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恶化对市民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冲击,所导致的冲突日益尖锐。以城市森林公园为人与城市互动的媒介,为构建健康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兰  孙文尧  吴莹 《人文地理》2020,35(2):55-64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健康城市建设背景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纳入了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而主观感知的城市环境变量能够体现出客观测量的城市环境变量难以捕捉的健康影响效应,具体作用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建立了个体、社区和城市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6年开展的“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探究主观感知的城市物质环境和服务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并识别显著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感知的城市环境对居民自评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居民对城市绿化、基础设施状况、住房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感知是影响自评健康较为主要的环境感知因素。最后本研究基于定量分析结果讨论对健康城市评价和研究的启示,推动健康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安俊 《神州》2012,(24):88-88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民族,以渔猎为生。300年来,不仅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罗布泊一带的人口数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了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地域环境及其变化,认为罗布地区河流湖泊的变化是罗布人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为此,我园健康活动力求做到活动性、趣味性、多样性。一、因地制宜,创设活动环境1.利用空间《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为"生活即教育",以实际生活为教育源泉,使教育领域更为宽广了。受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启发,结合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园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游戏活动、日常教育等有效地融入到生活教育之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用儿童的心灵去体悟,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智慧、快乐、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2,(28):51-51
俱乐部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及工作的需求目标。拥有健康,已经成为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瑞尔集团推出的“瑞尔会员俱乐部”就是健康俱乐部的一种发展模式。该俱乐部已首先在北京地区推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环境知识、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旅游业与环境的态度、环境教育等方面,对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中的相当多的人会成为旅游行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必将对未来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对环境认识的真实状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环境意识调查,对  相似文献   

9.
陈其伦 《神州》2012,(10):306-306
在儿童受教育期间,我们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为儿童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所有的生活运动和色彩都在吸引着他们,儿童必须通过生命来搜集知识,经过忘我的学习之后,再以成熟的智慧返回到完全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南京史志》2009,(7):22-23
健康快乐过暑假 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生活,相信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环境史的政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 《史学月刊》2006,(3):15-21
国内外环境史学者基本认为,环境史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因此他们对环境史中人与人的关系普遍重视不够。但通过对环境史发展过程及环境史理论的分析,尤其对环保运动与反环保势力的政治特点的概述,人们会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不同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危机、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因此,在肯定环境史独特的生态视角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与一般史学分支尤其是政治史内容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小波  吴必虎 《人文地理》2013,28(6):133-141
生活环境作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形塑产物,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为历史街区发展提供了一种现代途径,也干扰历史街区的空间转变。旅游影响对居民生活惯习的介入效应调整旅游历史街区生活环境的存续-发展结构。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对生活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居民围绕生活环境质量和旅游支持性形成三类亚群。旅游影响以不同方式介入居民生活环境,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生活环境维护导向。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发展诉求、生活环境整体转变与街区居民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维护"双东"生活环境遭遇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邻里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日常生活场所,对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武汉市南湖街道这一典型住区,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针对商品房和保障房邻里展开对比研究,解析不同类型邻里中居民的邻里环境感知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制个人因素后,体育休闲设施感知、归属感和安全感显示出对自评健康独立且显著的影响。而在对比研究中,商品房邻里的居民自评健康受邻里环境感知的影响较显著,而保障房邻里的居民自评健康受个体层面特征的影响较显著。因此,宜针对不同类型邻里制定差异化的社区健康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人物周刊》2012,(19):55-55
俱乐部已经成为国内高端人士休闲生活的一种潮流方式,而追求健康更是持久生活品质的坚实保障。为此,瑞尔集团隆重推出的“瑞尔会员俱乐部”就是顺应会员的需求而组建一种以“口腔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俱乐部模式。  相似文献   

15.
解彩霞 《攀登》2012,(5):103-108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西宁市这样一个重要生态地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结果显示:西宁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市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高,环境科学知识的认知广度较大,但深度不够,获得环境知识的主动性不够;环境问题归因的自我指向比较明显,但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实际采取的环境行为以能降低生活支出或有益自身健康的行为为主,但环境行为的普及率不高,有较强的"外部性";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汪永晨 《中华遗产》2007,(11):156-156
2004年秋天,我在美国林肯中心领"世界环境人物奖"那一刻,大厅里的绅士们站起来长时间地鼓掌,他们为我们中国人关注一条江的命运,关注那里的生态、文化和原住民的生活而感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研究的时空行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居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已有的环境-行为-健康关系的研究主要从静态时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邻里环境要素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健康相关行为或活动特征的中介作用。本文立足于个体导向和强调制约与企划的时间地理学、基于活动-移动模式的活动分析法、以及移动性转向下情境单元的选择问题,以个体整日活动-移动模式作为生活方式的外在行为体现,从时间、空间、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角度,构建了基于移动性的城市环境暴露-日常活动移动模式-个体健康效应三者关系的综合分析框架,以期促进城市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娉 《风景名胜》2021,(7):0204-0204,0206
城市公共健康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和健康服务三个层面。以广东省 21 个地级市为例,研究城市公共健康的三个层面与人口及经济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口规模较大、城镇化率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通常有更优的健康服务、体质更好的居民、更低的因病死亡率、更充足的绿地和覆盖更广的污水处理服务,但人口规模小、城镇化率较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通常拥有更低的疾病患病率,更优的空气质量和更好的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19.
甘黎黎 《神州》2012,(14):46-46
优美舒适的环境,会让人流连忘返。同样,温馨亲和的教育,一样让人健康成长。 特别是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家变舒适了,生活环境也日益变优美。我们的工作、学习环境不更需要轻松、舒适、愉快吗?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教室,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要教好学生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温馨的学习环境——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是班主任神圣的环境调控审美观的体现,也是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与事业心的体现。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即能催人奋进,也促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旅游现象的生存论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斌 《旅游科学》2008,22(6):10-14
旅游现象的生成是建立在生存论的前提基础上,即人首先要满足生理生存需求和谋生生存需要,才会有旅游需求和行为的发生。人们在居住地惯常生活环境的生存谋生状态,决定了休闲和旅游的本质差异。旅游研究只有回到生存论前提,旅游现象和概念的本质才有可能得到深刻揭示:旅游就是人们通过筹划,离开和返回惯常生活环境,体验并满足非谋生需求的生存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