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和诗人们,终究也只能落在朝朝暮暮的时光里,包裹在人们的细节记忆中。花自飘零水自流,曾经的自觉或是无奈,曾经的高峰或是平地,曾经的光华凛然或兀自独步,曾经的优雅华丽或迷离边缘,终了都一样。诗人们都渐行渐远,渐行渐远……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半段,贵州诗歌界活跃着"三廖一张"。这4位诗人是廖公弦、廖国松、廖涛声、张克。他们热烈地歌咏,虔诚地书写,形成了当时的审美主流。他们的诗作多发表  相似文献   

2.
泛黄的诗页     
60年时光遥遥过去,返观贵州诗坛上世纪50年代的叙事诗创作,颇有一番感慨:诗和诗人,都是时代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当年的诗人沈耘、廖公弦、伍略阿养悠、滕树嵩……多已作古,他们留下的诗页也泛黄了,难以寻觅了。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不仅以其巍峨的雄姿屹立于世界屋脊之巅,以其独有的山川地理、宗教化闻名于世,更有古老绚丽、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化令世人惊叹!笔在这里讲述的就是一种古老的、美妙绝伦的诗。  相似文献   

4.
云南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物中,横銎兵器以其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备受重视,堪称是滇青铜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本对其类型、年代及发展、铸造及其使用诸方面作了探析。认为横銎兵器出现于春秋晚期,发达于战国、西汉初中期,消失于西汉末至东汉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滇青铜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金鸥 《满族研究》2005,(1):79-88
满族剪纸穿越历史长河.以其独特的方式衍生至今。沈阳地区的剪纸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五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后期至今。本就沈阳地区剪纸代表性人物岳义和最具满族特点的艺术家翟慧的剪纸艺术解读、加之年轻的满族剪纸艺术家吴德新的作品分析,找出沈阳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满族化的渗透脉胳。他们既是满族历史化的诠释,也是满汉民间剪纸的古今融汇。从而,完成了沈阳历史上第一个民间剪纸的真正读本。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今年4月8日是黄齐生先生遇难50周年,12月18日又是先生诞辰117周年。本刊特组织发表张克等同志的几篇文章,以表达对这位著名《有家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怀念。本文题目用的是黄齐生定居延安后写的一句诗。璠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吕尚(姜太公)垂钓于此而遇周文王,辅佐文王、武王而定天下。黄齐生到延安定居后,和钱太微(名拯字来苏)作诗互相唱和,这句诗表达了他们要以吕尚为师,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曲折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由于他们艰苦斗争和卓越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西部史学崛起,新一代西部史学家的主要成就,是挑战以特纳为代表的传统西部史学流派。他们在西部城市史、种族史、妇女史、环境史、综合史方面,发表了一大批让人耳目一新的学术专著。这些专著对西部历史进行重新定位,浓缩了社会进步的理念,反映了史学家审视历史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李再振 《神州》2012,(15):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必须遵守理论基础与道德准则。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群众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群众化以其“自娱性”、“自教性”、“广泛性”融汇在精神明建设之中。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参与学、艺术、哲学、科学、体育、娱乐等活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  相似文献   

10.
“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北朝化”,是我国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命题。苏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重建中国古史”出发,以“区系类型”为纲,以“中国明起源”为中心而展开的考古学化研究中,对“晋化考古”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把“山西省境连接中原与北方两大化区系(红山与仰韶)化遗存的研究”作为“80年代考古工作成果两大项”中的第一大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民俗心理是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最隐藏,也是最稳固的部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信仰是构成民俗心理的核心部分,对其民俗心理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以灶神为对象进行民俗心理解读。  相似文献   

12.
着眼性别化研究,比较东西方化可知:“在西方化的发展中,父权因素几乎一直占统治地位,并往往掩盖了母权因素。与此相反,东方却表现出如此鲜明的基本母权结构,而在时间的流驶中,覆盖它的父权层面或已被消磨,或已经非常相对化了。”的确,立足东方语境,从性别视角切入华夏化,不可不注意到其在历史上起源古老又传承不衰的柔性气质及其审美显现。对于这种气质,笔曾从哲学、美学、艺术学、化学等层面进行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解读。本结合考古学、字学、人类学及民俗学资料,从化渊源、民族信仰等入手就此再作发生学考察,以助读对此问题有更深入把握。  相似文献   

13.
景观社会与消费社会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们所指涉的是同一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特质,即一个从以生产为主导的时代转型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从物化时代过渡到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本体基础的颠倒世界;而稍后文化资本的提出,则又从另外一个层面上阐释了当代社会文化介入到资本世界,使得社会文化转型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以稳定的心理积淀隐藏在人的心灵世界中,并形成固定的文化观念支配人的一切,以至于人在日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都会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刘显世是民国时期贵州督军、省长,“兴义系”军阀的领军人物,其祖籍为湖南,他在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大家族中成长起来,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固定的心理意识在支配着他,并形成其文化品格,这就使其思维及行为方式都表现出鲜明的湖湘文化的特征,那就是:兴办教育、重视人才;尚变求新、机敏睿智;经世致用、勇于任事。本文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解读对他一生作出最合乎逻辑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昆仑是一种文化。昆仑文化是西部文化的代表,更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昆仑”,昆仑山的简称,又称昆山。昆仑以其高大雄伟而著称,又成为高大巍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称于世。滇化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化中一大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青铜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俊 《古籍研究》2002,(4):75-78
孟浩然(1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后世故称孟襄阳。其终身布衣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化性格。本试从地域化的角度,对其人其诗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志  张兴平  董杰 《攀登》2007,26(5):104-107
贫困文化是西部农村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西部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首先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而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翟杨 《南方文物》2006,(4):64-72
广富林化遗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发现,1961年广富林遗址第一次试掘中就出土一件广富林化陶鼎。以往,广富林化遗物常被划入良渚化或马桥化中,直到1999年该遗址再次发掘后,才对这类考古学化面貌有了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地位的评价,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尤其是不同的立场,因而有不同的观点。对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地位的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而加以否定。长达6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及建立起来的公有制,是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