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570年前后是北京至山海关之间的明长城最为辉煌的时期。在蓟镇总兵官戚继光的指挥下,烽火敌楼以崭新的思路设计使长城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林赛用一张城工碑拓片和戚继光的军刀讲述这一时期长城修筑和这位功勋卓著将领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文史月刊》2007,(10):F0002-F0002
相信这里发表的照片多数人都没有见过,若不是在唐山市开会,我也不会到迁西县拍摄这些长城景观的。河北迁西县青山关长城是明朝修建的,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在此驻守16年,"边  相似文献   

3.
犁川 《文史月刊》2013,(9):72-74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称为“三朝虎臣”。戚继光先后得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徐阶、高珙和张居正的鼎力支持,特别是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才干特别赏识。  相似文献   

4.
绕了一段道之后,时至中午,我们已走在金山岭段长城上了。它尽管残破不堪,但仍看得出当年的雄姿来。这段长城起伏于高度400—600米的大小金山上,据说当年此处守边将士以浙江金山人为主,久而久之就被称为金山岭长城了,它是戚继光任蓟州总管后修缮加固的长城中最好的一段。它有两个“中国长城之最”,一是戚继光为了预防再发生“庚戌之变”那种敌军从后面绕道进攻长城关隘的情况,特意把长城修成双面垛。,以便于抗击内外攻击,二是由于此处易受侵扰,驻扎的守军特别多,体现为敌台最是密集,我粗测了一下,大约60-100米就有…  相似文献   

5.
八达岭长城是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官时加固重建的。据史籍记载,这次重建的时间是明朝隆庆三年至万历十年(1569—1582年)。而今,存留在八达岭长城的多处匾额碑刻,如关城西门门额和城台上的题名碑,以及“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碑”都有这种时间上的记载。 戚继光(1528—1587)是山东蓬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满、蒙八旗驻防营遍及全国,密云旗营就是其中的一处。 密云地处京畿、紫塞间之要冲,东瞰沧海,西枕居庸,南当怀(柔)顺(义),北倚长城。清朝定鼎燕京,首重畿左防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国家文物局组织在相关省份进行的长城资源调查情况,探讨了河北明长城的几个问题,对河北境内明长城修建的历史背景、机构设置、建筑结构以及长城上的军事、防务活动等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迁西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河之滨。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明代的历史资源也极为丰富:有蜿蜒87公里的明长城,有潘家口、喜峰口、董家口、青山关等古塞雄关,有明代“九边重镇”之一——蓟镇,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总兵府,以及戚继光的传说和事迹等。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混然天成。2010年10月21—22日,在这座美丽的山城,  相似文献   

9.
澄海楼史话     
<正> 澄海楼一名“知圣”楼。位于明代蓟镇长城的东部起点——山海关老龙头上。以独览长城与大海相邀之壮举而名闻遐迩。 澄海楼的前身是戚继光修建的“观海亭”。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明长城     
<正>敌台,亦称敌楼,是长城组成的重要部分。敌台视长城险要之处而设,大都跨城墙而建且大都高出城墙数丈,内为空心,周边开拱门、箭窗,顶面建楼橹,环以垛口,其不但可以居住,而且可以储存火炮、弹药、弓矢之类武器。据说这种空心敌楼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设计,后因其实用性渐渐推广到全国各个边  相似文献   

11.
雄关不独北国有。千百年来,祖辈先民构筑了数不清的城防设施和军事要塞,以之抵御入侵,保境安民。坚固的城防,雄伟的结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相似文献   

12.
展华 《湖南文史》2009,(12):57-57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以参将率部入闽,入闽后升任总兵。戚继光军队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当时倭寇纠集兵力,凭借当时先进的鸟嘴铳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  相似文献   

13.
展华 《文史博览》2009,(12):57-57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以参将率部入闽,入闽后升任总兵。戚继光军队在闽北、闽东奋起抗倭,当时倭寇纠集兵力,凭借当时先进的鸟嘴铳轻型火器进行报复,对戚家军威胁甚大。  相似文献   

14.
<正>驻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故居前,凝视着明嘉靖皇帝派人建造的牌坊,思绪不觉间穿越到4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代战神戚继光缓缓走进我的视野。1544年孟春,16岁的戚继光在授业恩师梁玠坚毅目光的注视下,骑着那匹伴其一生的赭白色战马,从家乡走向卫所军营,走向杀敌御寇的战场。彼时,早已树立家国情怀的戚继光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热血在身躯奔涌,激情在胸膛燃烧,那匹赭白色战马一声长嘶,向着抗击外敌的烽火疆场飞奔而去。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山东蓬莱市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戚继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里山东蓬莱召开。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法国的学者近14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共收论文130篇,广泛涉及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民族对外关系等,其中戚继光专题研究和山东地方史志的研究是本届会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巨  熙伟 《旅游纵览》2007,(12):40-45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室外文物,历史悠久,工程雄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各国人民始终公认并向往的世界奇迹、人类遗产。长城脚下的"吹歌",出现在明朝戚继光所镇守的天马山下骊城一带(秦皇岛抚宁县域),2006年,被列入河北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当地"吹歌"的普及,骊城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由此,这里吹喇叭的庄稼汉子,经常被全国各地民间艺术活动组委会邀请,从而走南闯北,有了别样出游的脚步;各种人群也慕名拜访长城脚下的吹歌之乡,有了别样天地的游历。2007年11月16日,本刊记者和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的《乡土》栏目记者一起,做了一次新年前的寻访之旅——爬骊城的界岭口长城听吹歌,领略那方水土上红日子、白日子都不可少的乡土之音。  相似文献   

17.
戚继光登舍身台诗碑刘震诗碑系1984年在遵化市侯家寨乡禅林寺村发现的,现存于遵化市文物管理所。碑为青石料,长1.58米,宽0.79米,厚0.2来。阴刻,字体行草,潇洒大方,刚劲有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作者戚继光(1528年──15...  相似文献   

18.
河北地区是明代长城防御的重中之重,其军事管理体制明初是实行都司卫所制,后为加强防务,又逐渐推行镇守制,形成明王朝北部边防的"九边十一镇",其中所辖范围在今河北境内的有宣府镇、昌镇、蓟镇和真保镇,共配备驻军30余万,成为保卫京师的重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9.
翁宽 《文史春秋》2006,(9):30-33
刘永福(1837—1917年),清末爱国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东(今广西)钦州人。刘永福于1866年(同治五年)创建黑旗军,助越抗法十多年,堪称“北圻之长城”。1873年(同治十二年)和1883年(光绪九年)两度应越南政府约请率部抗法,前一次毙法军统领安邺,后一回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震动中外的罗池、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中,又大败法军,取得左育、宣光、临洮大战胜利:,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政府经多次交涉达成协议,以黑旗军回国换取法军从澎湖撤走。刘永福应召回国,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光绪十二年)邦办台湾防务,渡台抗日,驻守台南,被尊称为“百年前的抗日爱国英雄”。  相似文献   

20.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英勇善战,治军有方,他带领的戚家军纪律严明,在抗倭斗争中屡战屡胜,他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得士兵爱戴。戚继光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与其家风熏陶、父亲教诲是密不可分的。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也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爱国将领。他为人耿直,年过半百才得这一子,自然喜不自胜,寄予厚望。戚景通教育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