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南非华人警民合作中心为研究对象,以共同体精神为理论分析视角,从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特征、中国新移民在南非的社会处境、海外华人共同体精神等社会结构性因素,分析了该社团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本研究认为,南非警民中心的成立,是以联合南非侨界各个同乡会、商会社团为基础的,因此,警民中心的基础仍然是华侨华人的血缘、地缘、业缘关系,通过民间与政府的跨国合作,在跨国空间中营造一种"同是中国人"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加强彼此的团结与合作。它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华侨华人的共同体精神,是跨国新移民为适应移居地社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由美籍韩裔学者朴尹正撰写的《荣誉至上:南非华人身份认同研究》一书,于2004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作者博士论文为基础,立足于在南非田野调查和第一手资料,以认同为主线,考察南非华人的社会认同——种族、族群、文化和国家认同问题,并借此追溯新一代华人移民的认同轨迹。在种族差异和分裂的南非,微小族裔群体的认同建构充满了挑战,使得华裔南非人的认同建构复杂化。本书试图揭示华人如何应对认同建构带来的挑战,探讨他们如何与主体族群黑人和手  相似文献   

3.
孙建雄 《风景名胜》2008,(7):122-123
提到南非,会让人想到什么:开普敦?好望角与葡萄牙人迪亚士?钻石、黄金?克鲁格国家公园?……"原始"、"野性"、"财富"、"神秘"点缀着这片美丽的非洲大陆,带着诸多好奇和考察任务,我们一行六人开始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南非之旅。此次考察的重点是非洲、欧洲和亚洲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南非建筑,谁想到整理之下,南非可爱的动物才是我照片里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在侨史研究领域 ,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中外学者对非洲侨史的研究大多数还仅集中在 1 90 4- 1 91 0年的南非金矿华工上。较早的研究应该是 1 90 5年出版的一本名为《中国佬约翰在兰德》的论著 ,1 949年以前中国学者对非洲华工所作的最为详细的论述是陈达的《中国移民———专门涉及劳工状况》。 1 980年代以来 ,非洲侨史研究较为活跃 ,产生了一批比较突出的专著 ,如毛里求斯华人学者李卓凡的《西印度洋华侨史》 ( 1 981年 )、南非华人学者叶慧芬和梁瑞来合著的《肤色、迷茫与让步 :南非华人史》 ( 1 996年 )、留尼汪华人学…  相似文献   

5.
梁凤英 《旅游纵览》2010,(12):56-59
<正>世界杯结束了,南非还有什么可以吸引你?南非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灿烂,素有"游览一国如同环游世界"的美誉。可以这样说,南非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6.
《环球人物》2013,(18):8
驻南非特派记者张建波:"小黑巴"的秘密在南非街头,经常有16座的小巴车鸣着大喇叭呼啸而过,它们总是突然启动、并线、超车、刹车,让其他车辆唯恐避之不及。这些小巴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的士",基本上只有黑人乘坐,所以华人称之为"小黑巴"。"小黑巴"没有固定行车路线,车身没有标记,沿途也没有站牌,但乘客却知道每辆车要去哪儿。秘密就在乘客和司机的手势里:用手做"OK"状代表去市中心,做轻拍篮球状就是去北郊贫民窟。乘客在  相似文献   

7.
论南非早期华人与印度移民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的华人和印度人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一方面,他们生活在一块相对陌生的土地上,遇到了相同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种族歧视、经济困境、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等方面。作为“亚洲威胁者”,他们被非洲人视为到南非获取当地低工资的入侵者,而被白人当作贫穷的未开化的苦力。在面临生存危机时,他们总是团结起来与当地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作斗争。另一方面,两个社群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作为大英帝国的子民,印度人移民南非比中国人容易,因此比华人多得多;印度人在南非诸种族集团中处于一个比华人更明确的位置;印度人的宗教传统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早期移民中的不少知识分子极大地促进了印度人社区的整合,同时有利于印度人为获得自身权利而斗争。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6日,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讲座系列之五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郭慧娟(Kwee Hui-Kian)教授作了题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策略与贸易扩张:长时段的视角"的精彩演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南亚华人何以展现出他族所未能及的经济强势?过去的解释,不乏儒家资本主义伦理等文化主义的观点,认为华人经济强势是殖民主义到来前就存在的现象,殖民  相似文献   

9.
学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晚在位于旧金山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作了题为“非洲华人史”的讲座。他主要谈了四个问题 :华人移民非洲的早期历史 ;非洲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非洲早期的契约华工和非洲华人的一体化过程。他认为 ,华人在非洲定居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创业谋生、奠定基础、逐步适应和一体化。研究美国华人的权威麦礼谦教授和胡垣坤教授到场并参与了讨论 ,前来参加讲座的听众中还有从南非移民美国的华人。李安山教授讲完后 ,听众提出了多个问题 ,诸如非洲华人的融合问题、台湾与非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非洲华人史的中文史料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对非洲华人史的研究十分薄弱并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章以及汇编的史料亦多限于早期南非华工。本文拟对非洲华人史的中文史料和研究状况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值得说明的是,鉴于本文着重在于对史料的探讨,因而提到的论文也是在这...  相似文献   

11.
与移民东南亚等地的华侨相比,非洲华侨的历史要晚得多。虽然在16世纪末即有华人来到南非,但真正形成华人移民社区则是在清末。本文将叙述清朝末年华侨在非洲各地的创业过程及他们的社区生活,并力图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早期华人社区活动的特点。一非洲华侨的自由移民在...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南非作家库切揭示南非新旧交替时代种族问题的小说《耻》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引起人们对南非种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2004年,南非人迎来了推翻种族隔离统治10周年。10年过去了,种族隔离政策在文化上给各民族造成的隔阂与伤害,是否能在政治手段解决以后,随之得到弥合?废除种族隔离带来的文化意义是什么?新南非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3.
正《菲律宾最富有的阶层中为什么华人最多?》菲律宾华人占比不足2%,却被认为关系着菲律宾的经济命脉。这是为何?笔者认为,撇开几千年的智慧传承和"生意基因"等飘渺的种族因素,很多菲华精英的成功之道有类似性。基础之一是对于财富、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求,使得他们在主观能动性上远胜其他族群。数位菲律宾华人企业家或是他们的祖辈,出于物质极度匮乏、甚至"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下南洋讨生活。菲律宾土著及早期的混血集团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磨难,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22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华侨华人系列"讲座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108会议室举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曹云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下南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赵红英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英明教授、印红标教授和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国时期华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山 《近代史研究》2002,18(4):290-314
华侨华人研究在20世纪曾4次引起学术界的兴趣,这均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有密切关系。20世纪初,由于英国在南非引进契约华工开采金矿及美、澳等国的排华运动,华工的待遇、引进华  相似文献   

16.
后苏哈托时代印度尼西亚新政府逐步放宽了对于华人经济发展的种种限制,华人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传统的华人大型企业集团经历战略重组、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后逐渐恢复元气并拓展了业务,新兴华人企业集团开始崭露头角,华人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尤为重要的是华人开始组建经济类社团组织,借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加速扩大华人经济的商业网络。印尼华人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不仅推动了印尼国民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为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华侨文学""华人文学""华族文学"三个阶段,梳理了菲律宾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文化认同进行分析,并从中透视菲律宾华人文化认同的嬗变。菲律宾华人的称谓经历了从"华侨"、"华人"到"华族"的历史演变,这是菲律宾华人从移民群体向定居群体转化的结果,也是其客观社会身份和主观认同变化的结果。20世纪以来,菲律宾华人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嬗变过程,由"地域乡愁"转到"文化中国",直至"文化融合"。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菲律宾华人的文化认同仍然处于演变与形塑的过程中,其文化认同的后续嬗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由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历史与遗产研究系承办的“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地区性非洲国际会议”(ISSCORegional African Conference)于2006年12月4-6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召开,来自南非、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78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这次会议是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一次在非洲大陆召开的地区性会议,主题是“华侨华人:移民裔群的多元化”(Diversityin Diaspora:Chinese Overseas)。在开幕式上,比勒陀利亚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从印尼实际和华人境况出发,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资料重释的途径,剖析了雅加达华人新生代各次文化群体在"印尼华人文化"建构中的整合,论析了雅加达华人新生代"一体多元"社会文化格局的形成及其特征,展望了雅加达华人新生代在21世纪印尼重建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东南亚殖民地时代,"虚拟血缘"的组织原则对于华人移民社会的重组重建及其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世纪的新加坡为个案,考察华人移民如何透过埋葬先人的坟山组织建构"社群共祖"以整合华人社会,讨论东南亚华人虚拟的"先人"或"祖先"概念,进而思考海外华人的亲属研究问题.本文也讨论与比较了"虚拟血缘"组织原则在明代华南宗族"联宗"形态、台湾汉人社会发展早期的"合约式"宗族和东南亚华人坟山组织的不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