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汇报中听到,湖南的一些领导干部正在重温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很有感触。李自成“不暇自哀”;而郭沫若“哀之”。我们共产党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以史为鉴,有助于我们提高反腐败的自觉性。应该清醒地看到,人民群众对当前党内、政府内和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很不满意的。腐败,对执政党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威胁。我想起几位故人讲的话,念出来,提请同志们参考。 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最后一段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他讲的是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全国后,骄奢…  相似文献   

2.
许水涛 《文史精华》2006,(10):19-26
50多年前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曾是一起震动全国、引起街谈巷议、造成重要历史影响的大案。这个事件的背景是什么?涉及到当时文艺界怎样的宗派问题和文坛纠葛?与“胡风事件”有牵连的一大批人的命运又如何呢?《“哀莫大于心不死”的胡风》一文,通过作者与胡风女儿张晓风的访谈,以翔实的材料剖析了胡风和“胡风事件”。  相似文献   

3.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文艺领域中的第一大冤案,其牵扯面之广,延续时间之长,恐怕是中国现代文坛风雨路上所绝无仅有的。在这一长达25年的文坛公案中,有数以千计的人受审入狱,而仅仅被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就有78人之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它不仅  相似文献   

4.
1948年3月,在香港的中共文化战线的领导人乔冠华等创办了《大众文艺丛刊》,发起批判胡风所谓“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在中国进步文坛引起一场重大而激烈的文艺论争,又间接地引发了胡风1954 年上书中共中央的“三十万言书”,进而酿成“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乔、胡本为至交,缘何龃龉分道?“文艺论争”中政治色彩几何?详情请看《文艺论争中的乔冠华与胡风》。  相似文献   

5.
1954年胡风的“三十万言书”引发了一场政治悲剧和一大冤案。他为什么要写这“三十万言书”?这要追溯到1952年使他感到无比郁闷的“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及此后在第二次文代会前后受到的冷遇。1954年初,他受中央处理高饶事件的启发,认为党不会放任文艺界宗派主义小集团坐大,于是愤然撰写了“三十万言书”。《胡风为什么要写“三十万言书”》一文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8,(4)
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入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2100余人,逮捕92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  相似文献   

7.
胡风案件牵连人之多、涉及范围之大、案由之荒谬、影响之深远,在共和国历史上是仅见的。诗人阿垅因为与胡风的两次通信而蒙冤入狱,备受折磨。无可奈何之际,他将与胡风通信的经过、自己的历史,以遗书的形式向世人表白。含冤而死后,如果没有好心人的帮助,连骨灰也无法保存。诗人死后13年,冤案始得昭雪。读罢全文,令人长叹掩涕,惟愿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8.
<正>4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北京市总工会承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协办的"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展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开幕。最早是看到相关领导针对复建阿房宫的批示,并建议举办"秦亡于奢"为主题的展览开始进行策划工作的。历史上的阿房宫建而未成,是秦二世灭亡教训的见证。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传至二世秦王朝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胡风案件”50周年,也是父亲胡风逝世20周年。关于“胡风案件”中涉及的这一群体的情况,我曾编过一本《我与胡风———增补本》,里面有“胡风分子”或他们的友人们感人的回忆;至于有关我父亲的情况,我母亲曾写过《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和《胡风传》,详细地回忆了他的一生,并为他说清楚了一些情况。甚至我也写过一本回忆我父亲的著作《虽九死其犹未悔》。现在,我只想从鲜为人知的另一角度来谈一下“胡风”一案中的另一部分受害者。他(她)们是主动撞进枪口的,即在“反右”运动中坚持正义为胡风说话的一大批学生,他们因为替“反革…  相似文献   

10.
胡风事件中何干之幸免被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7,(5)
谈到干之与胡风的关系,还要从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界那场笔墨官司说起。当时胡风作为党外进步作家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同鲁迅先生交往甚深。周扬当时是上海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人。1936年,鲁迅、冯雪峰和胡风等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受到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党内文学工作者的“围攻”。干之知道周扬与胡风的私人关系不好,但始终认为这桩“公案”应作为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的分歧来解决。干之时任上海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的党组成员,周  相似文献   

11.
7、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前句无疑义。后句的“哀策”,似宜将各本注释汇总拢来,方为完整而明晰。“哀策”,各本均确认为是一种文体。牟注指出.“哀策”又写作“哀册”.“这是迁移帝王及太子、诸王、大臣灵枢时用的一件文体”。不误,但说得或不够全面。《后汉书·续礼仪志》有帝王驾崩“司徒、太史令奉溢、哀策”的记载.《文章缘起》也说“汉乐安相李尤作《和帝哀策》”,可知哀策并非迁陵时的专用文体。周注三:“祭陵墓用哀策文。”赵注大致相同。汇合各本,说哀策是专门用于皇帝是室等的祭记艾体较为妥贴.最初的哀祭、日后的祭…  相似文献   

12.
一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国运昌隆,突然掀起一场整肃胡风及其友人的政治风暴,从城市到乡村,有人可能没听说过鲁迅,但没有人不知道胡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悄悄卷了进去,严格说,他还不是文学圈子里的人。二1955年6月10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26节收了欧阳庄写给胡风的信,信上有这么一句:“苏州有一同志可谈(在市委工作,党员)……”《人民日报》编者在按语中不客气地指出:“他们已经称这人为‘同志’了。”于是,“苏州一同志”名扬天下,这在小小的苏州引起一阵惊慌,深恐此人就在自己身边,沾亲带故,那就说不清楚了。三“苏州…  相似文献   

13.
读骚札记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今案,偷乐即贪乐,犹“贪天之功”亦作“偷天之功”也.偷贪透母双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今按,艰在安部,替在壹部,艰替韵不相叶.疑当作“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太息以掩涕”,替涕同叶衣部.《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亦以“长太息而掩涕”作下句,与下文叶韵,可证也.古书因传钞倒句而失韵者多有之,《离骚》一篇,即有数例,可参下文而并证之.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因其“家法最正,相传最远’’而被后人赞为“古今家训之祖”。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为之“考出处、明字义、断是非”,是研究《颜氏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本不揣浅陋,拟在“明字义”方面,为《集解》补正一二。  相似文献   

15.
周扬的悲剧     
刚好在建国初期(特别是“胡风事件”前后)迷上文学的一代人(如我),周扬简直称得上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总是那样敬心诚意地聆听他的声音,按他的指导来“校正航向”。历经这运动那运动,直至顶峰运动──文革,脑袋渐渐清楚,迷信彻底瓦解.又复为他的反思感动,为他的结局震惊。由于这种背景,对李辉的长文《是是非非说周扬》自然倍感兴趣。二十多位知情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评说一个人,歧见纷出,是当然之理。但不约而同地都说到“周扬的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人着重时代因素,有人着重斗争局势,有人着重政治品质,有人着重…  相似文献   

16.
西汉骊靬县与犁靬国无关无关刘光华汉代张掖郡之骊县,古代即引起学者重视,重视原因有二,一为其归属问题,一为其得名之缘由。骊县之归属,由许慎引起,他在《说文解字》中说:“武威有丽县”(卷六)。骊本属张掖郡,而许慎言属武威郡,后人在注释《汉书·地理志》或校...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文字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出郭店楚简中的一些文字,我们已做过考释(说拙文《郭店楚简文字考释》,《中国古文字研究》待刊人文成后我们在进一步阅读《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些许想法,今成续考,以求正于方家。①《缁衣》26有林字,简文为:“虚大夫共,林人不敛。”裘锡圭先生按:“第一句疑当读为‘吾大夫恭且俭’”,甚是,下句“林”即“麻”之本字。《说文》:“林,葩之总名。”“麻,与林同。”《缁衣》36“白之石,尚可(磨)也。”“磨”字从“麻”作林。《成之闻之》8“君哀而处立”句,裘锡圭先生按:“哀下一字…  相似文献   

18.
《晋城市志》(以下简称《晋志》)于1999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评论,他们称其为“利今世惠后人继往开来”,“类例不拘圆而神”的“志苑奇葩”,是“填补空白的宏篇巨著”,是“体例、体裁大有创新的上乘之作”,是“坚持科学、注重创新的佳志”。还说《晋志》“纂修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异乎寻常,此举冲击志界之爆炸力,不应低估”。现将专家学者评论摘要如下: 来新夏(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晋城自宋元以来,府州县志,殆有多种,而自雍正《泽州府志》以来,历时260余年,…  相似文献   

19.
邵炳军 《文献》1999,(2):23-41
周幽王骊山之难,标志着西周王朝历史的终结,开启了天王宜臼与携王余臣"二王并立"的特殊政治格局,拉开了我国春秋史悲壮的帷幕.史官用记史方式"实录"这一历史性剧变,启迪后人知古而鉴今;诗人以自己的艺术笔触,形象地再现了自己的痛苦经历,表达了他们对周幽王黑暗政治怨怒之愤和对西周王朝覆灭的哀挽之情,并对此作了痛苦而又深刻的反思,以警策后人.周大夫家父的《节南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蒙可 《世界遗产》2014,(12):24-28
穿越千年,梦回两宋,触摸那锦绣如繁花的梦幻时代。宋朝是一个令后人艳羡而又哀挽的朝代,它面临着一个比一个凶悍的北方异民族的威胁,时常屈辱地对外纳贡称臣;却似“忙里偷闲”般地在绘画、诗词、曲赋、宗教、礼法等各个方面大放异彩,给身后千年的古代中国的文化领域立下了标杆,一直被模仿,很难被超越。宋锦是后人梦回两宋的最好的“穿越道具”。古代中国的丝织业最早兴起于北方,毕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早期最重要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