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救荒史上,荒政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古以来,我国的灾荒救治即是一种政府性行为,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到晚清,政府的荒政功能减弱,社会的剧变引起社会结构的错动,新型商人开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由他们发起组织的义赈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是历史进步的表现。由荒政到义赈,展示了近代灾荒救治功能发展演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两汉荒政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期。接踵而至的灾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覆的警做作用,两汉统治为之而实施了一定的荒政措施。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喆 《沧桑》2010,(4):115-116
制度是国家正常运行的最有力保障。在晚清封建皇权专制加强,"人治"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的背景下,荒政体系出现了制度失位、应变不力、变革滞后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仓储、漕运、蠲缓制度的败落。这些制度的衰落使荒政赈济、蠲缓两项最重要的救济手段遭到严重削弱,整个荒政制度因此而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对晚清荒政败落的制度性原因探讨既有助于厘清晚清荒政制度衰落的深层原因,又对当今的灾荒救济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在其统治期间,各种灾害频发,其中尤以干旱为严重。这对刚刚立国的明朝来说,危害是相当大的。干旱不仅仅对农业造成巨大破坏,还影响市场,产生流民问题,导致人口减少等负面影响。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以朱元璋为首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荒政措施,丰富了我国古代荒政史。  相似文献   

5.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灾害频发的时期,两汉政府也在救灾的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实施了一系列荒政措施。这些措施在抵御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两汉荒政措施仍然存在着不足与局陷。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更全面地了解两汉荒政措施,并总结出其中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孙玲 《沧桑》2011,(4):37-39
明洪武时期,朱元璋立足现实,坚持民本意识,恪守致用精神,针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在灾前备荒、临灾救荒、灾后赈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用意鲜明的荒政思想。这些思想因其在洪武时期大多转化为具体的荒政措施,并成为一代“祖训”,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朱正业教授著《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于2020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将宏观考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档案、报刊、方志等资料进行解读,从中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水患的分布特点与影响、水利事业的开展与奖惩机制的构建、政府的赈灾举措等方面,对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救荒活民:清末民初以前中国荒政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作者为《中国荒政书集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所做序言略加修改而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荒政书的内涵与外延作出新的界定,进而对清末民初以前中国荒政书的总目(包括现存、已佚及外人著译类)进行全面考订,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荒政书的编纂体系及其演进的脉络,对由此反映的中国救荒思想与救荒制度的延续与变动也做了概要性的论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此文以明代《救荒活民补遗书》一书为基础,通过研究与分析朱熊的"重人伦、维礼教""君贤臣明"的荒政思想及救荒措施,对于当今社会救济事业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新疆,一方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另一方面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新疆政府采取了救济措施,加速了社会救济的发展。本文对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救济事业的产生及其当时政府对难民、灾民救济采取的措施作一论述,并对救济的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荒政在宋代发生了思想、制度、机构的变革,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荒政构架。在这个过程中,宋代新兴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形成和政治地位论证其参与荒政变革的可能性,并考证"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荒政思想于荒政思想史中的重要变革以及其在荒政实践中的具体创新,以期还原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宋代荒政变革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在政府层面往往带有应急的色彩。大多是在面临严重灾患的情况下.政府为安抚民心、防止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对受灾地区进行抚恤救济.因而缺乏一种常态的政策考虑。近代以后,在基督教会进行社会救济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有所发展。政府的社会救济也由一时的救急之策变为一般的政策实施,而且救济的理念和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荒政在宋代发生了思想、制度、机构的变革,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荒政构架。在这个过程中,宋代新兴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形成和政治地位论证其参与荒政变革的可能性,并考证“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荒政思想于荒政思想史中的重要变革以及其在荒政实践中的具体创新,以期还原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宋代荒政变革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行政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行政行为之前,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协商的行政过程。行政听证制度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兼顾效率的原则。我国行政听证存在缺乏听证意识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和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狭窄,缺乏监督、救济机制不完善等制度层面的问题。为促进行政听证制度的法治化进程,笔者从提高公众的法治理念,加强行政听证制度与程序建设,提高听证主持人和听证代表的素质,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增加行政听证的透明度,扩大宣传等方面去完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来随着严重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又再一次重视资源、环境、灾害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问题。灾害的救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府来说都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长期任务。了解近代社会的救灾措施,对于现如今提高抗灾、救灾的社会能力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学界对于灾荒史和救荒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灾荒救济史进行梳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研究的视角、对象、主体和深度上都需要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晋文汉代以经治国曾制约和影响着统治者的各项政策。这从前人所言“每有大事,朝臣得援经义以折衷是非”①,即可见一斑。为了全面分析它的作用、原因与影响,笔者近年已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若干研究,现就“荒政”的实施对此问题再作一些探讨。一历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生物繁衍等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尤其是水灾、旱灾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古代修志就重视自然灾害和防灾救灾的记述,《春秋》《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各个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应对灾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各国中自然灾害频发且多发的国家之一,各种大灾害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灾害的发生,显然我国农村是主要的受害体。为了使自然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本文重点从农村对自然灾害认识、预防及其应对和处理的角度,来探讨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我国农村在应对自然灾害防治、救助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作用来应对各种灾害。  相似文献   

19.
试论左宗棠的荒政思想及其边疆救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清代名臣左宗棠的荒政思想及其边疆救灾活动,认为左宗棠重视灾前防治和灾后生产恢复,其救荒活动体现出注重救治结合、因地制宜和办赈得人等特点。左宗棠救荒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与他早年的困苦经历和所受教育有关,更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殿威  曾秉藩 《神州》2012,(5):139-139
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文章通过分析表明军人同样享有言论自由,由于其特殊身份和公共利益的考虑限制军人言论自由有其正当性。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对军人言论自由进行无限的限制,本文基于军人言论自由限制之限制必要性的分析,在基础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军人言论自由限制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针对侵害军人言论自由的救济措施,以期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