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戈尔与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林立自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1924年访华后,中印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得到开展。原有的渠道拓宽了,又开辟了新的渠道。在他来华前,中国学术界对印度文化的重新认识与研究范围有限,主要表现为对泰戈尔作品的翻译介绍及对梵语文学、印...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泰戈尔访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泰戈尔应邀访华,宣扬东方价值观,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胡适一贯推崇西方文化,对泰戈尔的思想也没有真切的了解,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泰戈尔的人格表示敬重,为泰戈尔在华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辩护.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1961年3月16日,赵朴初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昆明,然后转机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中国代表团以廖承志、刘宁一为首,成员有周培源、赵朴初、金仲华、区棠亮等。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开幕前,印度泰戈尔和平节新德里委员会拟召开会议纪念泰戈尔百岁诞辰。廖承志团长交给赵朴初一个任务,代表中国代表团出席泰戈尔纪念会,并在会上发言。赵朴初  相似文献   

4.
卜红 《中国土族》2006,(2):49-50
“泛神论”本是指流行于16—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种哲学学说。泰戈尔和郭沫若,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为各自不同的民族环境,对泛神论的取向向度有着很大的不同,郭沫若早期文学思想尽管深受泰戈尔的影响,但“泛神论”在泰戈尔来说是他的宇宙观,而在郭沫若则是一种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周西成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战死后,省内外各界人士寄来的各类哀辞极多,1931年(民国二十年)8月,这些哀辞经追悼大会整理,由贵阳交通书局代印出版,书名《周公西成荣哀录》(以下简称《荣哀录》)题名者是王家烈。在书的首页“编者谨识”中有如下的说明:“周公西成之丧,国中贤达君子及本省人士赠锡像赞、哀诔、祭文与哀挽诗歌词曲联轴碑铭等诸多珍墨,经由本省追悼大会汇钞送编……。”  相似文献   

6.
论泰戈尔散文诗集《吉檀迦利》的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印度的传统宗教文学,《吉檀迦利》集中表现出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跨越性认知。泛神论与博爱精神是贯穿于泰戈尔生命的两大主题。印度宗教传统与西方文化对泰戈尔具有双重影响,在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中表现为人的觉醒以及"神人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相京 《文史天地》2009,(11):24-26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是东方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诗集《飞鸟集》《新月集》等词藻优美,脍炙人口。郑振铎曾评论说:“泰戈尔诚然是一个印度的爱国主义诗人。如果一场灾难把一切都毁了,泰戈尔的爱国诗歌能拯救世界。”而阎锡山则是一著名的军阀政客,从辛亥革命担任山西督军开始,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是民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封疆大吏。令人称奇的是,阎锡山这个大军阀与泰戈尔这位大诗人曾有过一段相谈甚欢的“亲密接触”,值得后人玩味。  相似文献   

8.
李楯 《炎黄春秋》2012,(10):68-70
2012年7月13日,潘家铮先生辞世,享年85岁,带着他曾经有过的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技术总负责人、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主任、两院院士、政协常委等头衔,以及"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三峡大坝的总设计师"等称誉,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其追悼会上,  相似文献   

9.
周西成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战死后,省内外各界人士寄来的各类哀辞极多,1931年(民国二十年)8月,这些哀辞经追悼大会整理,由贵阳交通书局代印出版,书名《周公西成荣哀录》(以下简称《荣哀录》)题名者是王家烈。在书的首页“编者谨识”中有如下的说明:“周公西成之丧,国中贤达君子及本省人士赠锡像赞、哀诔、祭文与哀挽诗歌词曲联轴碑铭等诸多珍墨,经由本省追悼大会汇钞送编……。”《荣哀录》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卷首”及一至三卷,下篇包括四至七卷。全书共710页。“卷着”的内容有:周西成遗像及自书铭辞…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豪,作家、社会活动家,有“诗哲”的美誉。徐志摩(1895-1931),二、三十年代最出色的新诗作者。这两位不同国籍、年龄悬殊的诗人,怎么会成为忘年交呢?共同的艺业,是泰戈尔老人和青年徐志摩产生如父子般友谊的基础。泰戈尔是五四以后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最多(达300余种)。他曾两次到过中国,结交了好几位文坛好友,其中结交最早,感情最深的当数徐志摩。而徐志摩对泰戈尔更是敬如天人。自1928年至1930年,徐志摩在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任教。他生…  相似文献   

11.
秦福荃 《炎黄春秋》2006,(10):20-26
博古认识潘汉年是在一九二五年的春天。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震动全国,震惊世界,全国人民无限悲痛,各地纷纷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锡社”在“无锡”筹划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博古是江苏省无锡“锡社”的负责人,正全力投入追悼会的筹备工作。这时博古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按照党的指示,要把追悼活动办成一次范围广泛、规模巨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传运动。因此在人手上很紧缺。  相似文献   

12.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说:“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从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祺、姜玉贞……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任弼时在《山西抗战  相似文献   

13.
正刘仁航与泰戈尔,一个是饮誉世界的印度诗人,一个是江苏邳州籍的中国学者,集教育家、诗人、哲学家、佛学家诸多头衔于一身。他们是怎么联系到一起来的呢?他们之间又建立怎样的友谊呢?说起来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泰戈尔访华与刘氏会晤北京法源寺1924年4月12日,一艘海轮缓缓驶入上海汇山码头,泰戈尔和他率领的印度国际大学访问团一行6  相似文献   

14.
印度伟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1861—1941),被世人称为诗圣、诗哲。曾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园丁》、《拾果》、《新月》、《吉坛迦俐》等著名诗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他的诗集多赞颂大自然,他创立大学,亦授课于森林之中。当甘地宣布对英国不合作时,他即参加,并把自己的称号勋章还给英印政府。他的为人是严正而富有正义感的。泰戈尔的思想和诗集,当时对我国文坛影响很大,有很多文人学者崇拜泰戈尔。如当时北大出身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冰心(谢婉莹)女士以及徐志摩先生为中心的新月派、受泰戈尔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5.
微博历史     
正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改革家,曾在其家乡推行乡村建设计划。1924年访问中国时,他还专门赴太原,欲在中国推行其计划。"山西王"阎锡山在接待泰戈尔时,当场便同意把太原晋祠一带划给泰戈尔做实验基地。终因时局动荡,计划未能执行。  相似文献   

16.
一、“先生实为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也” 按照当时西方人的评价,辜鸿铭是与泰戈尔相提并论的东方文化的“圣哲”代言人,是深受爱戴的中国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17.
享誉世界的印度诗哲泰戈尔在1924年首次访问中国,与"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结下深厚友谊,两人竭力筹建中印学会并在印度创办中国学院,共同编织中印交流的文化纽带,为增进近代中印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明 《世界汉学》2005,(3):247-249
在离印度加尔各答不远的一个名叫桑蒂尼盖登(Santiniketan)小城,印度着名诗人泰戈尔在此利用自己家庭的产业和人们受他人格和理想的感召而捐赠的土地,经过多年努力,亲手创立了一所大学,这就是国际大学(Visva—Bharati)。圣雄甘地在四十年代曾到此地看望泰戈尔。当时,年届八旬、健康状况不佳的泰戈尔以这所学校相托,并得到圣雄甘地承诺。此后,赢得独立後的印度议会於1951年通过议案,宣布这所大学是一所中心大学,  相似文献   

19.
散木 《文史精华》2003,(12):51-56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长郑振铎在1958年10月的飞机失事中殉职,随后受到隆重追悼。在此之前的“拔白旗”运动中,他被斥以“为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服务”等罪名而受到批判。空难终止了批判,也使他“躲过”了以后多次政治运动直至他的许多同仁被迫害致死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详情请阅《郑振铎最后的日子》—文。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竭力主张中西文化"融和"的蔡元培(1868—1940),以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身份,邀请和接待罗素、杜威、泰戈尔、萧伯纳等世界文化大师访问中国,也曾当面邀约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来华访问。在蔡元培交往的世界名流中,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法国前总理、著名学者班乐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