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分四个部分叙述了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陈独秀等人的早期民族观.主要包括: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本质;反对民族压迫、民族分裂,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主张民族自决、联邦制;主张无产阶级国际联盟;强调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评价苏共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新基督教右翼,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组织主要派别有道德多数派、基督教联盟等。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势力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问题上,主张强权政治,认为只有通过军事手段才能保证和平;认为以色列国是《新约圣经》启示的体现,美国应全力支持以色列。在意识形态上,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在国内问题上,重视传统家庭价值,反对堕胎合法化,主张教育私有化和地方化;相信美国是一个被上帝“捡选”的国家,认为好政府应建立在《圣经》原则的基础之上。新基督教右翼对当今美国社会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军入关后的断脚筋刑,直接承自关外满洲旧刑,主要用于惩治窃盗、逃人、贩卖人口、劫掠等犯罪。顺康雍乾四朝,该刑制经历了废而复兴、兴而复废的反复过程。乾隆三年以后,虽于制度上彻底终结了该刑,但在实践中一直沿用,迄清季而未绝。清代断脚筋刑的旋废旋兴,反映了"乱世用重典"的阶段特征,而其适用对象,自起初的旗人至后来的旗民兼有,折现出清代满汉法律"一体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翟淑君 《丝绸之路》2010,(10):32-33
《吕氏春秋》是对先秦文化的一次系统汇集、整理和总结,其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饮食理念:提倡节制饮食,主张饮食要适中;反对追求厚味,主张饮食要清淡;主张按"时"进食,根据时间的变化适时调整食物;反对酗酒,主张少吃酒肉;饮食中要注意卫生等。这些健康饮食理念对后世有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邬江峰  杨振华 《沧桑》2010,(6):148-149
颜之推认为子女孝德的养成,重要的是父母的威严和慈爱。他主张养亲,认为养亲才是孝的本义;他主张事君,但要求是以才事君;他反对续弦,认为这会破坏家庭和睦。他提倡薄葬,反对厚葬之风;反对厚死薄生。  相似文献   

6.
任桐 《史学月刊》2002,7(6):63-69
作为20世纪20年代主导性政治化的和平裁兵思潮,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公报》这一时期的言论也充分表达了,其对于和平裁兵的热诚期盼,并带有明显的民本主义倾向。首先,《大公报》主张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主武从之政治,与儒家以君为本位、依靠圣君贤相为民作主的民本思想相碰撞;其次,导源于战争一触即发的裁兵呼声始终是以出民水火、解民倒悬作为该报的首要出发点;再次,《大公报》主张废除私兵与实现军队国家化,将爱民与重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看重民众对于社稷江山的捍卫作用,正是“民惟邦本”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民宪党是民国初年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政党。由于它宣言“以巩固民主政体,励行立宪政治为宗旨”,具有明显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又由于它由国民、进步两党部分议员共同发起,体现了轻党见、重政见的政党  相似文献   

8.
王宏斌 《历史研究》2013,(1):100-114,192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禁烟政策遇到内外两种阻力:一方面,英国政府极力庇护中国沿海地区的鸦片走私贸易,企图劝诱中国官员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另一方面,贩卖鸦片利益集团、受贿的不法官吏、鸦片吸食者和各级行政司法官员构成来自中国内部四种禁烟运动的阻力。在此背景之下,《查禁鸦片烟章程》对鸦片吸食者判处死刑的条款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得到有力贯彻,禁烟运动也因此逐渐形成 "明禁暗弛"的局面。从实施效果看,主张用死刑对付吸食者的建议并不完全可取,而反对 "将食烟之人拟以死罪",主张慎刑并以 "常例治之"的看法则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德治中国的重要历史资源——董仲舒德治政治的对策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共识。实行德治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倡仁政, 反对暴政;二是重视道德教化,主张以德化民。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立论,系统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思想,创立了一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极大的发展了儒家德治思想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德治主张的策略和措施,从而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实施德治的政策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董仲舒提出的德治政治对策,发现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其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他一生不畏权贵.个性鲜明。其政治思想多秉承春秋大义,主张尊王攘夷、尊君抑臣;反对对金和议,关心国家命运;反对朋党,主张树立正常的用人风气;与秦桧一度关系密切,但贤奸迥异,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危亡,惊醒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开始认真探索中国的出路,具有强烈政治改革意识的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位。黄遵宪不仅在外交、教育和诗歌改革方面有所成就,而且在法治建设领域也多有建树,其"因民之所欲而为之"的立法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批判封建主义和君主立宪、以法治国的主张,以及积极引进西方警察制度、改莠为良的刑狱思想等,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透过朱元璋的立法和司法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的法律意识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二重性,集中体现为既坚持以法立国,又大搞法外用刑;既主张恤刑、慎刑,又大搞重典治吏;既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又强调法的威慑力。(一)以法治国与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的中美联盟风潮中,在清末舆论界,无论是革命派、立宪派还是清廷控制的报纸,多有主张。倡导与美国结盟的清末朝野人士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驻外公使、东北官员、其他官员、立宪派分子、革命派分子等,朝野上下合奏出了一曲结盟美国的强音。尽管主张中美联盟的呼声很高,仍然有反对的声音,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梁启超。与清末舆论界大力鼓吹中美联盟相似,美国也多有赞成结盟的倾向。日本国内舆论有相当强的反对之声,其政府在外交方面也有应对,主要体现在促动主张中美联盟的我国驻美公使伍廷芳离任、封杀《民报》及与美国签定协议三事上。中美联盟风潮之所以发生,与清末的危殆情形有关。就内在理路而言,作为中美联盟主张的支撑,以夷制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论及影响,中美结盟对清政府而言,重要的是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恤刑制度是指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在诉讼中给予老、幼、残、鳏、寡、孤、独等社会弱势群体特殊保护的法律制度。恤刑的对象主要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恤刑制度体现了统治者的仁政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定罪量刑、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方面。我国已出土的《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记载了汉律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和部分案例。  相似文献   

15.
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歧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论学殊”、“革政同”来概括,并以为所谓“论学殊”之“殊”,主要在于章、康二人经学主张不同——康有为是经今文学的集大成者,而章太炎则持守经古文学的立场。 本文以为:1.章太炎早年并不是一个经古文学者,其经学主张也不像有些论者所说具有“明显的经古文学倾向”。以经今、古文的对立来概括戊戌时期章、康“论学”的歧异是不准确的;2.戊戌时期章太炎的确对康有为所宣扬的“经今文学”的某些观点持反对态度。但章氏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以经古文来反对经今文,而是出于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深沉思考。因此,章、康“论学”之殊实质上体现了二人历史、文化观念的歧异。以下,将以对章太炎早年经学主张的判别及章氏早期思想特征的分析为主,具体说明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政府主义从个人主义世界观出发,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组织纪律;主张绝对平等,反对一切政府与强权。幻想不经过革命,建立一个无政府、无法律、无军队、无监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这种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小生产者。他们在资产阶级垄断生产的压迫下,破产倒闭,前途绝望。但小生产者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理论与方法,把他们行将破产的命运归咎于保护大资产阶级的政府。因此,主张废除政府,  相似文献   

17.
包世臣认为,为文除要严守文法,做到“其言有序”外,还要做到“其言有物”,而且就“其言有序”和“其言有物”比较而言,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字之教”的基本功能是“成其俗”。因此,他主张文学家要介入社会,关心国计民生。与此相联系,他主张为文要“崇实”而反对“致饰”。包世臣诗论的核心,是儒家的诗教原则。当然,作为嘉道年间的重要诗人,包世臣也特别重视诗的艺术性。首先,他认为写诗要直抒胸臆,“言为心声”;其次,他主张华实结合,朴质得宜,反对华而不实,尤其反对“侈于声色”;第三,他虽然反对“侈于声色”,但不反对韵律,认为写诗要讲求平仄。基于上述见解,包世臣将诗分成上、次、下三类。包世臣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二是诗。尤其是他的诗,无论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题材的广泛性,以及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嘉道年间的诗人中都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与以罪人为兵相关的制度有两种,一是谪戍制,二是刑徒兵制。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三:其一,被谪戍者和刑徒兵的称谓在文献中有严格区分,前者常被写作"谪徒"、"适卒"、"谪卒"等;后者常被称作"弛刑士"、"施刑士",有时简称为"弛刑"、"施刑"。其二,谪戍是司法判决的结果,属于一种刑罚,而发刑徒为兵则是皇帝诏令的结果,是对已判决罪犯服刑方式的一种变更。其三,二者实施的对象不同,谪戍的对象包括亡人、罪吏、盗贼等有罪者以及赘婿、商人、闾左等"贱民",还包括称作"诸疑罪"的犯罪嫌疑人;而刑徒兵则由弛刑徒组成,包括判为城旦、鬼薪、隶臣、司寇等刑徒,判处枭首、腰斩、弃市等的减死罪囚。滥发谪戍体现暴政,发刑徒为兵则更多体现出一种宽宥。  相似文献   

19.
罗米拉·塔帕尔是当代印度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张运用经济决定论分析和解释印度历史、否定雅利安种族论,主张印度"哈拉巴文化"论、反对社会发展停滞论,坚持社会发展缓进论、反对美化印度教文化,承认印度文化多样性等。她对印度历史研究的贡献主要反映在革新印度历史研究的角度、以地区史观重构印度历史、赋予历史研究的时空感和前瞻性、以史为鉴服务印度现实社会等。  相似文献   

20.
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民信局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民信局寄递地点和范围的分析,表明其寄递网络主要呈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城镇三个层级展开;各区域中心城市民信局的寄递网络展开的特点不同;民信局的寄递网络说明在区域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基础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已经突破了内部束缚,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表征;民信局的寄递网络以沿海沿江一线为主干,体现出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