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2月25日,国家建设部评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的周庄、同里以及直三镇,以小桥流水人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入选,排名分别在十大古镇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根据国家建设部制定的评选办法,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镇或村,凡境内建筑遗产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均可参加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评定。评选的指标主要有原貌保存度、现状规模、价值特色认证等。用丿周庄同里甪直跻身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小咏  相似文献   

2.
思衡 《古今谈》2001,(4):35-37
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吴三桂引清兵人关,打败了李自成起义军,明很快就灭亡。最后臣服于清的是江浙闽三省,清政府对之采取十分严厉的措施。如在杭州,他们派了八旗兵在此驻扎,划地建营。这就是旗营,或称旗下营,又叫旗下。驻防官兵初为三千九百数十人,旗营筑成,又遣官兵协防,十年后还增甲兵五百副于营外。这样的旗营在乍浦、福州、荆州、德州、青州、四川等地也有,但杭州的最受朝廷重视,设有镇浙将军和镇浙副都统各一人,别处大多只有都统一人。  相似文献   

3.
中镇霍山是我国历史上"五岳五镇"十大名山之一,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由于历史变迁和当代人们对中镇霍山和今霍山山名境域认识的差异,以及开发宣传等因素,中镇霍山这一历史名山及其旅游资源还远未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在考辨中镇霍山之山名境域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价值角度,对中镇霍山境域拥有的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翔实的分析,以期为人们深刻认识中镇霍山和对境域游资源的发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郎木寺镇地处甘、青、川交汇之地,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该镇之北属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镇之南是属四川若尔盖的格尔底寺,镇上还建有一清真寺,三寺各居一方,集于一镇,各自以不同方式承载着对信仰的虔诚和执著。  相似文献   

5.
宋代开封朱仙镇考周宝珠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略偏西)45华里,属开封县辖区之乡级镇,可它在历史上却是全国名镇之一。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抗金,大军挺进中原,屡败金兵,前锋曾至朱仙镇。这次军事活动,后经小说、戏曲加以渲染,使朱仙镇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贴近广东社会发展的实际,本刊除保留原有十余个栏目外,还增设了:今日广东、改革大潮、市县概览、魂系中华、岭表风情、全国之最、广东之最、奇闻逸事、野史趣谈、文史知识、广东文物、历史故事、土特名产、名镇掠影等专栏,以便拓宽领域,面向社会,发挥更大的效益。 来稿要求资料新颖、文字流畅、知识和趣味两性兼备。有重要资料价值,可读性强的文章优先刊用。名镇掠影、土特名产、全国之最、广东之最、岭南胜迹、岭  相似文献   

7.
宋代施渚镇位于今湖州市埭溪镇。其地名变化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唐时叫做上强,宋元时名为施渚,明清时更名埭溪。施渚镇位于连接湖州与杭州的陆路交通要道上,故北宋在此设税场征收商税。南宋时,江南运河交通地位愈发重要,施渚镇所在陆路通道之地位下降,导致该镇及税场被废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在此兴起埭溪市,最终成长为镇。施渚镇之兴衰是其所在地区交通格局及商业格局之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今见东汉买地券均为随葬明器,并非实在的土地买卖文书,而是“实在的冥世土地买卖契约”:买地券所涉及的买卖双方、见证人均为亡人,所买卖之对象———墓地所有权是冥世所有权,其田亩面积、所用之钱亦仅具冥世意义,也就无须亦不可能与现世实际墓地亩数及现世土地价格相对应。(2)今见东汉镇墓文在时间、空间上均与买地券并存,其功用、性质与买地券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殁亡,并祈求得到地下鬼神的接纳与保佑,只不过镇墓文以铅人、金玉奉献给地下土神以解除丧葬动土对地下神的冒犯,而买地券通过向地下鬼神购买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3)买地券与镇墓文之源头,至少可上溯至西汉前期墓葬所出之告地策;告地策、镇墓文、买地券三者之间的功用与性质基本相似,演变之迹也比较清晰;至于三者与战国楚地墓葬所出遣策(物疏)有无继承关系,则尚不能确定。(4)告地策、镇墓文与买地券起源于民间巫术,书写者主要是巫觋(东汉中后期亦有“道中人”);书写规则与书写内容主要取决于巫觋方术的准则,而并非亡人及其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宕昌访碑记     
正天下之为学者,常觉访书不易,求碑更难。许多珍藏秘本,要么是一些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轻易不肯示人;要么是收藏者的枕中秘笈,他人难得一见。许多碑刻更是散落在高山深谷之间,因交通不便,非有特殊之兴趣和极大之毅力的研究者难以窥其全貌。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穷十余年之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在2005年成为中国一大亮点。2005年10月,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魅力中国·名镇》揭晓,泰宁、室韦、西递宏村、乌镇、张壁、南浔、同里、和顺、兴安、石湾这十个魅力十足的古镇历时半年多时间,从参与展示的全国100多个古镇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列,风采照人、万众瞩目。同样是2005年的春天,位于闽西北山区的古城泰宁,跻身全球33个“世界地质公园”之列。“泰宁的美是世界级的”,泰宁的魅力无法抗拒。让我们走进泰宁,走进“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相似文献   

11.
秦淮船菜     
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流经镇淮桥、夫子庙,出西水关.绵延十里,宛若一条银带穿城而过,静享着两岸的繁华美景。据说在鼎盛之时,十里秦淮上的船只竞达二三百条之多。晚上灯火闪烁如同白昼,吹歌弹唱之声不绝于耳。余怀在《板桥杂记》写出了当时的繁盛场面:“秦淮河灯船之盛,天下所无。  相似文献   

12.
《旅游》2003,(8):48-48
近日,有着“浙北水乡明珠”之誉的乌镇进京举办推广活动。 乌镇——一代文豪茅盾诞生之地、立志之所,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多年建镇史,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千百  相似文献   

13.
试论南京城市近代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是赫赫有名的王者之城。按照中国古代的堪舆术,南京是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王气极盛。相传楚威王曾在此埋金镇地,以压王气,于是有了“金陵”之称。又传秦始皇曾引淮水北流,以泄王气,于是便有了“秦淮”。孙...  相似文献   

14.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苏州有一部《元和唯亭志》付梓,共20卷,首1卷末1卷。这是一部里镇志,唯亭镇人沈小帆首创纂修,其子沈藻采承遗命续纂,“稿凡三易,阅十寒暑”,终于修成。书因镇在苏州府元和县境而命名,是一部私纂的志书。方志中,那些不应官府之聘,仅以个人对乡里的感情,征文考献,搜罗旧闻,编纂而成的志书,是有别于官修志书的私家著述。由于是私纂,闾里文士财力又有限,能够锓版是件不容易的事。苏州一地,这样由私家著述的里镇志出过不少。古人把修志当作治学目标,都十分用心去做,里镇志中不乏良志。《唯亭志》修成,有清代学者、安徽泾县…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编写《宁夏山川》时,对红寺堡地名进行过考察,因疑点多多,没敢轻易下结论。后来翻阅《红寺堡开发区志》之“概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红寺堡’一名始于明朝,为军屯之地。”当读到建置区划时,又一次强调“‘红寺堡’之名始于明朝,时属宁夏总镇(确切为宁夏镇)灵州千户所属城之一,为军屯之地。”  相似文献   

16.
又到青岩     
又到青岩,山高水远,四季流转,石牌坊、小木楼、石板路依旧,镇广门城堡依旧。青岩是喧闹城市的出口,是壅塞心灵的出口。青岩,是我熟悉之地。几十年,来来往往,不计其数了。以前的青岩,石牌坊、小木楼、石板路。低矮的房屋颓残得没有颜色,街上有驮马行走,也有背了竹篓的老人,他们多穿厚重的大襟。清晨,小镇四周山岚迷蒙,空气润润的。那紫  相似文献   

17.
明朝成化初年,进入河套的毛里孩、孛罗忽诸部族频繁南下,今陕北榆林地区与宁夏灵武、盐池一线之地,形势十分紧张。为了边地生民的安全.这一地区的地方官员与派驻的大臣多次向明朝廷上书,要求增强边地军事实力。修筑长城,增设城堡。成化十年(1473年),陕北延绥镇巡抚余子俊率四万军队“一意兴役”三个月完成了“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里”的延绥镇长城。  相似文献   

18.
影子 《旅游》2013,(2):68-73,3
"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位于山西介休的张壁村,地上有内涵深厚的古城坚堡,地下有"万米长城"的隋唐地道;集中子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是一座被冠以"全国罕见""国之瑰宝",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堪称一部厚厚的史书。这座曾在"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中榜上有名的古村,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9.
张绍曾与“滦州兵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华北地区发生了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为首的新军将领用武力逼迫清廷实行立宪的“滦州兵谏”,并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策划“立宪军”、密订联合进占北京的计划。虽然他们的活动前后不到十天就宣告失败,但在当时革命  相似文献   

20.
唐宋间敦煌粟特人之汉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自秦汉以来就是连结东西方的枢纽,“华戎所交一都会”。进入唐代,随着中央王朝国力强大,加之奉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与开明的民族政策,出现了四裔宾服、万国来朝的繁盛局面。敦煌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多民族共处的商贸城镇。中亚粟特地区以经商为业的昭武九姓胡人多居于此。日本著名学者池田温曾对P·3559号《天宝十载差科簿》所载“贰佰伍拾柒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