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斯 《神州》2013,(1):23-23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新婚之夜,洞房里,新郎掀开了新娘的红盖头正准备入睡,突然新娘捂住嘴指着屋里的米缸轻轻地笑着对新郎说:“你看,老鼠正在偷吃你家的米呢。”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只见新娘两眼怒睁,抓起鞋子用力地往米缸方向扔,说道:“你这不懂事的小精灵,竟敢来偷吃我们家的米。”……  相似文献   

2.
掐新娘     
生活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人家,有一种十分奇异有趣的结婚习俗,就是在表达对新娘的祝福时要“掐新娘”。且掐得越痛说明这个人对新娘的祝福就越深。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记忆中,石屏以豆腐而闻名于世。自从看了《花腰新娘》的电影后,我对石屏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深居石屏的花腰彝家人。带着这种向往,盘算着落日还未散尽余辉,便马不停蹄地踏上寻找"花腰新娘"的旅途。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13,(11):45-45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7月13日消息]题:虽然已明令取缔,印度童婚仍盛行。迷惑的新娘巴沙妮跨过新郎家里的门槛,屋内亲朋于是庆祝此段安排的婚姻。新娘只有7岁,戴着头饰和面纱,她很想揭开面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旁边的老妇却伸手阻止。“她怎可以在长辈面前暴露面目?”那女子向新娘的家姑说:“今后她要学习些规矩了。”  相似文献   

5.
旧时,陇东人在娶新娘途中,凡居住在娶新娘途经路边且和新娘婆娘有亲友关系的人家,都要在大门前路上打一道彩子,即简易彩门,形似今日的横幅。在彩子附近支起一张桌子,放几条凳椅。待娶新娘的人马到来,一一通过彩子后,主人便热情招待。先请所有娶亲送女者入座。接着,端几碟炒菜,提出烧好的黄酒,除新娘外,每个人都要喝酒吃菜,也有以米汤代酒者。吃喝罢,娶亲者对主人表示感谢,主人则说些恭喜话和吉利话,然后,在欢乐的唢呐声中告别。打彩子是亲朋挚友对娶新娘人家的祝贺和接风洗尘,是古代障车习俗的传承演变。据《唐会要》记载…  相似文献   

6.
送亲伞的秘密 送亲伞,送亲伞,花花绿绿新崭崭,遮住新娘半截身,要想瞧她难上难。——瑶家婚俗歌 瑶家送亲姑娘用花伞遮住姑娘,送出了门向新郎家走去。为何用花伞遮住新娘,秘密何在?  相似文献   

7.
徐渊 《钱币博览》2001,(1):15-16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为旧中国商业银行之一,主要由中国、交通两行投资,于1914年创立。初名新华储蓄银行,额定资本为100万元(后改为200万元),总行设在北京。上海为分行之一,1919年设于天津路鸿仁里口。1926年新华储蓄银行改称新华商业储蓄银行。1930年改组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王志莘出任总经理,孙瑞璜为副经理,并将总行迁至上海,地址为江西中路255号。  相似文献   

8.
在澳门的居民中,华人占97%,外籍人士占3%。华人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外,来自内地各省区的居民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外籍人士中,除葡萄牙人外,还有许多其他外籍人士。这种复杂的人口构成使澳门的婚俗颇具特色。以前,华人的婚礼不论贫富,新郎都要在结婚前夕举行“上头”仪式。在迎亲那天,男方家一般要按照择定的良辰准时起轿,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新娘当天头戴凤冠,身穿鲜艳的中国传统婚服,等待迎亲花轿的到来。花轿返抵男家后,只有当新郎踢了轿门以后,花轿才能打开。接着新郎用折扇在新娘头上敲一下,表示新娘入门后要“听话”。澳门…  相似文献   

9.
在普米族婚礼中,新娘即将跨出娘家门坎之前,要由司仪左手托着紫雾蒸腾的香炉,右手挥着青翠的松枝,激情洋溢地向新娘朗颂祝福词。  相似文献   

10.
卓尼恰盖、斜藏地区的“斡阁玛戛”,意即送新娘。颇有意味,折射出一定的民俗文化内涵。笔者不揣简陋试析之。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斡阁玛戛”的形式及内容 “斡阁玛戛”意即送新娘。“斡阁玛”系藏语“新媳妇、新娘”之意,“戛”系藏语“送”之意,“斡阁玛戛”是一  相似文献   

11.
温济泽 《神州》2008,(7):90-91
说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有人会以为它始终在陕北,事实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1947年3月中旬撤出延安,转移到距离延安九十多公里的瓦窑堡,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以后,留在陕北的时间只有半个月左右。当时陕北已经成为战场,广播电台是不能跟着作战部队一起行动的,它就转移到了太行山区涉县的沙河村,又于1948年5月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附近。  相似文献   

12.
迎亲路上     
芳草姜姜 道路微茫 晨马羲里 别故乡 去他乡 哥呀你且松松手 芦笙吹得心慌慌 妹真个是 想做新娘 怕做新娘 —施福迎亲路上@王先宁 @施福~~  相似文献   

13.
吉红糕,是闽南永春名产之一,其质美味香,入口鲜爽,是当地婚庆喜宴不可或缺的“糖王”。在蜜月期间,新娘房中特备热茶、吉红糕待客,因此,吉红糕又称“新娘糖”,吉红就是祝愿爱情永固,白头到老。  相似文献   

14.
新娘馍     
在草地的边缘,白龙江的源头,川甘的接壤地,巴西藏族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世代居住在这里。 “亲爱的孩子,努力吧,抢到新娘馍就有好运气啦!”母亲慈爱的嘱咐我。 今天是良辰喜期,隔壁阿吾大伯家娶儿媳妇。母亲鼓励我抢到新娘馍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不止一次参加抢新娘馍的“战斗”。但当时还小,每次都只能望着马匹驰去,空着双手归来,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难为情地  相似文献   

15.
周平浪 《环球人物》2013,(21):34-35
越南,一个美丽的国家,因为长期的战争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加之经济落后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许多越南女性期望嫁到国外,而低廉的迎娶价格也吸引了许多人来越南"购买"新娘。如今,攒够5万元人民币就能去越南,娶一个勤俭持家又年轻的新娘回来。2013年,江苏小伙世朋也想娶个越南媳妇,于是他联系"跨国婚介",踏上了越南娶妻之旅。  相似文献   

16.
我们哪一天离得开椅子?家具与时俱进的革命,让我们坐享了许多充满时尚色彩的椅子!但是,那些曾被作为封建文化攻击目标的老椅旧凳,在长期的寂寞中堆积了厚厚的尘垢,有的还刻满了岁月的伤痕。笔者在武夷山民间收藏的这把“新娘椅”,就是躲过文革“破四旧”之劫后,幸存下来的清末家具之一。如今,为数不多的“新娘椅”已不是纯粹的坐垫工具了,而是具有很大增值空间的民间古董了。  相似文献   

17.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3,(10):24-33
3月23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78对新婚夫妇参加了在共和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一场集体婚礼,新娘们在婚礼前合影。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07,(7):28-28
布朗族的两次婚礼是传统的“不落夫家”婚俗的一种表形式。在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这种习俗流传。 “不落夫家”是指结婚的当天或第二天,新娘必须回娘居住。过几年或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再回婆家居住。新娘结束娘家生活回到婆家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这于举行第二次婚礼。  相似文献   

19.
大年三十"偷"个新娘来过年,结婚的青年都统一在初二办喜酒、初三结队轰轰烈烈地送新娘"回门",这样的奇特的婚俗可能只有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的程阳八寨能看到了。 今年春节,我们特地来到桂北侗族风情十分浓郁的程阳八寨看稀奇,真是一方山水一方风俗,侗家婚俗之特别、场面之壮观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20.
任万雄  刘蓉  任锦瑞 《文博》2007,(4):16-19
延安新华陶瓷厂创建于1942年,窑址位于延安城东十里铺,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管理下的第一座公营瓷厂,在历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本文拟就新华陶瓷厂及其生产的瓷器进行一些系统陈述,旨在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新华陶瓷厂的创建背景众所周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进步,成为当时中国政治上最进步、文化上最活跃的地区。但是,边区的经济却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