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论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与收藏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喜 《丝绸之路》2013,(4):134-135
在博物馆藏品中,古书画文物的保管与利用极其重要。古书画文物储藏环境对古书画寿命的影响很大,主要因素是温、湿度改变,光照和有害气体的侵蚀。文博工作者应通过控制环境保护古代书画,进一步重视古书画文物的科学保养,合理利用馆藏书画开展陈列工作。  相似文献   

2.
揭展是书画重新装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装裱过程中所用的浆糊往往与画心、命纸很难分离,导致揭展过程复杂,且容易造成古书画的损毁。传统的水闷润揭展法对于难揭展的纸质画心极易揭晃。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芽胞杆菌发酵产生的含有淀粉酶的胞外液制备生物揭展剂,并通过作用于宣纸老化材料验证了揭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去除菌体并透析后获得的生物揭展剂揭展效果较好。利用扫描电镜和拉力强度检测分析了生物揭展剂对书画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揭展剂能够降低剥离力和纤维指数,与用水闷润相比,增加了宣纸样品在闷润后的抗拉强度,且对宣纸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观察生物揭展后100天的样品并没有霉菌生成,表明该生物揭展剂具有很好的揭展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对成套明代水陆画进行揭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文论述了古书画文物贮藏环境对古书画寿命的影响,其主要因素是温湿度改变、光照和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文章分别从环境的各个方面阐述了通过控制环境保护古代书画文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国书画的产生发展而兴起的中国书画装裱对书画的保护作用日益明显,历代书画不经装裱不能久存。本文阐述了怎样把先进的工具、材料、引入书画修复中,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提高古书画修复科技含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裱修复古书画,为古书画修复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透光摄影由常规可见光摄影发展而来,是针对中国古书画等能被可见光穿透的文物开发的一项无损摄影检测技术。通过实践发现透光摄影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领域具有多项作用:观察书画命纸、背纸拼接等装裱情况;发现前人加固、补缀等修复痕迹;获取画面底稿内容;强化伤况视觉效果以便于分析文物伤况病害。透光摄影能够提供直观可靠的深层视觉信息,辅助修复人员了解文物内部状态,在古书画的修复与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辑录了清宫流散于外被损毁的书画名作,介绍了它们损毁的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此起笔,逐层论述中国古书画中文本严重缺失,却由相关文献资料替代的现象,结果使古书画鉴定出现书画系统风格构建困难、鉴赏与鉴定混淆的困境。结尾落笔到对古书画鉴定方法的思考,认为对考古学方法的借鉴与运用,其效果取决于这些方法是否能够纳入到古书画的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8.
古书画鉴定之学的形成与完善离不开鉴定名家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依据鉴定家的出身分四类阐述了九位鉴定家的研究方法,指出其积极意义,对从事古书画研究的人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学习和研究书画鉴定的几点启示,即视觉上讲究一题两端,材抖运用上注重实物和文献资源,方法上选取风格、流传或名物制度,客观上注意四个参照系,从而展望了在古书画鉴定方面纳入新的科技手段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传统书画装裱和机器装裱是目前两种主要的书画装裱技术,本文对两种工艺的装裱材料进行对比,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构成,对材料进行人工老化,并测试材料的柔软度、撕裂度、pH值及可逆性等,比较两种装裱技术对书画的保护性能。结果发现,从工艺上来讲,机器机裱不利于书画本身的保护,特别是对珍贵的书画文物还应当采用传统装裱技术进行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寅山水图为绢本画芯,因年代久远,画面出现老化、破损、画意残缺、折痕断痕严重,急需重新修复,为此,制定了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的五大工序"洗、揭、补、托、全"来进行,并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最大信息保留"和"安全性"的原则,根据修复的前后对比图来看,修复方案是可行的。通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对每一件文物都会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方法。相信此件文物的修复案例对于其他绢本类书画文物装裱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墓葬壁画颜料中的胶结材料成分研究是国内外考古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公元5世纪墓葬壁画中红色、黑色和黄色壁画颜料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样品中的狗胶原蛋白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色干燥壁画颜料中含有狗胶原蛋白,含量为7.328mg/L,而黑色、黄色和红色湿润壁画颜料中均未检测到狗胶原蛋白成分。利用ELISA成功检测出我国古代壁画颜料中胶结材料成分。该检测方法可以直接、快速检测古代壁画胶结材料中动物胶原蛋白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古代绢画补配修复中,面对古今材质与装裱要求不一、病害种类不同的情况,为将现代的绢绫线与文物的经纬线更好地匹配,研制了一种绢绫刮口刀。此刀由八个点形成的一条线或一个面作为刮口工作的状态,可以避免绢画修复中常用工具——马蹄刀、美工刀以点为工作面的刃口所产生的倾斜角度力点小且刀刃的点难以控制易伤及画心等缺点。虽然研制的绢绫刮口刀在修复明代绢本水陆画《七宿星君水陆道场图轴》的补绢刮口步骤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裱技艺如何科学化,还需不断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珂罗版印刷是一种古老而精妙的平面印刷技术,珂罗版印刷在印刷复杂的书画作品时,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书画的笔触和墨韵表现上,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原作的艺术特色,达到其他印刷手段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珂罗版印刷与人工设色相结合,提高了人工临摹的工作效率使古老珂罗版印刷更具艺术生命力,成为复制书画文物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明人仿李龙眠绢本人物卷》是国内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原件破损较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遭到虫蛀,该画因卷舒失宜,保存不善,致使画面全面受损。修复难点包括清洗、揭褙、拼对与复原、全色等各个方面。通过逐一揭出原破洞重新补配,对折条断裂遂一加固,精细全色,原磨损模糊失神的画意已清晰可见,也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原理和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剖面显微观察和显微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蒙古国博格达汗宫建筑彩绘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特征进行了分析,剖面显微观察显示历次彩绘重彩层次结构;紫外显微剖面观察还发现了彩绘层中施胶的信息。分析结果还显示:博格达汗宫建筑彩绘工艺与中国彩绘传统工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Raman)、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在西藏大昭寺转经廊壁画样品分析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文献,确定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此幅壁画地仗使用了阿嘎土,与文献记载一致;白粉层使用立德粉、碳酸镁和方解石等,与文献记载用白胶浆或者黄胶浆相异。同时发现壁画颜料采用藏族传统绘画配色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书画在保存过程中容易滋生霉斑病害,霉斑不仅影响书画的外观,还会对纸质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破坏。为了给霉斑清洗提供直观参考,提出基于丰度反演及光谱变换的书画霉斑提取与虚拟修复方法。选取与霉斑区域光谱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的450~600 nm之间244个波段作为特征波段,通过连续最大角凸锥端元提取与灰度分割,提取霉斑区域。再对高光谱影像进行主成分变换,选取包含信息量最大的前三主成分合成影像,利用Criminisi算法对霉斑区域进行修复,再将修复后的影像进行主成分逆变换,完成高光谱影像的虚拟修复。以中国近现代画家倪田的《捕鱼图》为例进行了研究,发现修复后的霉斑区域与画体融入性较好,边界自然平滑,均方根误差值普遍变小。研究结果可为书画霉斑清洗提供直观的修复依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南朝画像砖是古代墓室壁面上的图像砖,是继汉代画像砖之后考古发掘中的又一重大发现。其早期、鼎盛期、晚期众多画像砖上的不同图像,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不同的精神风貌和风格迥异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美术史上出现的最早一部上自上古传说时代,下迄唐武宗会昌元年兼具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于一体,又将史与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绘画通史。它所开创的通史体例在古代绘画史论著作中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