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 挫折     
《南方人物周刊》2008,(23):30-32
1988年开年第1天,中国最为庄严、北京最为神秘的天安门城楼向公众开放。一位政情观察人士说:中国社会日益平民化,大家都可以上去挥挥手。年初的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则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问题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研究,主要观点有:"马克思主义渊源"说、"毛泽东思想渊源"说、"传统文化渊源"说、"实践创造渊源"说、"综合渊源"说。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的一天,我拨通力研家的电话,对接电话的女士(他妻子,我们此前没通过话)说:"我找李力研。"对方沉默了片刻轻声说:"他走了。"我完全没听懂那三个字的含义,追问去向。她轻声重复:"他走了。"我突然醒悟,震惊异常,一时语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08,(24):32-32
8月6日,在离奥运会开幕仅仅只有2天的时候,北京迎来火炬传递的第一天。作为当天的第111棒火炬手,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高举由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倾力打造的"祥云"火炬奔跑在天安门广场,显得格外自豪!他说:"这是我第二次在北京传递奥运火炬,第一次是在2004年在中关村传递雅典奥运会火炬,那一年,正值联想成立20周年,联想签约成为首家源自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何时能够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办一届奥运会?"1908年南开大学众学子投书《天津青年》杂志,提出3个奥运追问,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对这3个问题全都给出圆满  相似文献   

6.
与李梦华、袁伟民不同,伍绍祖1988年到国家体委任职之前,不是一名体育的内行,而且还"不喜欢体育",他是国防科工委的政委,一名少将。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只夺得5枚金牌、人们喊出"兵败汉城"、李梦华下课的情况下,被空降到了体委工作。两年后,中国北京"申奥计划"启动。一个让人觉得有些意味深长的细节是,"申奥计划"的最初缘由,竟来自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视察亚运会场馆时的几句讲话。伍绍祖说,要不是他曾经当过参谋,牢牢记住了小平同志当时随口讲的这几句话,或许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第一次申奥。在伍10多年的任期内,曾两次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一方面,作为奥运会"中国军团"的团长,他带领着几百名运动健将劳师远征,协调着后勤保障、赛前准备等一切闲杂事务,必要时还要关心运动员个人的心理,使其能全心全力投入到竞技之中,其中千头万绪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最高领导者,他们一般都是共和国的部长,在金牌问题的考量上,比运动员有着更广阔的政治眼光,当然,也承受了难与外人道的压力与负担。基于这种考虑,在三位"中国军团"团长李梦华、伍绍祖、袁伟民中,李梦华先生以年事已高,袁伟民以退休后从未接受媒体采访为由,婉拒了采访,只有伍绍祖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向本刊详尽披露了他在任11年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与侯旭东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旭东的<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想象出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夸大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过高估计了否定专制说者的影响;在没有进行历史学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得出有悖史实的结论.事实上,"中国古代专制说"并非如侯文所说是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也并非没有经过中国人的事实论证.这一学说既有深厚的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为基础,也经过众多学者长期的和深入的研究,符合中国历史的特征.接受和传播"中国古代专制说"并不是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而是中国人为了改造传统社会去深入认识中国社会.侯文所做的知识考古不够完全,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将此项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刘超 《安徽史学》2005,1(4):57-62
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球人物》2012,(24):59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过:"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不是凯旋,而是战斗。"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当刘翔没有赢得比赛,却坚持单腿跳到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政坛,不少外国政要都有各种各样的"中国血缘",如现任非盟主席让·平是中国—加蓬混血,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据说有"中国妹夫",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能说流利汉语且是"中国通",等等。一些中国人据此认为,这样的外国政要对中国的态度就会较亲近一点。应该说,拥有"中国血缘"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8):16-16
"‘钉子户’也导致了房价上涨,把开发商都当成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和过街老鼠不公平。"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身为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的政协委员穆麒茹说。谈到拆迁时遇到的"钉子户",穆麒茹直言:"‘钉子户’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损害了包括开发商在内的多数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陈迹 《岭南文史》2014,(1):52-53
正1961年7月生,广州人,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5月受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治印虽雕虫小技,然方寸之间,大道存焉。对于这"大道",不佞一直固执地认为可味而不可说——说得虚了,容易被指斥为"是何等语";若往实处说,"大道"又很容易被说成为"法"、为"艺",为"小技"了。篆刻这种中国特有的"造型"艺术,与玄妙的中国传统哲学本来就有很  相似文献   

13.
史学精粹     
<正>王晴佳、胡萧白:《中国史学的元叙述:以"文化中国"说考察正统论之意涵》(《江海学刊》2017年第1期)杜维明教授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说"。这一学说和其他当代新儒家的理论,与宋代士人的"中国"观有不少可比之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汉朝灭亡之后,如何定义"中国"及其延续和变化。魏晋时期中国史学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中国有着太过漫长且从未间断的历史的缘故,每每遭遇重大事件,中国人的目光总是带着厚重的历史感,来审视、解读该事件在漫漫时间长河中的象征和传承意义。比如2001年7月13日的莫斯科,何振梁对着100多位奥委会委员说:"不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  相似文献   

15.
刘歌 《环球人物》2013,(25):46-47
比利时首相迪吕波曾两次来过中国,他说这次很期待、也很高兴再次能和李克强总理会面。"中国现在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中国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令我欣赏。"他说比利时看好在高科技、环保领域与中国深入合作。  相似文献   

16.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2):12-13
重点"中国08年消费价格涨幅将回落"胡锦涛说中央重视物价问题。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估计,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回落到4.5%左右,比2007年下降0.2%。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前到天津考察说中央重视物  相似文献   

17.
正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开篇中说:"中国很大,不过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另外一块是乡村"。简单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这个国家是分为"城"和"乡"的。相应地,中国的十多亿人口,也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要理解"城乡中国"的事情,对这"城乡分割"不可不察。"城乡分割",或者"城乡二元",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可是,这"城"和"乡",区别到底在哪里?二者是  相似文献   

18.
东西     
中国的下一场革命是健康中国已经越来越成为精英体育的主要力量。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它还培育出李娜、姚明这样的体育明星。政府说,只有人民身体强壮国家才能强大。但是,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裕,人数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似乎在健康方面前  相似文献   

19.
中原古代文明进程中的"万邦"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中原文物》2005,(1):21-24
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出现之前,是否应有其"过渡"阶段,也就是说是否有一个国家的雏形阶段.本文根据对有关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说的"万邦"即可用以概括这个"过渡"阶段.在古代的"万邦"时期,产生了国家文明形成的诸多要素,具备了由氏族制度解体并进入国家阶段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应该被视为国家的雏形.使用中国古代文献早已有的"万邦"一词,比使用"城邦"、"酋邦"等更加切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2)
<正>一做中国学问,文献学是其基础。"文献学"一词源于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的"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又在《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当代文献学大家张舜徽先生在谈到中国文献学时,总结历史,阐明近义,对中国文献学做了很好的表述,他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