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颐 《文史天地》2014,(12):10-13
正不是"过来人"可能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曾兴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麻雀全民运动;而"过来人"对这个"运动"的详情大多也不甚了了,更不知道其中一些人物的命运。麻雀遭劫,最终导致人的劫难。1955年,毛泽东在组织起草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即《农业十七条》时,决定将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列为必除的"四害"。1956年元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最高国务会议正式通过的《纲要草案》第27条规定,从1956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2,(10):45-45
1955年,毛泽东在组织起草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即《农业十七条》时,决定将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列为必除的“四害”。1958年3月至5月,毛泽东在几次中央工作会议及八大二次会议上,都号召要消灭麻雀。在“大跃进”中,消灭麻雀的“群众运动”也在全国进入高潮。从3月起,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围剿麻雀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3.
邵燕祥 《炎黄春秋》2006,(11):71-74
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头看,亲历过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直到七八十年代的人,可以叫做“过来人”了。吴象此书,就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写他的前辈和同辈之书。  相似文献   

4.
除“四害”     
《湖南文史》2012,(4):62-63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的不良卫生状况,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群众性卫生运动,提出了“除四害”的口号,要把老鼠、麻雀、苍蝇、蚊子除尽。由于其中的麻雀和老鼠被认为是偷吃粮食的罪魁,l958年更是掀起了剿灭麻雀的高潮,男女老少齐上阵,用“轰、打、毒、掏”的综合战术,对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很古很古的时候,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个猴子和一只山麻雀。有一年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山麻雀对猴子说:“你虽然是个公猴,可还比不上我,你房子也盖不起,我虽然是只母麻雀,可还会搭窝避雨。”猴子听了非常生气,等天晴后,它爬到树上,把山麻雀的五个蛋砸碎了。山麻雀很悲伤,对猴子说:“今世我打不赢你,后世我一定要报复你。”猴子笑笑说:“你哪一代也打不赢我,我的武艺很高。”说着就演起武来,在大树枝上跳来跳去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九年二月七日农历除夕,我吃的团年饭是满桌的麻雀肉。那时,公社化运动开始不到半年,人们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过共产主义生活。桌上特殊的团年菜,是当时除“四害”的战利品;那时麻雀特别多,成百上千地一群群飞到田里觅食,政府定为害乌,与苍蝇、蚊子和老鼠并列为“四害”,号召全民歼灭之。1958年秋收后,人民公社掀起声势浩大的“哈麻雀”运动,大人小孩被分成若干小分队,每队二三十人,遍布田头地尾,人手一根划破的竹响竿儿,或一面铜锣,一支喷呐。遇麻雀从空中飞过,人们,便敲锣吹附呐摇竹响竿儿,同时“阿哟哟”敞开喉咙…  相似文献   

7.
麻雀,曾被列为“四害”之一而遭围歼。那是在大跃进年代里进行的。事情过去将近40年了,但回忆当年与麻雀周旋的情景,也是挺有历史味道的。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13,(8):94-94
“小鸟依人”今天专用于形容那些娇小可爱的女孩子。不过,这个俗语最早却是用在男人身上的。《说文解字》:“雀,依人小乌也。”这是“小鸟依人”一语的最早出处。麻雀之所以“依人”,当然是因为凡人所居之处都能找到吃的,因此麻雀还有一个别称口旷嘉宾”,形容它们栖宿在人家里,状若宾客。“小乌依人”第一次用在人身上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长孙无忌闲聊,唐太宗品评当朝人物,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历“文革”全过程的过来人,如果有人问我,“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我会这样回答: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大的冤案是抓“走资派”。因为在这场运动中,除了毛主席钦定的屈指可数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几个人(这几个人也会随时被踢出“无产阶级司令部”)外,  相似文献   

10.
对于“80后”、“90后”来说.“粮票”一词可能闻所未闻,或只在收藏家那里见过这种历史遗存;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过来人,却对粮票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新中国成立60年间,粮票从滥觞到终结,竞长达38个春秋,足见其在民众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1966年夏天,在中国大地上破天荒地发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迄今已40多年了.年轻人多数都不清楚当时的情况。而过来人却常以“破四旧”一言以蔽之,对当时破除“旧思想、旧习惯、旧文化、旧制度”,到处烧毁旧的书籍,砸毁旧的文物,以及扼制传统文化,感到十分痛惜。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事件有时会重演。18世纪40年代,普鲁士执政者曾因错误地下令扑灭麻雀,自酿苦果。19世纪60年代,法国重蹈覆辙。谁会料到,在世界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的20世纪50年代,已经为历史和科学证明是错误的消灭麻雀的事件,竟在新中国重复发生。现在50岁以上的人,对我国50年代的轰轰烈烈的全民灭雀运动记忆犹新。那场空前规模的灭雀大战是毛泽东发动的。部分生物学家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消灭麻雀。他们执著地为麻雀翻案,走过了近五年的漫漫长路,直到毛泽东把麻雀从“四害”名单中除名时止。听信农民经验,毛泽东决心消灭麻雀1955年我国农业合…  相似文献   

13.
《乌鸦与麻雀》开拍于解放前,完成于新中国成立后,是真正“跨时代”的影片1957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优秀影片奖评选,一等奖大多是如今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钢铁战士》《白毛女》《董存瑞》《渡江侦察记》……这些作品中,有一部看起来与众不同--《乌鸦与麻雀》。  相似文献   

14.
《华夏人文地理》2004,(2):54-55
日本野口恭郎曾五次到中国的宁波,因为他竖信日本麻雀是从这个港口城市漂洋过海传到日本。起码“麻雀”的日文发音与宁渡方言中麻将的发音一致,据野口考证麻将大概在1009年前后就进入日本了,最初在艺术家和有闲阶层中流行,后来逐步被社会各  相似文献   

15.
朱昕 《文史精华》2013,(7):35-35
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报》发表了郭沫若作的《咒麻雀》诗一首: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  相似文献   

16.
“秀”出的明星前途堪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可谓是中国的“选秀年”,参加选秀的少男少女你方唱罢我登场:哭哭笑笑的“超女”,热热闹闹的“好男儿”,轰轰烈烈的“红楼梦中人”……但他们终究是能举杯畅饮还是必将折戟沉沙?只能拭目以待。但笔者认为,其前途堪忧。理由之一:“麻雀变凤凰”导向的负面作用严重李宇春、尚文婕等“超女”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安达     
麻雀瓦舍坐落在破旧的红点工厂院内,四处污水横流,周围被新建的高楼所包围。入夜后,这里举办了第一届安达草原音乐节,安达在蒙语里是“结义兄弟”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麻雀的劫难     
郭思俊 《文史月刊》2008,(10):56-56
195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指示中称:“一个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已经在全国形成。”指示中所说的“四害”,指蚊虫、苍蝇、老鼠和麻雀。  相似文献   

19.
“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嗯),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老一辈的人至今对此可能还记忆犹新;“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的顺口溜依然琅琅上口。当时的口号就是:“发动群众,统一行动,男女老少,各显神通。”回想50年前那场空前绝后的全民除“四害”运动,很是值得今人玩味。  相似文献   

20.
季音 《炎黄春秋》2004,(10):31-34
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文革”,已经结束近30年。“往事依稀浑似梦”,那些疯狂的日日夜夜,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但我这个亲历了这场浩劫的过来人,却不能把它忘却,当我提笔写这篇回忆文字的时候,往事不觉又一幕幕活生生地再现在我眼前。这里,我写的是自己亲历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