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予菲  江明 《环球人物》2013,(18):45-47
"总理涉贪",这是东欧一些国家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国涉及贪腐的政府首脑或是下台,或是被抓、被判。一位专家如此评价:"东欧国家腐败案件连发并不奇怪,但最高层腐败如此猖獗,令人吃惊。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政局稳定,而且有损这些国家的形象。"逃跑的"表哥"捞了1000多万东欧国家的腐败总理,胃口不小。克罗地亚前总理萨纳德如今正在坐  相似文献   

2.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寻求制定一项促进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政策.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政策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前期的"解放"政策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因此随着新的国际局势的发展,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确立了.演变"政策,该政策与以前的"解放"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并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冷战期间对东欧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3.
梁志 《世界历史》2012,(4):111-119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大约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最初主要利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探究"二战"后十年间的美国对华政策。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全球范围内的冷战随苏东剧变戛然而止,加之在此前后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档案的大量开放,中国冷战史学界首次有机会探察"铁幕"的另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8,(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南斯拉夫成了紧随苏联之后最早在欧洲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铁托自然也就成了斯大林在东欧国家领导人中最得力、最可靠的盟友。1947年,苏联拉上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成立了一个情报局,其总部就设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由此也可以想见当年斯大林对铁托的器重。然而,仅仅半年之后,即1948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后发展轨迹初探吴恩远1989年前后,前苏联东欧国家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最终结果酿成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剧变几年来,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如何?沿着什么样的轨道前进?有何特点?由于各个国家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很难用一固定模式或...  相似文献   

6.
<正>洗尽铅华,东欧的浪漫情调,正脱颖而出。历史的剧变,让东欧国家远比花花世界来得厚重而富有人文气息,在经济复苏的当代,东欧国家也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让怀日与活力,共同彰显出东欧的独特格调。东欧,正在成为见证爱情的新旅行胜地。浪漫,是情侣出游至高的旅行原则。计划以旅行来浪漫入骨吗?要求私密、潮  相似文献   

7.
戴宇 《史学集刊》2012,(1):100-104
日本史学界从"国民国家"①角度研究日本近代史,大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在90年代末期形成高潮,且其影响持续至今。这除了受当时的西方相关理论著述如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创造》和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等影响以外,也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苏联、东欧国家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减弱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关系。②为此,以国民  相似文献   

8.
作为"缓和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尼克松政府对东西方贸易政策做出了战略调整。在"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指导下,尼克松政府不仅全面推进和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以及同中国的贸易,而且从一般商品物资的"自由化"进一步扩展到战略性的技术贸易领域,放宽和取消了对巴统战略性敏感技术所实施的严格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是尼克松时期美中和解的具体表现。在美国取消对中国贸易管制、取消巴统对中国的战略禁运以及取消"中国差别"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从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建设和投产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政策、技术和物资的基础,打开了中国重新融入国际体系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自1949年11月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却起源于1960年6月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布加勒斯特会议。当时赫鲁晓夫策划并带头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突然袭击”,东欧国家领导人都批评、指  相似文献   

10.
俞邃 《百年潮》2008,(9):47-52
1958年9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办的理论性和报道性刊物《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问世,至今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这个杂志是国际共运史上罕见的、用数十种文字出版发行的世界性刊物,于1990年停刊,存在了将近32年。1990年6月最后一期杂志“致读者”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变化,世界的新条件,东欧国家发生的急剧的、不同涵义的进程,出现的包括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已使本杂志继续出版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1.
马宁是新中国空军第一位驾驶过飞机的司令员,他历经战火考验,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1954年夏,他任空20师师长,奉命紧急率部转场至广州,执行为苏联及东欧国家援华运输船只的护航任务。由于对新任务的环境不熟悉,发生了一起误击英国民航班机事件,这也是新中国空军第一次涉外事件,马宁作为亲历者,讲述了这一事件的详细经过。  相似文献   

12.
正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和国家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对外合作的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从1950年接收第一批东欧国家留学生,到现在遍布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所孔子学院的建立,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着手考虑新形势下的留学教育问题。鉴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建设需要,特别是在"一边倒"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新中国教育文化交流的首选对象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少量留苏学生,为后续大规模实施留学教育战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建国伊始,新中国率先和东欧五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约定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1950年9月,新中国首批25名留学生奔赴东欧五国;同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东欧五国33名留学生相继来华留学。随着新中国和东欧国家交换留学生,开启了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布拉格之春"是冷战时期东欧国家中突破苏联模式樊篱力度最大的改革实践,其目标是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捷共改革派领导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与民众自下而上的呼声结合体现了改革的内生性和自主性特点。在坚持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保持捷克斯洛伐克与其他苏东国家联盟关系的基础上,捷共尝试对集权体制进行民主化改造,通过党政分离、政企脱钩、建立联邦制政体、社会组织自主化和放松新闻审查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作为创新性的突破尝试,改革纲领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其对社会主义民主议题和范式的认识与探索丰富和拓展了国际共运的理论与实践,也使"布拉格之春"在国际共运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随着东欧国家相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出于对政治的或者经济的考虑,许多东欧国家的民众逃往西欧。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煽动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叛逃有助于赢得冷战,因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根据这些文件,杜鲁门政府时期负责策划国家心理战行动的心理战略委员会设计了“叛逃者项目”。在实施中,“叛逃者项目”通过宣扬西方的“美好生活”来策反苏东国家的民众。除了照顾和安置叛逃者,该项目注重将叛逃者用于宣传、情报搜集和隐蔽行动等,借以削弱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笼络对美国有利的人物。“叛逃者项目”的实施,确实给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带来压力。但由于在此过程中关国常常凌驾于欧洲国家之上,并且不具备及时安置大量叛逃者的能力,美国也给自己制造了麻烦。  相似文献   

16.
冷战格局形成之际,利用国际民用航空实施遏制战略成为美国全球冷战布局的重要环节,此即航空冷战。通过单边和多边相结合的方式,美国构筑了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民用航空技术与设备的出口管制体系。在民用航线问题上,美国致力于打造限制甚至封锁苏联和东欧国家民用航空活动的所谓“空中铁幕”。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英国等西欧国家从一开始就对美国的航线限制政策持有不同立场,美国试图切断东西方民用航空联系的努力未能如愿。面对国际民用航空的发展及美苏航空技术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最终放弃构建“空中铁幕”的政策图谋。美国航空冷战政策的演进证明,国家利益考量和技术实力对比是决定航空冷战走向和国际民用航空格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从反法西斯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到1948年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延续了近四年之久的时间。与通过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的俄国十月革命或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长期国内战争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采取急风骤雨式的革命行动,砸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是比较平稳地、逐步地剥夺资产阶级手中的权力,最后完全战胜资产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笔者把这种有别于“暴烈”方式的逐步演进的方式称作渐进的方式。这是东欧国家由民族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个主要历史特点。东欧无产阶级是怎样通过渐进的革命形式夺取国家政权的,这种渐进方式为何能以在东欧获得成功,我们应怎样评价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系统研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78~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演进--决策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改革不是依据理论预设,而是诉诸实践和试验,从局部开始,"撞击-反射"式地推进.改革初期,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方向,经历了重大的观念和理论的突破,包括激烈的争论.这种突破得益于理论界的不懈探索和领导人的正确决断.国际交往的扩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为反思中国体制弊端、探寻改革之道提供了多样性的参照物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但是,对改革思路突破最有力的推动,还是实践本身.正是在总结中国自己的历史经验,同时吸收国外经验,了解和研究国外各种经济理论,特别是比较系统地汲取东欧国家改革经济学的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的改革学派,形成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整套观点和政策主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总体思路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胡国松董建蓉1991年1月,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相互间贸易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经互会”终于宣告解散,从此,俄罗斯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年11月,俄罗斯发布了《关于俄罗斯境内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的第213号总统令,...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即狭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的改革,或多或少都要牵动所有制的改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所有制的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搞好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和借鉴苏联东欧国家几十年来所有制改革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