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波 《钟山风雨》2008,(6):57-58
"闲话扬州案"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文字官司,社会影响极大。当时的文化名人,如周氏兄弟、朱自清、郁达夫等人都有所论列,直到当代,分析此案的也不乏其人。最近读到了此案当事人易君左在台湾出版的五册回  相似文献   

2.
冯琳 《安徽史学》2021,(3):118-126
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对国会关于国情咨文的年度致辞中提出第七舰队要改变在台湾海峡的任务,从阻止海峡两岸的军事行动变为不再"遮掩"中国大陆.此语被视为"解除台湾中立化"的开始.不少研究据此认为新上台的共和党政府改变了对台政策,"放蒋出笼",台美关系由此进入"蜜月期".实际上,这一声明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美国企图震慑、牵制中共之举,面上有"放蒋出笼"之势,内里却无"放蒋出笼"之实.在美国是否准备掩护台湾军队反攻大陆、是否封锁中国大陆全部海岸、是否对台扩大美援范围和种类等问题上,台美间无法形成共识.美政府以战斗机的交付为筹码,压迫台湾当局正式承诺不改变对大陆军事活动的"模式和节奏",重要军事行动前要征询美国.台湾"中立化"解而不除,美国对台湾的缰绳更加收紧,艾森豪威尔政府"解除台湾中立化"并非一次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本土化在20世纪70年代蒋经国主政台湾时已开始推行。蒋经国推行本土化的目的是缓解省籍矛盾,扩大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到了李登辉主政时期,他的做法使本土化政策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台人治台",企图确立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坚持"台独"的分离路线,结果是加剧了省籍矛盾与党争,使"统"、"独"之争白热化,不利于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本土化在20世纪70年代蒋经国主政台湾时已开始推行.蒋经国推行本土化的目的是缓解省籍矛盾,扩大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到了李登辉主政时期,他的做法使本土化政策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台人治台",企图确立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坚持"台独"的分离路线,结果是加剧了省籍矛盾与党争,使"统"、"独"之争白热化,不利于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1980年北京出土的"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总兵官之关防",是一颗由清代礼部铸造成型的正式官印。虽然未能付之实用,却正好成为反映晚清台湾建省曲折过程的珍贵实物,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清代中央政权逐步加强台湾地区管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1952年,叶圣陶任出版总署的副署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在日记中他记录了出版总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三反"运动的整个过程。一、"我署系统运动不甚佳"1951年底,出版总署开始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近代中国的海防与陆防方面均尤为重要。对台湾防务做出积极贡献的不乏其人,保台名将姚莹即为一例。纵观姚莹的保台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积极防御与"人和"并用的举措;二是强调制海权优先的战略举措;三是主张"闵台一体,澎湖尤重"的联合防御。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退踞台湾期间,对于美国寻找各种机会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基本上采取抗拒的立场.具体表现在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针对美国叫嚣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蒋介石通过对<开罗宣言>的反复重申,坚持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维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在50年代中后期两次台海危机中,蒋介石坚守金门、马祖这两个与大陆保持联系的纽带,拒绝美国以海峡为界,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大陆形成一种默契,共同抵制美国的分裂活动;从60年代开始,借恢复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部造成"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实,针对这种情况,包括台湾蒋介石当局在内的海峡两岸中国人,取得一定共识,即在国际社会只能有一个代表中国主权的中央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共同挫败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分裂中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9.
台湾于1949年开始"戒严",并颁布《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严禁大陆作家、学者的书在台湾出版和流通。可是,有不少大陆学术著作,对于台湾地区的学者、研究人员、学  相似文献   

10.
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日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随后,在台湾总督府及侵华日军的共同支持下,台拓对中国广东、海南等地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侵掠.日军占据广东、海南后,其经济侵掠的重点在于对广州、汕头等沿海地区近代工业的掠夺和物资的严格统制,以及对海南岛物产资源的"开发".在此一过程中,台拓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拓攫取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充当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经济帮凶,具有鲜明的殖民侵略性质.  相似文献   

11.
封思倩 《环球人物》2013,(30):38-39
人物简介郝柏村,生于1919年,江苏盐城人。台湾当局一级上将军官,曾任"参谋总长"、"行政院长"等职。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为台湾与大陆"三通"开辟了互相联系与协调的通道。他被称为台湾的"第一军事强人":参加过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担任过蒋介石的侍卫长,后成为台最高军事将领"参谋总长"。他也是台湾政坛少有的军人出身的"行政院长",但因反对李登辉的"台独"主张,愤然辞职。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与胡适的关系为学术界所乐道,甚至被赋予诸多象征意义.1949年国民党政权逃台后的蒋胡关系,既是大陆时代的延续,也有在台湾时空环境下新的特点.蒋介石在台湾时期日记的开放,为研究二人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蒋介石与胡适均记载了他们交往的经过与彼此观感,但相异甚大,往往是"一个事件,各自表述".蒋介石在日记中痛骂胡适与在公开场合下对胡的"礼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背后的玄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感天动地。`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4月17日,日本马关"春帆楼"。这一天,在以"割烹"河豚料理出名的酒家的二楼,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目光的逼视下,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被迫在《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在这个"割烹"中国的条约里,把整个台湾省割让给了日本。  相似文献   

14.
从隋唐征讨高句丽略论领土完整对于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频频爆出我国的领土被其他国家侵犯。"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也屡次成为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指责我国的重要筹码,占用了我国大量的外交资源及军事资源。本文旨在论述发生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些相关的领土统一问题,并为今天我国所面临的领土问题解决方针提供有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茅家琦 《安徽史学》2010,(4):127-128
一 民国史研究近年来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热点,蒋介石研究则是民国史研究领域的重点.学术环境不断宽松,新资料不断开放,但对台湾时期的蒋介石进行系统评述的成果仍不多见.由陈红民、赵兴胜、韩文宁合著的<蒋介石的后半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一书问世,满足了学者的期待.该书由海峡两岸的蒋介石研究专家蒋永敬教授、杨天石教授作序.全书分为18章,共50余万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专题方式全面系统论述了蒋介石在台湾时期的思想与活动.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台湾的防守问题成为近代中国的重大国防难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姚莹成功地保卫了台湾。通过研究,发现了姚莹保台思想的主要内容:重视"人和";强调主次结合的全面防御;重视制海权;主张"闵台一体,澎湖尤重"的联合防御。以此尝试探索近代台湾防务的发展之路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始终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之一。其中,台湾走过的道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195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农业为促进工业化之最大原动力"的取向,决定了乡村建设思想尚无相对独立的地位,有学者针对性地谓1953年起只是"农业新建时期",而疏忽了社会建设。1970年代后,台湾相对独立的乡村建设思想与方案才得以产生;开始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的着眼点移至"乡村建设"上。这意味着台湾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实践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8.
若干年前,笔曾写过一篇《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的章,此后,有学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最近在查阅蒋介石档案时,又发现了一条涉及此问题的重要史料,似还未见两岸学在写章时利用。朱家骅档案中的有关内容,台湾学虽已整理出版,但与档案原件也略有出入。现就几份重要档案稍加整理,就此问题再做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台湾问题的分析很精辟,不但包含了我党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而且根据目前海峡两岸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三个新意,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当前,台湾的"台独"势力利用台湾岛内的省籍情结和台湾同胞"出头天"的思想,将台湾人民的台湾意识向"台独"方面引导,造成了我们统一前景的严峻形势,而"出头天"思想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台湾近500年历史对台湾民众心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和理解广大台胞的心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  相似文献   

20.
哲夫  言洪  朱建辉 《华夏地理》2001,(4):98-109
这是一套1907年出版的明信片,是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结束后在巴黎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