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志光 《收藏家》2006,(9):62-66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年(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他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他与莫世龙、陈继儒、赵左、顾正谊等所谓画中九友,在吴门派和浙派相继走入式微之际,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扭转了画坛的颓风,董其昌在其中又是领袖人物。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好书画,并以书法名垂海内。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做太子太保等职。精鉴赏,富收藏,曾收藏过董源四幅山水《潇湘图…  相似文献   

2.
董其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在一些史书中,董其昌被作为劣绅的典型,坐在历史的被告席上,处于挨骂的地位.这也难怪,因为“民抄董宦”事件,足以使他声名狼藉.然而,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他又是一个颇县光彩的人物,备受赞扬.于是,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董其昌,似乎有着两副脸谱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复杂的,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会失之偏颇.以董其昌而言,他自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到崇祯八年八十岁时告老还乡,在官场中时进时退,升降沉浮,长达四十余年.董其昌视艺术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同时在明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又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京官,也许是被其乡居时的劣迹和艺术上的成就所掩盖,他那些进步的政治思想,却鲜为人所知.总而言之,董其昌是一个集艺术巨匠、正直京官和乡居劣绅于一身的复杂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1555—1636年),江苏华亭人。字思白,号玄宰,别署香光居士。他是明代嘉靖到崇祯间的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学宋代的米芾,远师晋唐大家。《松江志》上说他:"少好书画,临摹真迹,至忘寝食。中年人微际,遂自名家。行楷之妙,跨绝一代。"他的书法有相当大的成就,但更著称于世的还是他的绘画。董其昌是倡导文人画最力的一个人,他也极力倡说绘画上的所谓"南北宗",他是把所谓"南宗"的文人画奉为"正宗"的。董其昌注重学习前人的技法,他对董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命名自己的斋室为“画禅室”、“墨禅轩”。顾名思义,他要在书画创作中体现禅意。因此,研究董其昌的绘画艺术不能忽视其这一创作主旨。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董其昌几件典型作品的评析,试以说明董其昌是如何画禅的,并进而说明他为什么要画禅,以及我们对这一艺术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作为晚明时期具有独创意识的书画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其书风形成起着极为关键作用的是他的复古思想,本文以董其昌晚年作品《论书并书杜甫诗》卷为例,来对董其昌的复古思想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正蒋杰:笔力奇矫才早发蒋杰,字美若,号象岩。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先祖来自苏州吴江,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他先出任南雄知府,继而晋升为广东布政使司副使。后来辞去官职,游览各地,寄情于山水之间,浸淫于抚琴和书法创作之中。蒋杰的书法始习颜真卿,后旁涉黄道周、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等人。他与董其昌有较深的友谊。蒋杰一生足迹几半天下,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书法上博采众长,是以个性独特,  相似文献   

7.
王健丽 《收藏家》2006,(6):15-18
在明末众多的著名书画家中,艺术成就高而又影响最大的当推董其昌,其影响波及明末及清代三百多年。董其昌(1555-1637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十六年举进士,时年34岁。因文章优秀被选为庶吉士编修,并且担任过皇子的讲学,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要的文化官员。他才溢文敏,好谈名理,通禅理、富收藏、精鉴赏、工诗文,其书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极大,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等。董其昌是一位有丰富的学养,诗、书、画、藏多艺的画家,始学书法起意于17岁那年,他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画论对于自己画史的归纳,最终总结于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两宗"论。任何讨论晚明绘画的著作,必定不脱董其昌。董其昌对于后世—晚明、清及民国的画坛和绘画理论影响极为深远,在此,我将尝试以董其昌的绘画创作为主来深入探讨他。董其昌1555年生于上海,20岁出头,便由当地文人陆树声引介进入松江地区的文绅圈子,得以结识顾正谊、莫是龙以及其他地方上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并有幸在年纪尚轻之时,得以自由进出项元汴家中,拜观当时最大的私人书画收藏。也就是在此期间—1570~1580年之间,  相似文献   

9.
晚明开始,由董其昌引导的文人画群体对青绿山水画进行了一场大变革。青绿山水不仅是董其昌很重要的一种代表性绘画风格,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人画思想。本文结合作品与文献,从绘画技法与理论两方面,讨论了董其昌所总结的青绿山水画脉络与风格特征,并兼及"北宗"画家与张僧繇、杨升、杨瑄等人的风格关系。文章同时论及了董其昌青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及其对明清及近世画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敢 《收藏家》2005,(6):35-36
明朝最后一个戊辰年——崇祯元年(1628年),明王朝进入最后一位皇帝思宗朱由检的统治时期,他亟欲有所作为,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统治。而此时官居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正闲居于家乡松江——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南小城,以他擅长的书画消遣时日(两年前,为了躲避魏忠贤等人的竖宦专权以及酷烈的党祸之  相似文献   

11.
正明代书画宗师董其昌由于"民抄董宦"一事,备受后人诟病,成为他终生之玷。《明神宗实录》卷546载"六月己未,巡抚应天都察院右副督御史王应麟奏称,(董其昌)三月间,忽与生员范启宋并至苏州互相告讦,方行批发,而其昌华亭之居业于此时化为灰烬矣。"王在奏章中语焉不详,他感叹"海上之民,易动难静,难发于士子,而乱成于奸民",说明造成此案的缘由。又说董其昌"起家词林,素负时望"。万历皇帝下旨"董其昌事,严查首从议  相似文献   

12.
董其昌是明清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之一,他对中国书画史的贡献不言而喻,有关董其昌其人与其作品的讨论,亦是400多年以来中国艺术史上长盛不衰的话题。然而,在董其昌繁多的作品中,有一幅画稿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作者通过对《集古树石画稿》的重新解读,呈现出董其昌对传统树石典范的继承和再造,以及在传递典范的过程中,对其所承载的精神意识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的人生轨迹,由“娴熟政治”转向“精于艺术”的关键,在于万历己亥京察时突然离开京职而转任地方官。对于此次离京原由,文献大多隐晦含混,学者们异说歧出,大致有隐逸、立储数种。从董其昌十年翰林生涯的积极态度来看,可以说明其离京实属被迫,与隐逸追求的关联不大。透过好友区大相的送别诗,立储之说亦非真相。重检己亥京察的政治程序,沈一贯所上的密疏,以及他所推动的令翰林等四衙门官僚外迁任职,才是董其昌离京的关键所在。对董其昌个人而言,离京导致他此后二十年间再难回到北京任职。但“四衙外迁”是由来已久的政治文化,沈一贯的政治行动,是基于整体的朝局考量。这已足以证明,短时段的个人政治浮沉,与中时段的政治文化冲突之间,确乎存在着历史认知落差。  相似文献   

14.
赵榆 《收藏家》2014,(4):75-77
<正>京博艺术博物馆藏董其昌《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手卷》,绢本,通长15米,内文幅宽0.295、长12.25米,书写精妙,尺幅硕大,为现存董其昌草书之大观。翁同龢在手卷跋语中,作了极其高的评价:"董公此书,正如天女散花,神龙戏海,最后题字又谨严超秀,奇迹也!"董其昌(1555-1636年),字思白,号玄宰,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精鉴赏,富收藏。《明史·文苑传》载:董其昌书法集古之大成,"六体"和"八法"无所不精,  相似文献   

15.
明代后期的书法发展,导致了诸家纷争并立的局面,曾先后出现了并称四家的邢侗、张瑞国、董其昌、米万钟。相比较而言,董其昌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最大,但当时董其昌的书法并末形成派系。在其之后至康熙年间,董其昌的书法身价百倍,于朝野间影响颇著。清初的书法发展仍是帖学书法的继续,董其昌的书法是帖学书法的集大成者,因此,董其昌是明末众多书法家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同时又是明清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钱芳 《收藏家》2011,(1):8-12
在中国书法史的发展长河中,张瑞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难得一见的书法奇才,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纵横飞荡的激情和气势,那种率意挥毫的自如和洒脱,那种前无古人的崭新面貌,那种对观者视觉和心灵的强烈冲击和震撼,都无可争议地表明他在书法史上的特殊意义,使其成为晚明书坛上挑战传统、标新立异的开创者之一,与书坛巨擘董其昌并称"南张北董",又与董其昌、邢侗、  相似文献   

17.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号雪个、个山驴、人屋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约生于明嘉宗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大山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年代。明亡后,削发为僧,是个愤世嫉俗的人。 八大山人的绘画深受董其昌影响,又吸收了黄公望的潇散和倪云林的幽澹。在花鸟画上,他继承和发展了林良、沈周、徐渭、陈淳的技法,以简略的构图,刚健柔软的笔法,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倾诉自己的悲愤,寄托亡国的哀痛。  相似文献   

18.
兰亭八柱贴     
兰亭八柱帖是清弘历(乾隆帝)集虞世南、褚逐良、馮承素三人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柳公权書兰亭詩并后序,董其昌临柳公权書兰亭詩,以及他自己临董其昌临柳公权書兰亭詩、常福內府勾填戏鴻堂刻铆公权兰亭詩原本,还有于敏中补戏鴻堂刻柳公权書兰亭詩闕笔等八卷而題名为兰亭八柱的。在弘历題兰亭八柱序里說:"允为艺苑联珠,題曰兰亭八柱。若承天之八山峻峙,極和布而为埏;譬画封之八体流形,奇偶比而依次"。这是他命名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卞文瑜(约1576~1655年),字润甫,号浮白,江苏苏州人。康熙10年尚在世。原姓徐后改卞姓。画史称其擅山水树石勾勒,曾从董其昌学画,工于用笔,取法元黄公望、吴镇。善小景,布局结构有巧思。他是苏松派画家,是“画中九友”之一。其传世作品甚少,目前保存的有吉林博物馆收藏《山水册》、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翰林院侍读,外任云南临安知府,后告归不复出仕。他曾往来于吴、越之间,主讲杭州、镇江书院。工诗文,精鉴赏,尤擅书法。其书源于米芾、董其昌,后法二王,兼学张即之,得力李北海。书精于行、楷,“尤能尽古今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