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近代潮汕地区渔业概况潮汕地区在古代主要包括粤东地区和赣南、闽南一部分。今主要指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所辖区域。潮汕因受韩、榕、练、龙、鳌、濠6条江和黄冈河、狮石湖水等入海江河影响,沿海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丰富,成为多种经济鱼、虾、贝、藻类群集与产卵、孵化和索饵的优良场所,是粤东渔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盐综合生  相似文献   

2.
话说鱼龙变化──摩竭纹李星说到鱼龙变化的造型和图案,人们不会感到很陌生。它较常见于我国古代的雕塑,金银制品,陶瓷等艺术品中。所谓鱼龙变化,就是龙与鱼两种动物形象相互融合而变的一种新的动物形象。这种怪兽的基本形象,头部近似龙,顶部生有一角,身躯象鱼,通...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末重要的文化家族,海源阁杨氏与临桂龙氏之间的交往一直不为人识。事实上,杨氏和龙氏虽然籍贯地距千里,由于同为诗书传家,有着相似的文化志趣,有着互相重合的朋友圈,两个家族之间从而产生了较为密切的来往。  相似文献   

4.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是中国南北两大图腾崇拜。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载"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卷六十四载"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太平御览》卷五十七载"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但在汉代龙、凤形象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呈现出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5日至16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南宁召开《广西通志·质量技术监督志》顾部倪龙生、雷尊巍,局副巡视员秦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化的发展过程张伟然湖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晋代以前,持续得到发展;南朝以后,文化出现倒退;中唐以后,文化发展重新启动,水平越来越高。一有史之初,南方文化比北方相对落后。《史记·货殖列传》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相似文献   

7.
祖国的北方有一条龙,它就是流淌了160万年的黄河龙。黄河从西北高原发源,历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古时曾流经河北注入渤海),在辽阔的地幅上恣意展现着巨龙的身影,流传着龙的传说。远古时候天下连年大旱。天上一条龙不忍心百姓眼睁睁被饿死,就偷偷行了一场透雨。百姓得救了,玉帝却怪龙抗旨,罚龙下凡间受苦。龙投胎生在穷苦人家,黄皮肤黄头发黄眼珠,取名黄孩。有一次,黄孩反抗恶霸欺凌乡亲,被一群打手抬起来扔进了河中。恶人正得意狞笑,谁知黄孩遇水现出了原形。河水顿时猛涨,浪如…  相似文献   

8.
洛阳民俗中的吉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灵 《河洛春秋》2002,(4):42-46,62
中国的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吉祥”二字最早出现在《易经》:“变化云为吉事有祥”。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寄托愿望的“怪兽”与“鸟身”的雕刻绘画。华夏民族形成后,“龙凤”图腾被视为最受崇拜的象征。尧舜时代有象征吉祥的山、河、日、月、星、龙等纹样用于服饰。商周社会,在青铜器上盛行鱼、龟、龙、风、象、虎等纹样用于服饰。自秦汉以来,吉祥瑞应之说风行,便建立起完善的吉祥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9.
道教发源地新考蔡运生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土生上长的宗教。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生活习俗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千水溯源,万事寻宗,道教发源地历来众说纷纭,尚未取得共识。笔者查阅众多史籍经典,考察众多文物遗迹,初步认为;道教发源地在四...  相似文献   

10.
《后汉书·鲜卑传》中“饶乐水”不是单指老哈河或西拉沐伦河中的某一条河,而是“二水相交”之地貌的类名。“二水相交”而称“饶乐”的现象在北地及西陲广泛存在,中原地区的“洛汭”“渭汭”之“汭”,实亦与“饶乐”同源,同为“二水相交”之义。相交成“饶乐”的二水常常一名黑水、一名黄水,一象征天、一象征地,故“饶乐”一称蕴含着“天地玄黄”“天地交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以“江源多桂,不生杂木”,肉桂成林,而得名。桂林的山水与城市交融,漓江、桃花江等穿城而过。湖、池、泉、塘星罗棋布于城内外;水山相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暂”。山在江、水之中,城在山中,水绕城流。千峰环城林立,水围山转。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山水灵秀,交相晖映,在山水城池之间。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因地制宜地得地方山水自然的灵气培育,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城市景观风貌。桂林市的城市建设工作,只有继承千百年间,古人的智慧与传统,结合当今的时代精神,远瞩未来的发展远景,将过去、现在…  相似文献   

12.
买鱼种一天,阿方来到黄果寨,听说穷苦苗家们都养不起鱼,是因为龙员外霸占了鱼苗场,心里很不平,就想出一个办法要帮助穷人们养上鱼。他把办法悄悄地给大家一讲,穷苦苗家们都高兴极了。正说着,龙员外带着五个挑鱼苗的长工,一路高声叫唤:“卖鱼种!卖鱼种!一升米一碗——”阿方听到叫唤声,喜上眉梢,忙叫穷苦  相似文献   

13.
卢侃 《收藏家》2008,(10):71-72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07,(8):20-20
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辖区的西北部,东江支流环绕四周,河涌交错,是典型的水乡。龙舟制作至少有500年以上的历史,大汾村红花庙保存明代“飞龙”龙船头。中堂龙舟景点最多,龙舟数量最多,制售龙舟最多。造型主要为“大头龙”,龙头高高跷起,气宇轩昂,形似柳叶。长28.5米,28排座共56个划手。龙舟的结构分为龙头、龙尾、龙骨、龙肠、面板诸部分;活动部分则有木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虚幻的动物形象。在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还不能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在和自然界作斗争中,他们借助想象和幻想,希求战胜威胁自身生存的各种自然灾害,从而形成了对龙等理想动物的崇拜,并把龙作为氏族祖先和保护神(图腾)。 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龙解释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龙,其形有十:头似马、尾似鬣、爪似鹰、眼似兔、角似鹿、耳似牛、腹似蛇、须似鲤、鳞似鱼、掌似虎也。” 其他史籍中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16.
正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创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元、明、清历代多次重建、修葺。现存腰殿、后殿和垛殿是元代建筑,且遗存元代壁画186.08平米。青龙寺壁画在人物形象和绘画风格上,与永乐宫壁画如出一辙,同为元代壁画中的经典之作。《四海龙王众图》位于青龙寺腰殿西壁南部,画面上的四位龙王均着朝服,其中一位扶正冠冕欲行。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12日,对于甘谷县乃至甘肃省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与比利时联合发行了一套《陶瓷》邮票,而这套邮票上的中国陶瓷,就是甘肃省甘谷县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人面鲵鱼彩陶瓶出土于1957年10月,其制造年代距今已有5500多年。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圆腹平底,颈有对耳,小口平沿,口沿上斜,中部有一圈向外突起的纹饰,泥质红陶,瓶上绘有墨彩人面长尾的形象。彩绘生动形象,圆头,颌头有“十”字纹,眉部有数道横纹,一双大眼直射前方。人大嘴圆张,牙齿外露,颈部有“U”字形细纹,腹部是网状花纹。从整个彩绘图案可以确定是鲵,鲵是一种爬行动物,其头、面、四肢乃至叫声酷似小儿,俗称娃娃鱼。人面鲵鱼彩陶瓶充分体现了5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形态,再现了先民们关于人类始祖神话的联想。国家文物局刘志雄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类始祖伏羲的原形。1996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鉴定,认为人面鲵鱼彩陶瓶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其图案是传说中龙的形象,是原始龙的雏形,是世界公认的原始氏族部落最早的图腾,堪称“中华第一龙”。人面鲵鱼彩陶瓶@李春  相似文献   

18.
登大雁塔绿野红楼绕长安明山秀水入画苑望断唐僧西游线峰回路转水一湾壮士挥戈神炯炯熟睡千载今方醒刀枪出鞘闪金光兵车铜马扬威风大坝拦腰黄水乖湖中蓝天白云来电机轰鸣灯火旺泄洪飞流闸门开高悬灵山明如镜仙气秀色绕博峰松涛云海山中生天鸡雪莲水上行池连西域邦国地水通东海龙王宫红装素裹天下奇曾引穆王观胜景铺绿叠翠满山沟珍珠玛瑙赛风流景胜瑶池三分美王母蟠桃逊一筹游丝绸之路(五首)@张敏  相似文献   

19.
1926年,李济先生发掘西阴村遗址,将一种有弯角状空白的彩陶纹饰称为"西阴纹"。此类纹饰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典型纹饰,学者对其起源和内涵多有讨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弯角状空白表现的是鱼体和鱼头内的空间,其中的弧边三角+圆点、弧线+圆点和弧形+圆点都是鸟纹的图案化表现。因此",西阴纹"表现的是同为卵生的鸟在鱼体内的孕育和化生,是自半坡类型晚期即开始流行的鱼鸟组合主题的简化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从“混元公所”谈起汉口蛋行的产生,向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传说系由“鱼蛋行”演变而成.由于省内湖汊交错,盛产鱼虾,养鸭业也很发达,捕鱼和放鸭同为水路作业,鱼贩到湖区购鱼,同时也把鸭棚的鸭蛋带到“鱼蛋行”交易.后因鱼蛋货源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