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句俗话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看汉剧就属于典型的看热闹。两次看汉剧,都是受汉剧院王荔邀请,理由都是一个,沈虹光老师来了,请市政府领导陪同。我并不分管文化,但汉剧大师陈伯华先生住在我对门,涉及汉剧发展的一些事,找我比较方便。近十多年陈伯华先生一直住在医院,先生有信一般通过女儿陈晓华转交给我。  相似文献   

2.
1934年左右,我母亲在民众乐园的“新市场”亲自组建了一个实力雄厚、阵容强大的汉剧泰斗大王班,其中就有我十分崇敬的董瑶阶先生.人们为要在牡丹花与筱牡丹花之间作个区别,索性在董瑶阶先生的艺名上加个“老”字,这就是“老牡丹花”与“筱牡丹花”并称的来由.  相似文献   

3.
陈伯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伯华,小名毛毛,艺名新化铁、小牡丹花,生于1919年,湖北汉阳人。陈幼时就喜爱戏曲,她母亲是汉剧迷,常带她到戏院看汉剧。1928年,傅心一倡议办汉剧训幼女学社,撷取新舞台之“新”和高台教化之“化”二字,取名“新化”科班,颇有新文化新思想之意义。陈伯华9岁考进了汉剧女科班,取名新化铁。科班按照天春长科班形式组成,班规学戏年限同旧科班一样。陈伯华天赋脱颖,百日登台就能演出《闹金阶》等两三出戏。科班因缺资未学满期散了班,陈将科班老师刘本玉接回家中专教,并为恩师养老送终。刘本玉是一位艺术高超的老师,他将毕生艺…  相似文献   

4.
治秦汉史者,多感史料奇缺,文献无征。即使有文献记载者,也多讹夺处,颇难发现与考订。而原始、准确之史料,实为治史立论之根基。缺之则无以立论,讹夺则谬误丛生。故欲救其弊,必赖地下出土材料。而地下出土材料之珍贵者,除各种遗址、遗迹及遗物等实物外,写有文字之帛书、简牍、碑刻与器物铭文等就成了极为可贵之资料。高文先生的《汉碑集释》,在(?)集、整理汉碑,为治史者提供依据方面,见地高超,功不可没。高文先生《汉碑集释》,虽未把历代发  相似文献   

5.
<正>1999年9月的一天,我从朋友处偶然发现一张照片,虽然已经很陈旧,但影像依然清晰。细细欣赏,觉得中间坐者极像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还有汉剧名家吴天保先生,于是我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朋友照片从何处所得,朋友说是在周末地摊花两元人民币购得。再次品味照片,又发现衬托照片的底板有"显真楼"三字,就更加感觉此照片有故事,因为显真楼是武汉一家历史悠久的照相馆,位于武汉市的武昌。征得朋友同意,把这张照片带回家,决心解开照片背后的隐藏的故事及秘密。  相似文献   

6.
蒙古大汗窝阔台之子合失之母是谁,因资料稀少而引起不少讨论。最近读到刘晓先生发表的两则札记,考订其生母为窝阔台长妃孛剌合真,进而根据几通道教碑文对合失的卒年作了推定①,令笔者深受启发。但前四汗时期的蒙古史史料构成复杂,各家记载歧见纷出,因此除需要根据汉文史料详加辨别外,还应兼及域外文献所载,才能得出较为公允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湘军经费清单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有关湘军的一些问题,我跑了一些地方,查阅了大批资料,寻找湘军头子曾国藩在同治六年二月八日奏章中最后提到的“均就实收实放之款逐一开报”的四份报销清册。1984年夏,我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录副档案中,发现了此四份军需报销清册(即四案清单)。这些报销单的发现,为研究湘军及中国近代史上某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些新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我想对这四份清单进行简略的考证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西郭先生背着一大袋旧书准备到废品站卖掉,以换取一些从商的资金。忽然,西郭先生发现一头狼拼命地朝它跑来。西郭先生大吃一惊,条件反射似地往回跑。"先生,救救我,我是……生态园的,有人在捕捉我。"西郭先生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人跑得更快了,他盘算着:我兄弟东郭不就是因为太善良而被狼吃掉的吗?况且那打猎的人如果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心目中,艺术是高于一切的.我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承认,党和国家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曾是全国政协委员,是武汉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副主席. 1988年是我在汉剧舞台上辛勤耕耘的第六十个年头,10月21日,武汉市为我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党和政府率先在湖北省授予我“汉剧表演艺术大师”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0.
邓之诚先生著《骨董琐记全编》中有一篇题为“郑和印造大藏经”的文字,记述郑和自永乐五年(1407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间陆续印造大藏经十藏布施于郑和与郑和下西洋重要关系地著名寺院之事,并详载明初刻本《优婆塞戒经》卷七后刻题记。关于此则史事,中国航海史研究会1985年编辑出版的《郑和史迹文物选》中曾记及,其史料来源亦为此戒经题记,可见此则史料的可靠性。但《郑和史迹文物选》记之极为简略,此后其史料价值和信息含量也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因鉴于此则题记对于研究郑和以及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参考价值,兹将该段文字照录于下,并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11.
正顾骧先生比我大五岁,我称他"顾先生",是由衷的。这些年知识界推崇民国范,以我的童年在民国受到的教育,"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崇高的,不怒自威;在路上遇到,像我们这些小女生,无论在疯跑还是在谈笑,都得迅速回到学子的位置,躬身而立,向先生问好。我认为顾先生就是一个有民国范的人,他爽朗,豁达,知识渊博,出现在什么场合,都是一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因写过几部电影和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辽宁省义县北医巫闾山中盘道岭北山出土1台辽耶律弘益妻萧氏墓志铭(见《满洲金石外补》)。志文已被陈述先生收入《全辽文》。《墓志》说,萧氏名弥勒女,痼疾死于显陵(今辽宁省北镇县)之南,乾统八年(1108年)“九月十四日……迁其夫家曾主所茔之地。”志文不乏阿谀奉迎之辞,初看起来几乎无史料价值,但细究起来则不然,此志亦能印证某些辽代社会政治事件,以补辽史之漏。《墓志》介绍弥勒女,是因八公主之女。因八是“圣宗皇帝孙,兴宗皇帝侄,道宗皇帝妹,今天祚皇  相似文献   

13.
洪画千 《世纪》2023,(3):41-45
<正>今年4月9日是我父亲洪汛涛(1928—2001)先生95周岁诞辰日。青浦息园的墓地上,四周开阔、绿草成茵,身高1.65米的马良雕像右手高举神笔,左手向后舒展,左腿提起,似手刚从远处跑来,给人无限遐想。父亲作为《神笔马良》的著者广为人知,而我心中的父亲,是一个在文学道路上下求索的问道者。  相似文献   

14.
崔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史学家,其逝世至今虽不足百年,然而相关论著或受论述角度限制,或因史料不足,对其生平事迹大都语焉不详。周子美1933年发表的《崔怀瑾先生传》和王大曼(王森然)1942年发表的《崔觯甫先生评传》为了解崔适生平事迹提供了宝贵资料。以这两篇传记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大体可以勾勒出崔适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1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捐赠仪式,专程来宁的美籍华人鲁照宁先生,再次向该馆捐赠了自己在美国征集的120件实物史料。2004年以来的10年间,鲁照宁先生先后7次向该馆捐赠实物史料500余件。此次鲁照宁先生捐赠的120件实物史料,涉及内容广泛。  相似文献   

16.
李悟 《环球人物》2012,(29):90-91
跑了十几年龙套,在2012年成为银幕硬汉的新代表3年前,当饰演杰森·伯恩的马特·达蒙宣布退出《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时候,人们都以为这部全球票房收入近10亿美元的特工系列将就此完结。确实,没有了伯恩的《谍影重重》,就如同没有了詹姆斯·邦德的《007》,几乎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王乐然 《环球人物》2012,(30):76-77
他跑过龙套,卖过锅贴,当过翻译,现在四处表演脱口秀"世界各国的老外你们都听着,一旦你娶了一个中国太太,就等于娶了她全家,不到半年,她爹,她妈,她二姐,她二姐的孩子就排着队全来了……中国人管这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似文献   

18.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渎,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嬰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相似文献   

19.
江曾培 《世纪》2020,(3):57-59
家璧先生最后的时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供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11日晚上9点多钟,我刚从单位回到家,接到赵家璧先生三公子赵修礼的电话。他说,赵老今天傍晚突然昏迷,医院抢救了几小时,情况没有好转。我当即与我社党委副书记徐保卫同志一起,赶往医院探望。家璧先生住华东医院新楼,年初因肺部积水送进医院。我第一次去看望时,医院就怀疑他患了肺癌,但还没有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20.
正(一)蔡甸镇有句俗话说:拳不往北打,戏不往南唱。意思是北方人武术厉害,南方人喜欢戏剧艺术。20世纪30年代末,日寇大轰炸,武汉沦陷前夕,汉口汉剧舞台的名角曾云集蔡甸镇,在听荷茶楼演出。汉剧是武汉地区的传统剧目,对京剧艺术有相当影响,据说梅兰芳先生就曾向汉剧名家李彩云(陈伯华的前辈)切磋甚至请教过青衣的表演艺术。汉剧角色有十种类别,即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