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以推崇传统儒家文化及怀柔边陲少数民族的治国方略绵延了近三百年历史。在此背景下,清帝巡幸成为重要的治国手段。行宫是帝王巡幸途中日常起居与理政的重要保障。涿州是清高宗乾隆帝多条巡幸路线上的必经之地,因此清廷在此兴建行宫。涿州行宫自建成以来数次作为皇帝南巡、西巡及谒泰陵的驻跸之所。其"前宫后苑""宫苑结合"的建筑布局,多角度扩大空间感的构思以及对区域文化内涵的利用,以小见大,反映了紧凑型宫殿扩展空间的经营特色。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2021,(3):56-76
《文馆词林》收录的高允《南巡颂(并序)》,是以和平二年北魏文成帝南巡活动为中心的颂文。该文有关皇太子拓跋弘参与南巡、巡幸路线、南朝使臣来访、衡水之滨举行宴会以及诸臣请求刻碑纪念等信息,为考证此次南巡活动的历史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该文对衡水之宴的记载,披露了有关北魏巡幸宴会筹备、参与人员、活动内容等重要信息,据此可推测出北魏前期交聘宴会的仪式场景。和平二年的南巡活动,既是北魏对其自身游牧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吸收了华夏政治传统元素,呈现出游牧文化与华夏文化汇通交融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684年春季所发生的朝廷辩论为切入点,探讨康熙皇帝在1684年秋季首次巡幸山东和江苏两省的多元象征意义。有的朝臣倡导把康熙皇帝的这些巡幸活动视为告成之礼。有的支持把它视为行使仁义文治之任务。本文认为,此次礼仪争论揭示了清廷政治文化中文武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还有,1684年东巡与南巡途中,一旦圣驾接近和行经某些有重大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地方时,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紧张对立极其尖锐而明显,尤其体现在汉文本起居注的记载中。据此可知,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是永远不会彻底完成的,是一个没有尽头、不断进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元旺兀察都行宫,曾一度立为中都,是元上都和大都之间的必经之路。它和沽源的元察罕脑儿行宫同是元朝皇帝巡幸于两都之间的重要行在,但二行宫位置不同,前者在两都之间的西路,而后者则在东路。它们在有元一代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元、明诗词、文集中多有提及。...  相似文献   

5.
北魏平城时代,灵丘地处京城近畿,所处地势十分险要。著名的灵丘道纵行其境,北魏王朝在此复县、置郡,为塞上拓跋政权南控中原的战略要地。因东有隘门之险,西有温汤之胜,诸帝曾多次巡幸并经此南巡中原。频繁的政治、军事、商贸活动,为灵丘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其  相似文献   

6.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巡碑》,全称《皇帝南巡之颂》碑,是为纪念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而立。该碑原存于山西省灵丘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河阶台地上(图一、二),台地东、南、西三面环绕唐河水,北面与山地相接,由山顶俯视,台地平面南北向呈楔形,北宽南窄。台地隔唐河以南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当地人称“笔架山”;台地隔唐河以西,即北魏著名的“灵丘道”(现在是一条省级公路),当年北魏皇帝由平城南巡山东诸州,就必经此  相似文献   

7.
北魏《皇帝南巡之颂》碑考察清理报告靳生禾,谢鸿喜(山西大学)(山西省测绘局)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浚树《皇帝南巡之颂》碑(以下简称《南巡碑》)于灵丘。古往今来,《南巡碑》已历1534载,惜久已破碎残缺,仅在地表留残碑3块。1993年10...  相似文献   

8.
提起"直谏"一词,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会闪现出唐朝的魏征来。事实上,早在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就有一个敢于直谏的大臣。皇帝修建宫殿,他冒死进谏;皇帝并立三后,他冒死进谏;皇帝诛杀贤臣,他依然冒死进谏。可惜的是,魏征遇到了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却遇到了荒淫昏暴的汉国皇帝刘聪。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生于雍正,死于乾隆,但他写的《红楼梦》,故事背景的发生年代,应该是康熙盛世。这位皇帝多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其行宫,因此,这也是曹雪芹家族史上“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黄金岁月。  相似文献   

10.
常强 《文史月刊》2010,(11):67-67
<正>提及皇帝的微服私访,我们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或许就是清代明主康熙皇帝。的确,近几年,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热播,荧幕上康熙的微服私访,无疑给他的高大形象锦上添花。我们不妨来细看一下关于康熙的历史记载。康熙在位一甲子,御宇期间曾多次出宫巡游天下。据有关专家统计,他曾3次东巡,3次西巡,6次南巡,48次北巡,此外还  相似文献   

11.
“风流皇帝”唐明皇,曾因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开元盛世,以及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名垂青史。这个生于长安,长于深宫的皇帝,年轻时曾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外任经历,这就是出任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别驾。在潞州的一年半,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政绩,但是这一年半,却是李隆基平生的重要时期之一。潞州是他心目中所谓的“龙飞之机”,政治生涯的转折地,也是他登上最高权力顶峰的新起点。在这里,他不但结交了许多地方豪杰,而且还为他日后登上皇帝的宝座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上,对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评价可谓正反两极,称颂者说他有雄才大略,建立了丰功伟绩;批评者说刚愎独断、愚昧迷信、荒疏朝政。嘉靖皇帝身上的这种矛盾性以及他的许多特殊嗜好,使他成为历代帝王中的一位另类皇帝。一、"小宗"入"大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八月,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了,得的是肺炎。正德十四(1519年),受封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厚照御驾亲征,这一仗  相似文献   

13.
说起造反,应该是大臣或老百姓造皇帝的反,但历史上偏偏有一位皇帝,造了大臣的反,他就是东魏孝静帝。公元534年,东魏丞相高欢立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  相似文献   

14.
乾隆南巡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曾经六次巡视江南。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可见他是把南巡当作自己一生中除西部用兵之外的另一重要活动。封建文人把乾隆南巡称为“巍巍盛典”、“熙朝盛事”,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南巡盛典》一类官书所录,也都是溢美之词。当时文禁森严,没有人敢于在文字中留下非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皇帝,一位以战争为起始,以战争为结束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棣。他是一位诗人,一位以心怀国家强盛为起始,以心系国家灾难为结束的诗人;他的名字叫杜甫。他们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天下,却一同书写了文与武共同铸就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09,(12):119-129
他是一位皇帝,一位以战争为起始,以战争为结束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棣。 他是一位诗人,一位以心怀国家强盛为起始,以心系国家灾难为结束的诗人;他的名字叫杜甫。 他们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天下”,却一同书写了文与武共同铸就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皇帝经常出京巡行,其中令人注目的是南巡江南、东巡盛京,现就其出巡目的试加论析。(一)南巡1684年康熙皇帝颁诏天下:即位以来,“懋求治理,以富以教,靡敢怠遑。犹虑蔀屋艰难,罔由上达”,故巡行山东。因临阅河工,以至扬州,遂谕江宁巡抚汤斌曰:“朕欲周知地方风俗,小民生计”,先后到江南名城游览。以后五次南巡的谕旨,大致与此相同。其南巡的主要的是:笼络汉族官绅与治理黄淮工程。  相似文献   

18.
康熙皇帝玄燁,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八岁登极,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年),其间曾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据玄燁自己讲:“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今特诹吉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观览民情”,是为了视察黄河、运河之河防堤工,顺便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其实还有  相似文献   

19.
满清王朝经历康熙、雍正时代,至乾隆朝以后遂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巅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登基后亦效仿皇祖(注:指康熙皇帝。以下"同"),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所行路径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当年南巡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13,(2):93-93
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贪财的皇帝。为了达到敛财的目的,他想出了许多荒唐的点子。例如,他常常找出各种借口,命令政府部门向他进贡钱财。有一次,一个妃子生了女儿,他就要求户部向他献上白银十万两以示庆祝。公主出嫁,则要讨取数十万两银子作为嫁妆,若是皇子娶妻就要献得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