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存杨 《神州》2014,(12):210-210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因此二者在创作及表演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同属于由演员创造人的艺术过程。在表演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创作的资料及工具以及创作的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是戏剧与影视演员都需要遵循的共同的表演规律。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其传播方式以及在媒介的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吴强 《丝绸之路》2011,(14):71-72
在当代传媒节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节目主持人与表演创作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对此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对主持专业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经常会借助表演专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主持者找到表达的技巧和灵感。本文对主持与表演创作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特别是对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畅  高天牧  朱波 《神州》2013,(33):245-245
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三大主体。优秀的音乐表演不仅能良好的表达创作者创作的思想情感,更能带给欣赏者美的享受,让音乐在创作性的发挥下更富有生命。  相似文献   

4.
张帆 《神州》2012,(31):202-202
声乐表演的过程也就是演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表演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来诠释作品、演绎作品,进而赋予声乐作品全新的生命。本文对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原则,及如何提高二度创作能力进行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5.
李牧 《民俗研究》2022,(1):21-32
表演理论是20世纪美国民俗学对于学界的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表演"和"语境"。在表演理论提出以后,民俗学经历了从关注文本向强调语境的转向,使得以差异性为基础的本真性再次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议题。然而,在随后以"语境"为中心的研究实践中,研究者们逐渐开始质疑本真性问题存在的逻辑合理性以及在实际民俗活动中的可操作性,研究重点也由此从辨析民俗事象的真伪,转变为讨论本真性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文化政治。正是基于对"本真性"的祛魅,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学术话语所追求的本真性与实际操作中的共享原则之间的矛盾,便因此而消解,这为当代公共民俗学实践提供了去语境化和再语境化的理论支撑和实操可能。在此,以行动认同为旨归的"表演"(形式)在"语境"(意义)的"式微"中重新凸显,实现了民俗传统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6.
梁良  关松鹤  赵美音 《神州》2012,(32):186-186
音乐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现,不管一个人是开心还是伤心都有特定的音乐表现形式。本文细致地分析了音乐表演中所体现的情感和欣赏者的情感之间发生的微妙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美音  梁良  关松鹤 《神州》2012,(32):179-179
要赏析一首音乐的好与坏,首先是看音乐的创作,表达的情景是否真实、美妙,然后用专业的知识来评判、欣赏音乐,但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审查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由音乐表演者展现出来的,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随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感知力、认知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的再次创作。要想使音乐表现的更动人、更彻底,就需要音乐表演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表演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将自己的风格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同时,还要保持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与原则,以其艺术表现手法为中心,贯穿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了原滋味,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增添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黄煌 《神州》2013,(3):201-201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人类生活与科技密不可分,各种媒体技术也改变了人类的感官认知。丰富的电脑技术也提供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多样选择,不论是剧场、音乐和舞蹈,带动了各种跨领域结合,使艺术呈现多元面貌。其中互动艺术更是打破了传统舞台演出形式,使艺术家、作品与观众三者之间有了新的连结。本文在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舞蹈表演与科技之间的融合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音乐表演形式之一的声乐表演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歌唱者的嗓音与声乐歌曲的音乐传达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声乐艺术魅力的完美展现。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的声乐表演知识,更要注重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审美技能与审美艺术的教授,提高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审美,推动声乐音乐的再创造。本文主要针对声乐表演专业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展开分析与探讨,从而为我国的声乐表演审美培训提供可行性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宿彤姝 《神州》2013,(23):240-24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要求的提高,戏剧表演及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者与学习者。而戏剧表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集合了舞台表演、戏曲与歌舞等艺术,是我国文艺界地位极重的艺术形式。而为了使舞台效果更加完美,就需要表演者具有很好的表演程式功底,并把握好其与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因为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一项戏剧表演的成功与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他们俩的特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要求的提高,戏剧表演及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者与学习者.而戏剧表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集合了舞台表演、戏曲与歌舞等艺术,是我国文艺界地位极重的艺术形式.而为了使舞台效果更加完美,就需要表演者具有很好的表演程式功底,并把握好其与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因为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一项戏剧表演的成功与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他们俩的特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晔 《神州》2012,(18):17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提高,舞蹈慢慢的也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舞蹈是一种表演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表演与艺术之间更离不开技巧,我们在舞蹈表演中,将技巧运用于舞蹈表演之中,成为为舞蹈艺术表现的工具,从而更好的去表现艺术形象。作者已多年的经验对本文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任晶晶 《神州》2012,(35):217-218
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人演人的艺术,也是表现人的艺术,更是体现人的情感生活的艺术。戏剧表演和播音主持是不同的两门学科,但是,在它们当中却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表演中,不仅要有声乐、台词、形体做基础,还有一定美学逻辑存在。播音主持艺术是表演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对播音主持艺术起到基础性的指导作用,两者为对立统一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钒 《神州》2012,(20):213
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对原作品的二度创作需要具备充分的艺术表现力,以实现对原创作者的尊重,践行服务受众的艺术使命。表演者应当努力锻炼内心听觉,多角度领悟原创作品的内涵,加深实践探索和领悟,从而更好地展现二度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使戏剧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达戏剧情感等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运用表情与肢体语言来表达戏剧的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塑造戏剧中的生活情感以及运用肢体语言无声特点展现戏剧魅力等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期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戏剧表演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艺术内涵,使戏剧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伍莉 《神州》2013,(2):210-210
文章对歌唱中舞台形体表演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合理的舞台形体表演能营造歌曲作品的意境、烘托气氛、渲染情感,使歌唱表演锦上添花,丰富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就歌唱中手势的合理运用、眼睛和面部表情的表现、以及舞台站姿及行走的合理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以期为歌唱者在这方面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爽  赵艳  赵美音 《神州》2013,(4):207-207
音乐表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高度综合的艺术活动,不仅很好地诠释了作曲家一度创作作品的深刻内涵。也向观众展现了表演者主观情感的再创作。音乐表演者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是否能正确的把握一度创作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创作出正确的二度创作,是对音乐表演者的基本要求。在舞台上的最终环节,将音乐作品完美的传达与表现,每一个环节都与音乐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樊明迪  李雅萍 《神州》2013,(12):83-84
音乐表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音乐表演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对音乐表演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育培养方案,使音乐表演类学生在音乐表演艺术领域才能突出、音乐表演成绩卓越。在教学上分别采用分类、分组教学、多导师制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拔尖人才进行有计划培养。试图通过教学模式研究总结出音乐表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佛子 《神州》2014,(18):174-174
在戏剧表演的领域,主要是依靠着演员在舞台当中的表演作为艺术的主要展现形式,演员通过对戏剧中人物的性格把握,在一系列的行动上对角色进行刻画,故此表演是结合动、静来构成的,这就需要演员对于表演中的节奏进行把握,根据其特征使得整个表演符合戏剧内容。本文主要就戏剧表演中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探究对戏剧表演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民俗学表演理论,对郭德纲相声进行语境、观众、表演等层面的分析。郭德纲继承与改造了相声的传统表演模式,其表演具有释放都市观众压力、接续断裂传统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弊端。以此为基础,本文反思表演理论忽视历史维度的局限,对该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的价值予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