安徽史学》2023,(5):123-131
法币改革是国民政府为统一全国币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1936年7月陈济棠下野后,中央与广东地方当局商定币制改革方案,计划逐步以国币取代毫券。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地方当局不得不因应形势需要延用毫券,形成“券币并行”的货币格局。为推进白银国有政策,广东地方当局积极收买白银,但效果极其有限。在此背景下,毫券和国币先后遭受歧视、低折,券币比率急剧变动。为稳定货币金融市场,广东地方当局采取措施维持与调整券币比率,确立了“币主券辅”的货币关系。这说明法币政策的推行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进程,在战时信用危机之下,广东地方当局努力探索维持货币信用的路径,实现了形式特殊的地域性币制统一。  相似文献   

20.
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问题,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蒋介石对货币发行、币制改革等重大财经问题的基本态度,揭示了他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当局的深层矛盾。四省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量曾受到多方面限制,蒋介石通过推动成立中国农民银行,使其运营范围和纸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1935年法币改革期间,蒋介石、孔祥熙、徐继庄围绕该行是否有资格发行法币等问题反复博弈。此后,蒋介石出于军政需要,不仅同意农行钞票与法币同样行使,而且一再允许该行增发纸币。然而,为顺利筹组"中央准备银行"以破解财政困局,蒋介石最终决定悉数收回中国农民银行的发行准备金,而国民政府权力架构的调整则是促使蒋介石与该行关系发生改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