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邹卫中 《攀登》2011,30(6):102-106
当前农地征用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分歧,利益博弈各方时常处于零和的状态。某些土地制度规定的相对滞后和地方政府行为的错位及"官本位"格局下强政府——弱农民的力量对比态势,成为利益零和博弈的根本原因。明晰农地产权主体,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创建一个有效而公平的谈判协商机制,创建农民组织,规范政府行为,这些都是立法选择方面的主要构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旅行社业挂靠经营现象的市场监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智 《旅游科学》2006,20(4):29-32
我国旅行社行业的挂靠经营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危害旅行社经营环境和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一大顽症。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建立起挂靠经营现象博弈模型和挂靠经营监管博弈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对旅行社和挂靠者在挂靠经营合作中的策略选择、政府部门与旅行社及其合作伙伴的期望收益、旅游市场监管效果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地方政府却存在刻意压低补偿的现象,打击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本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对政府与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给予补偿的不合理程度、农户通过博弈所能挽回的收益、政府受到处罚的概率以及农户进行博弈所付出的成本等都会对博弈结...  相似文献   

4.
北宋东亚多国体系下大国制衡与争锋、小国图存与发展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外交博弈和外交谈判十分激烈,且并非简单的双边关系,而与多国制衡关系相互联动。华夷观念是外交博弈的基本理念,但并非固化教条,而是具有弹性特征并因时变化。在华夷观念下代表着等级制国际关系的名分是外交博弈的首要目标,利益是外交博弈的核心诉求,其背后都是对国家安全的追求。外交博弈结果主要取决于综合实力,同时受到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外交使节的谈判技巧对外交博弈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大局影响有限。北宋外交博弈既有历史共性,也有多国体系下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武汉政府时期形势错综复杂,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农民问题是中心问题.各种政治势力纷纷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并力图影响政府的决策.从政府决策体系和政府过程的角度,对武汉政府的农民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是一种新的研究尝试.武汉政府的农民政策从积极走向消极直至反动,是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和政治利益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朱菲 《区域治理》2021,(1):123-124,153
"终身教育"理念从20世纪引入中国后,经历了从理念到政策,再到立法的漫长发展.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终身教育法制化是终身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立法迟迟没有出现,反倒是我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河北省、宁波市先后出台终身教育地方性立法.通过比较分析日本、韩国、美国的终身...  相似文献   

7.
杨余越 《神州》2014,(17):232-233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急于在亚洲寻找一个代理国。在拉拢中国的计划破产后,印度开始走进了美国的视野。但由于当时新德里实行不结盟政策,所以美国在通过世界银行对印度实行拉拢性质的援助计划时,引起了了美国、西德、英国和印度的一些争议,各方也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博弈。这在1963年世界银行组织的印度援助谈判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同时也对世界银行和印度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剑 《史学月刊》2007,1(6):48-52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一个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是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大纲的产生自有其合理的一面。虽然大纲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诸多条文仍不乏合理性、进步性和民主性。大纲在中国宪政史上确立了根本法的地位,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了分权模式,初步确立了权利义务观念,与西方宪政初步实现了形式上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正从党史与外交史的角度来回顾、思考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国家当前和未来的外交政策制定与实践都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妥善处理内政和外交的关系、在国际博弈中知己知彼,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外交政策的三个要素。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要想占优,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我们提出的政策才能够真正有的放矢,真正解决问题。其次,在实践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朱逊贤 《沧桑》2011,(2):73-74
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研究生培养和学校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囚徒困境"是影响学术交流的主要掣肘,基于"囚徒困境"的非合作博弈成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塑造的重要矛盾和问题。而"智猪博弈"是推动学术交流的共赢策略,即采取"合作博弈"的方式,达到学术交流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罗卫忠 《南方文物》2010,(2):156-158
<正>早在先秦时期,博弈活动就成为古代中国一种奇特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现象。六朝时期,随着各民族交流机会的增多,各民族习俗文化的融会贯通,社会物质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博弈活动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并形成奇特的博弈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对后来中国习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广,仍然值得今天的人们玩味。  相似文献   

12.
回首《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与实施,我们看到,法律既不源于纯粹的博弈,也不源于纯粹的契约,而是二种力量结合的产物;作为立法者,既不放任无序博弈,也不奢望自然契约,应该是合作中容忍博弈,博弈中追求合作,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3.
陈济棠和蒋介石都是在军阀混战、派系纷争、外患日逼的环境中崛起的中华民国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37年这十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反革命进行殊死的搏斗,另一方面是中国国民党各派政治势力与地方势力集团为争夺中央领导权和统治地盘进行明争暗斗和激烈的战争。国民党政权在这个时期内,一度分裂为南京、广州两个政府,彼此唱起“对台戏”,主角就是陈济棠和蒋介石。一方代表地方实力集团,一方代表中央.这两个人物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是怎样博弈的?为什么陈济棠不敌蒋介石?博弈的结果留给后人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建国 《世界历史》2020,(2):96-109,I0005,I0006
1977年的《巴拿马运河新条约》,是卡特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的签署和通过,是卡特政府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实行双重政治博弈的结果。面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巴拿马人民,卡特政府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顺势而为,适度妥协;面对政府内部行政部门间的意见不一和顽固保守的国会势力,卡特政府在守住政策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巧妙施压和正面劝导,积极争取中间势力的理解和支持。这种内外博弈过程突出反映了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外交决策问题上,美国现行宪政体制的功能和效用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对内尽可能争取相关各方在重大外交政策上理解和支持的最大公约数,以有效增加美国对外政治斗争中获胜的筹码;另一方面,决策上的混乱拖沓增加了内耗,使得某些符合整体长远利益的重大外交决策不得不迁就于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国会系列修正案,导致重大外交政策的实施初衷与实际后果之间出现明显偏差。  相似文献   

15.
视频网站爱奇艺(iqiyi)生逢乱世,过去两年,中国在线垂直视频行业竞争波诡云谲,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以资本的力量博弈其中。  相似文献   

16.
宴饮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宴饮非专为饮食,它在构建权力秩序、塑造政治权威和维系社会运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用。秦汉时期,皇帝经常利用宴饮来构建皇帝权威、维护政治秩序,并规训臣民的服从意识。宴饮也是统治阶层协调关系乃至权力博弈的重要方式,在宴饮中遭受挫折往往会引起当事者的过激反应,造成关系恶化和政治冲突。宴饮长盛不衰,影响深远,与古代中国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所营造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中的三方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宏  曾知授 《攀登》2004,23(3):59-61
农村税费改革既是对传统农村税制的一种否定,更是对原有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在税费改革中普遍存在着中央、地方、农民三者在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等方面的三方博弈,而且博弈各方的角色定位与行为各有不同.能否正确审视博弈情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妥善解决,事关改革成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对税收实践进行分析,对中央与地方税务机关,地方税务机关与征税人,征税人与纳税人三层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展开对策分析。表明检查和惩罚是防治税收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东北地区就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帝国主义在这片土地上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东北人民生灵涂炭,受尽了欺凌。修建在这片土地的中东路,更是列强势力的风向标,各方在博弈、角逐中演绎出了一段纵横捭阖、风云诡谲的历史。即使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车轮碾过的历史碎片中,依稀可见当年刀与枪的较量、血与火的拼杀。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组织民营工厂内迁是国民政府的重要政策。在这一政策执行过程中,明显呈现出政府与企业主之间的博弈。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及国民政府政策的变化,双方博弈表现出不同的态势,从而直接影响了各阶段民营工厂内迁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