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四姐的故事通过宝卷讲唱、地方曲艺演唱的方式广泛流行于河西,比较分析现在刊行的《方四姐宝卷》不同版本和地方曲艺演唱的同类故事,可以见出,宝卷同一故事的讲唱,可因地域、时间、讲唱者的因素,人物、情节、细节可以适当增减;宝卷对地方曲艺中人们喜闻乐见的细节可以加以吸收;因为方四姐的故事广为人知,傩舞戏的演唱可以略述梗概。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初,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生养了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张元和(1907—2003)、张允和(1909—2002)、张兆和(1910—2003)、张充和(1914—2015),由于她们四姐妹都酷爱昆曲,因此都曾与昆曲的故乡昆山结缘过。长女张元和文静端庄,从小痴迷昆曲,因此对苏州昆曲传习所中的头牌小生顾传玠的名声早有所  相似文献   

3.
正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歌舞、戏剧繁荣之地,苏州也由此成为中国剧装戏具制作的发源地,尤其明代昆曲的形成更促成了剧装戏具制作业的规模化生产。至今,苏州规模化生产戏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以后,由于徽剧和京剧的兴起,苏州戏衣不仅要供应昆曲,还要供应徽剧和京剧,销路遍及苏、浙、皖等  相似文献   

4.
解涵 《南方人物周刊》2012,(11):112-112
《阿莲》的曲调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想起杨光动情投入演唱的情景,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歌。时空仿佛颠倒,分不清这究竟是戴军唱的,还是杨光唱的;分不清是戴军唱给杨光的,还是杨光唱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起源 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被称为南戏.南戏音乐南曲与江苏苏州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形成了昆山腔,元末顾坚等人对昆山腔的形成有所贡献.明朝嘉靖、隆庆年间,长期寄居太仓的南北曲歌唱家魏良辅与河北人张野塘等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将北方曲调吸收进昆山腔,同时将北方常见的乐器三弦与箫、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后人称谓魏良辅的"昆腔时曲水磨调"为昆曲.一般认为,约生于1521年的昆山人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是最早用昆曲唱法演出的剧作.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江苏、浙江地区主要的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朱栋霖教授在《苏州,引领江南风骚500年》中指出:“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有像苏州文化艺术那样丰博全面,又独特而典型,具有鲜明的吴文化—江南文化美学特色。”在苏州文化艺术里,昆曲是解读诗意苏州最重要的钥匙之一。苏州诗意盎然的景与人的背后,是不同于北方文化“先质而后文”的“质有而趣灵”,是审美精神的自我觉醒、刚柔并济的文化底色、雅俗共赏的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7.
《钟山风雨》2014,(6):F0002-F0002
正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我国近现代著名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自1905年至1916年,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堂、存古学堂、南京第四师范、上海民立中学任教。1917年至1937年间,在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金陵大学任教授。他精通昆曲,不但整理了唐宋以来的不少优秀剧目,还创作了不少昆曲,并且是第一个把昆曲这一民间艺术带入大学的教授,曾在  相似文献   

8.
<正>曹雪芹对苏州情有独钟,苏州的风物人情常常流露在字里行间,诸如苏州女子、唐伯虎的艺术、昆曲家班和苏州评弹、苏绣台屏、贡品花露、泥塑捏像等,这些苏州文化元素成为读者体验《红楼梦》的视角之一,既是曹雪芹与苏州交集的记忆闪回,也是他为《红楼梦》营造出的苏州蜃景。不管是“实录其事”的创作原型,还是“假拟妄称”的精神寄托,是辛酸的经历演化为梦幻的故事,还是荒唐的文字反映出本质的真实,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表达,也是我们对《红楼梦》无法挥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山茶》2009,(4):27-27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发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生态正在恢复,且显示出更为复杂的格局。昆曲如幽然古井,临水一照,各家照出各家的面貌,各地显出各地的风景。苏州国画师叶放、“巾生魁首”汪世瑜先生、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制作人王翔、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展歌喉的青年演员曾杰……在他们眼中,昆曲是怎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李林 《神州》2013,(13):63-64
在声乐教学中,呼吸和范唱是最核心的部分,特定的呼吸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声乐的美,方法恰当的范唱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和所学曲目。声乐学是一门艺术学科,然而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学科,掌握声乐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学好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动力,它决定着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在初学阶段掌握了呼吸的技巧,就能终身受益。范唱是教师结合声乐作品,介绍其演唱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唱获得较理想的效果;要正确理解范唱的意义,不能过于注重模仿;另外,要掌握范唱的时机,把握适度原则。综上,在针对声乐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呼吸训练的重点,灵活地运用范唱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我国最古老、典雅的剧种之一。2001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入文学、音乐、表演集大成者。昆曲,不仅在于其典雅的文辞、委婉的曲调及曼妙的舞姿,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成为全人类其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昆曲仍活跃在当今戏曲舞台之上,是它艺术中声与形的完美结合。其中,音乐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载歌载舞、诗情画意的表演,都是昆曲的灵魂。无论在曲调旋律、演唱技巧、戏剧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更趋于完美。经典剧目《牡丹亭》中一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吟唱了数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苏州昆曲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满意度及其度量模型。结果发现:①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有着很高的正面评价,集中体现在昆曲的"魅力性"、"知识/愉悦性"、"传统性"、"价值性"四个方面;②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入境游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感知存在显著性的差异;③不同满意度理论模型与入境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南幽兰人间雅韵——昆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印证了已故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曾经说过的“玉峰歌舞地,昆曲万年传”。如今,“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曲艺术,其诗的意境、画的风采,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昆曲的故乡——昆山,自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事丰富多彩,孕育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戏曲幽兰——昆曲。 元代初期,昆山因户籍聚众,由县升为州,城内商贾云集,人烟稠密,市井茶楼酒肆成了艺事演唱的场所,使南词曲调得到流传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姜猛 《名人传记》2013,(4):41-46
昆曲形成于明代中叶的苏州昆山,素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美誉。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门"中国最雅化的剧种",却因种种原因走向式微,濒临失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位江南名士倾尽心血致力昆曲的传承与复兴,从事着这份无比寂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昆剧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曾经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今,后二者已经消逝,只剩下中国昆剧还在舞台上孤独地残存。在苏州昆剧研习所古旧的老方桌前,有着"昆曲国宝元老"之称的顾笃璜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昆曲从来就没有成为一种大众文艺,从来它就是小众的,昆曲的悲哀是后来小众也不参加了……"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说唐瑛(1910年生,其父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是宋子文最亲信的秘书,她本人精通英文,善唱昆曲还会演戏)是旧上海交际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有着"南唐北陆"之说的陆小曼,则是老北京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18日,是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之首4周年。古老而高雅优美的中国昆曲和它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正越来越获得世界公认。2004年3月,在全国政协报送的《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李长春、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抢救、保护、扶持昆曲的具体措施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中央财政决定从当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划拨1000万元,用于昆曲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同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人类…  相似文献   

18.
<正>雷剧是在雷州话演唱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流行于雷州半岛,湛江郊区及遂溪、廉江、电白等地。明末清初已有以对唱雷州歌和演唱劝世歌为业的姑娘歌班,其后出现按脚色演唱故事的歌班仔,于清末民初移植粤剧剧目,仿其锣鼓、服饰、道具演出,民间称之为高台班(或雷州大班歌)。  相似文献   

19.
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人们不会再以花儿是情歌伤风败俗,花儿是"野曲"难登大雅之堂来审视花儿、妄评花儿。也不会用"花椒树上你嫑上,上去时树杈儿挂哩,庄子里去了你嫑唱,胡唱时老汉们骂哩"禁锢花儿的演唱活动。花儿作为口传心授的民歌,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早以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众多的曲令,特色各异的演唱方式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京剧     
《文史月刊》2011,(2):2-F0002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芩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予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