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社会"是西方政治学近来年热门话语,而我国近十年来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构建一个健康而发达的公民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论述了公民社会的含义,以及构建公民社会在我国的现实性,紧迫性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叶伟昌 《神州》2014,(14):258-259
良好的国家治理需要建构良好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以往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模式分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比较两者的权力的基础并探究两者的互动关系这样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历史性的标准下,五分法的分类更为恰当,即分为5洛克式的公民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模式;5黑格尔式的国家高于公民社会模式;5公民社会与国家相互隔离的模式;5公民社会与国家相互渗透的模式;5迈克尔.伯恩哈德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模式。  相似文献   

3.
195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提出的公民资格理论,成为二战后英国建立普遍主义福利制度的重要依据。公民社会权利是公民资格理论的核心,它对战后英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倡导的"消费者主义",以"消费者取向"为原则,以避免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回归个人自助和非正式的照顾为目的,从而否定了公民享有普遍福利的权利;新工党实行了新的公民权利体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新工党价值观念的核心,也是贯穿福利国家改革的基本思路,它是对公民社会权利的重新界定。"公民资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福利国家作用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公民个体责任意识的强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逐步走向"公民社会"。公民品格需要塑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影响着中国公民的尊重自我、善待他人的品质,以及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满足公民信息需求、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塑造图书馆员职业伦理与普通公民道德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强  毛美媚 《区域治理》2022,(14):213-216
新时期,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历史的惯性会影响着现代公民的政治生活,缺乏公民精神的社会可能会影响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基于英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本文简要追溯中国公共传统的历史文化,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完善公民社会的一种路径选择,主要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6.
商宏丽 《攀登》2012,(6):57-60
社会资本涵盖公民信任、互惠合作等价值观念和规范、社会网络组织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社会资本缺失是社会失稳的重要肇因。投资社会资本,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培育民间组织,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当前环境下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公民社会与臣民社会有着根本性区别"和谐社会"是公民社会还是臣民社会?传统的和谐社会,尽管有古代礼乐文化的背景,有一些朴素的自由、民主的因素,尽管这个社会也有比较宽松、稳定、太平的时候,但都还是脱离不了臣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改革自经济体制开始,经济自由空间的拓展,自然地蕴生了社会自由空间,即伴随市场经济出现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国际上学者们在研究世界各国转型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即认为转型能否顺利和成功,关键是看公民社会能否健康成长。在中国",公民社会"并没有获得如同"市场经济"一样的合法性,有时甚至被作为制度警惕乃至禁忌的对象,这将不利于公民社会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9.
赵喜平  李成明 《攀登》2007,26(6):149-152
因社会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城乡差别、贫富分化、"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社会病"开始显现,社会立法的缺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瓶颈。完善社会法,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卫儒 《丝绸之路》2011,(24):101-10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一些基本条件,日益深化的市场化社会存在与生存方式,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育作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提供与精神重塑。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创设了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大量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载体,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推动着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公民"二字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公民意识的培养与构建,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公民对于自身权利与义务的追求以及对于国家政府的认同感,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对于公民意识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这个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社会对于公民意识形成的作用,进而得出对于现实社会公民意识构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健 《史学月刊》2008,(1):86-92
"市民社会"概念是从欧洲历史发展中演绎出来的,但市民社会本身并没有一致的共同模式,而只是一种具有特质的社会现象.德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以普鲁士改革中的乡镇自治为重点考察对象,不难探讨出德国市民社会建立的模式:普鲁士国家借助法律手段和对公众舆论的掌控,强行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农民和城镇市民从家庭、血缘、社团、行会等传统权力的支配下解放出来,卷入国家政治生活,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新的社会空间.在普鲁士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国家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国家与社会间的特殊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后果,它导致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在近代德国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从常熟走出去的袁希光,自上世纪40年代后期就离乡背井,远赴台湾,投身新闻工作。60年来他始终以"为善最乐"之心做人立业,服务社会。他所创立的自由新闻社和《自由新闻报》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声名久远,袁公本人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取"重藏轻用"模式,这种模式使我国公民无法在人事档案中执行知情权。社会民主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公民更加重视知情权,为了实现知情权,必须了解人事档案的根本含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对策与注意事项,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可靠。  相似文献   

15.
谷珊 《区域治理》2022,(16):192-196
为了更具效率地做好治安管理防控工作,"邵阳快警"警务模式应运而生.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邵阳快警"警务模式中的责任主体、执法内容、管理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探讨,并从公安机关内部、社会层面、公民个人角度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望能为"邵阳快警"警务模式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杨 《沧桑》2011,(2):101-102
本文主要从西方公民社会孕育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论及中国社会所缺少的公民社会发展要素和公民社会对政府实现善治的重大意义。文章从对公民社会的概念解释入手,介绍了西方公民社会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对其孕育发展所必须的因素加以阐述,引出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之一,即促进政府善治。  相似文献   

17.
左雅洁 《神州》2013,(21):274-275
一、公民社会的涵义 近年来,随着公民社会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应用日趋频繁。现在,我们中国学者使用的“公民社会”是由英文词组civilsociety翻译过来的,这一译名是对civil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的强调,即公民民主参与的政治功能和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分析范畴上是与政治国家互相对应的。按照现代社会政治哲学的观点,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契约文化为中轴,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主旨的社会自主领域。它是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成员的物质交往方式及社会自主的生存样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公民社会理论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严重缺乏,民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缺失;由此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参与的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公民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土理论,但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瓮安事件、利用一个理论分析视角——公民社会构建理论来分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和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应对这类群体性事件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公仆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也包括了第一阶段或日初级阶段或日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见《共产党宣言》)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的论述,我们得以知道,这个“联合体”即是“公民社会”,它的组成是“公民”。  相似文献   

20.
王博超  张洪洪 《神州》2012,(23):150-150
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的主导力量是不容质疑的,但是社会资本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将社会资本放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讨论,对于危机的处置和修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充足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的运用更是强化了政府对公民的影响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与合作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