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颇具争议的悲剧性人物,阶级与时代的影响、传统与近代的争夺,造成了曾国藩的历史双层性格。他既是传道求仁的"理学家",又是杀人如麻的"剃头匠";他有保国保皇的政治忠诚,但迫于局势又不得不师夷西方;"自强御辱"的理想可以激励他成就内政方面的伟业,但天津教案中"力保和局"的现实却不能帮助他逃脱民族纠纷的大劫。曾国藩的矛盾思想和心态是那个政治与民族文化心理都很滞后的时代的产物。他的悲剧,是晚清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的群体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近年,已经有相当有话语地位的过来人表示,"他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他"被判重了"褚时健的时代过去了,他离开企业已经十年有余。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他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今天,提起他  相似文献   

3.
魏晋是一个生命色彩浓郁的时代,是士人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曹丕是魏晋文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步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曹丕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生命意识,他通过"立言以不朽"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格调:或清醒地批驳游仙生活,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或哀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举步维艰;或悲愁生命短暂、时光易逝;或感伤社会群体的悲惨生活。看似外冷内热,作品却处处体现了他的"辛酸泪"。  相似文献   

4.
李晓英 《史学月刊》2008,1(5):27-32
"道"在中国思想史上是负载最重的语词.文化变局和时代危机,使先秦道家以"道"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他们的"道"论有三重含义:喻指每一个体;隐含每一个体背后的他者;最高的道德境界.以此他们完成了从天的视域转向人的视域,并始终保持天人之间的联系,使道成为一个统摄所有现象、包揽一切的概念,也开启了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时期这样一个承古启今的复杂而特殊时代,对于像胡适此类既受过传统封建教育又受过新教育甚至出国留学接触过更多西学的人来说,其思想更多的体现出复杂性。胡适作为新文化的战士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一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而发展的时代,他复杂的思想和经历,是旧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诸多矛盾发展的产物。本文仅从胡适提出的"整理国故"和"全盘西化"这两个切入点对胡适先生的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亮相     
《文史博览》2009,(7):1-1
一本红宝书,一个标准的"红色"姿势,脸上正气凛然的表情,这要算一个时代独特的"成人礼"。只是当"成人礼"遇上未泯童心的时候,孩子稚嫩而扭曲的身体是否能支撑起这些"重量"。长大后,他会不会"怀念"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儿时"游戏"?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选一个人作为新世纪以来华语流行乐坛的代表,周杰伦应该是最热门人选。他的首张专辑给人一种横空出世的印象,使得华语流行乐开始走进"嘻哈时代"。那种耍酷、桀骜不驯的劲头,让他赢得无数青少年追捧。  相似文献   

8.
他有一颗伟大的心脏,跳动在他所有的动画中。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彻底结束翻开迪斯尼的影片史,在那一长串辉煌的、耳熟能详的电影名背后,总能发现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奥利·约翰斯顿。奥利·约翰斯顿于1912年10月31日出生,今年4月14日辞世。在近96年的人生中,他为迪斯尼贡献了《小鹿  相似文献   

9.
赵之谦(1829—1884)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县)的一个破落的商人地主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代,曾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鸦片战争;一件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自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①他家里原先很富有,藏书很多,后来逐渐破落了。赵之谦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起,就刻苦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执政理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一贯重视加强学习,并通过全党的学习来带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陈云是一个典范,他关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包含的科学内涵;他提出的学习的重点内容、方法、态度以及学习的基本原则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他对于学习与执政党地位关系的认识,都闪烁着深邃的历史智慧,并对今天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廷楣 《环球人物》2012,(30):74-75
只有那个时代的围棋,才能造就像他这样的思考者陈祖德先生去世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果一个有思考、有创造、有奋斗的生命逝去了,那么他应当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长留于人们的怀念之中。主动引荐受访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围棋热火朝天的时候。我恰在此时任体育记者,  相似文献   

12.
正卢陵(今江西吉安)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尤其在宋朝那个文采风流的时代,先有"庐陵欧阳修"领风骚于前,继之"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的杨邦乂,有上书乞斩秦桧的胡铨,还有名相周必大……这四个不独在宋朝,即使放之于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景仰的卢陵人,有着一个非常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朝廷赠他们的谥号中,都用了一个"忠"字。欧阳修、周必大皆为"文忠",杨邦乂"忠襄",胡铨"忠简"。  相似文献   

13.
正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伟大巨人之一,马克思曾经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家道败落后,他曾在屠宰场做过学徒工,做过书童,当过律师的书记员,也曾在当地学校做过教师助手和小学生的家庭教师。在他22岁时,他跟随一个戏班来到了伦  相似文献   

14.
正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漫漫长卷,我们把坐标点定在一个叫做东晋的朝代,在这样一个军阀混乱,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叫陶潜的人在思想上搅动了后代几千年,直到今日仍未停息。回望我泱泱大国几千年历史,不难发现,在诗作上,他没有李白那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奇,没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酸,也没有苏轼那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在人生经历上,他也没有像李白那样"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又赐金放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在后五四时代提出了一个众皆关注的问题,即在西方文化已成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日渐边缘的中国文化如何"翻身"。其方案是先全盘承受西方文化并有所修正,然后以批评的态度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但困窘的是他发现那个想要翻身的文化已经失语,不能自我表述。同时,文化翻身的实践还面临着"中国文化"和实体"中国"之间的紧张。北伐前后梁漱溟走入乡村,或是翻身之路由虚入实的自然发展。他进而提出"向东走"的口号,似乎放弃了西化之路。但整体看,梁漱溟的思路更多是过渡时代里一种涵容世界与中国的天下论述,即不仅效忠自己的国家,还负有对世界的责任,在此进程中重构一个可以自我表述的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6.
正《汉书·苏武传》载:"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终两汉之史,汉帝国威震四服,唯有漠北匈奴桀骜不驯,屡犯边境,然时势造英雄,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一个英雄的时代:霍去病北逐匈奴,苏武塞上牧羊,陈汤三千里奔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一个帝国和时代的自信呐喊。可也有这样一位人物,虽默默无闻,但一生传奇,虽不为人知,但功在千秋,他与他统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今年世界杯期间,黄健翔没有那183秒的激情"解说门"事件,没有德云社十年庆时的自嘲相声,他的辞职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如果说世界杯之前,黄健翔是一个体育人物的话,世界杯之后,他则成为一个娱乐人物。黄健翔的走红,当然得益于他的天赋,得益于央视给他提供的平台,得益于他多年来在足球解说界树立起的声誉。但是这些客观条件,在受到大众的娱乐行为催化之后,迅速地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果当然是大家看到的,他顺利地成为全民娱乐时代的又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8.
刊中人     
中国的"短征"《时代》把中国大城市迅速向外扩张的现象称之为"短征",并以驻上海资深记者鲍威尔的经历为蓝本,探讨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的妻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2004年春天他们从纽约搬到了上海,两年半后在上海郊区一个叫松江新城的小镇买下一幢3层高、5间卧室的房子。  相似文献   

19.
张俊峰  张瑜 《安徽史学》2018,(2):152-161
村庄档案是从新的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记录着不为人知或被人忽视的人物和情感。董心诚是在时代变迁中太行山地区的一个小知识分子,他在建国后改造期间鲜为人知的改造生活和心路历程,就尘封在这些档案中。他的一生经历了学生、低级军官、乡村教师、反革命分子、普通农民等不同身份的变化,其社会和政治地位也由新中国前的"高人一等"过渡到与群众平等,最终"低人一等"。在此过程中,董心诚的心态逐渐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适应,由迫不得已到心悦诚服,体现出他善于运用、适应政治逻辑的本性。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反映的正是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  相似文献   

20.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尤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唯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